發新話題
打印

靜脈曲張數十年 變慢性潰瘍

靜脈曲張數十年 變慢性潰瘍

阿嬤靜脈曲張逾10年,變成慢性潰瘍!一位96歲的阿嬤右小腿上有饅頭般大的潰瘍傷口,就醫時發現,是靜脈曲張慢慢惡化引起,醫師採用微創、低麻醉量的「維納斯閉合術」,替她解決靜脈曲張病灶的根源。


阿嬤右小腿上的傷口本來不大,最初只靠優碘消毒,但因傷口沒有好轉,2年前開始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換藥,病況仍遲遲不見好轉,傷口卻從一個硬幣大小變成饅頭般大,最近傷口又痛又癢,讓阿嬤痛到整夜哀號、胃口奇差,家人將她帶往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就診。


醫師黃慶琮發現,阿嬤年輕時務農、開柑仔店,長年背重物走路與長時間站立,使得阿嬤有靜脈曲張毛病,靜脈曲張超過10年以上可能演變成慢性潰瘍。他從阿嬤的傷口判定,靜脈曲張病史已累積幾十年以上。


靜脈曲張初期第一級為蜘蛛狀或網狀,呈現淺紫色或綠色的血絲,直徑在0.2公分以下;接下來血絲會變粗,出現下肢水腫,感覺腳重重的、痠痠脹脹的;更嚴重一點會出現皮膚病變,例如:變黑、變厚,甚至皮下脂肪變硬,若不治療,皮膚會開始出現小水泡或破皮,產生小傷口,稱為慢性潰瘍。


潰瘍有時會好,有時不會好,還會造成感染,一直往下侵犯,經過皮下脂肪後,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黃慶琮表示,阿嬤忍痛忍了這麼多年,忍耐功力真是超強,這類傷口可能有1%到3%的機率變成皮膚癌,所幸病理切片追蹤沒有發現皮膚癌病變,阿嬤的傷口單純是血管問題。


醫師採用「新式二代維納斯閉合術」(屬於微創手術,10年前從美國引進)幫阿嬤治療,把一根導管經由0.2公分小孔,穿入出現曲張的靜脈血管內,在靜脈無血流狀態下,由導管前端輸出電流,與導管接觸到的靜脈內壁組織,加溫到攝氏120度,血管膠原在高溫下收縮,隨著導管取出而萎縮,阻斷血液逆流造成的曲張。


黃慶琮說,這個手術的好處是,病人在淺層麻醉情況下,術中不會感覺到疼痛,因傷口小,術後恢復也快,但手術耗材要自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