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學國際化 私校拚招生

大學國際化 私校拚招生

少子化危機步步進逼,民國105年大一新生將驟減6萬人。不少私立大學近來全力收推動國際化,開拓生源。教育部少子化因應小組副召集人、次長林聰明指出,在國內學生來源不足下,大學必須更努力招收陸生及僑外生,如何邁向國際化,才是大學未來競爭的決戰點。

今年大學推甄69所大學校院提供約4萬個招生名額,公立大學1萬2000人、私立大學2萬8000多,總人數比去年增加近9000人,各校搶學生「先搶先贏」,尤其私校若不在第一階段先顧好基本盤,到指考分發時,如果落入「缺很大」的缺額排行榜時,對往後的招生無疑是雪上加霜。

尤其民國105年學生大減,中後段的私校若不奮發圖強,形同「大限已到」。政府近來積極鼓勵生育,但對大學招生已緩不濟急。林聰明說,國際化才是大學的一條生路,部分私校積極招收僑外生,成效不差,義守大學、銘傳大學和淡江大學,都有數百名僑外生。

義守大學前年成立國際學院,為了證明國際化不是喊口號,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表示,今年國際學院入學的大一新生,須在大三出國學習,到歐美紐澳或亞洲地區國家以英語授課的大學,至少修18個學分。如果留在校內讀英語授課的專業課程,至少要修32個學分,還要利用暑假到義守大學國外姊妹校,研修3學分的課。

傅勝利說,除了把本國學生送出國,把外國學生找進來,更能營造大學國際化環境。大學招收陸生受政策限制大,外籍生才是台灣高教競爭的決戰點,私校如果沒辦法提供英語授課環境,很難吸引外籍生來台,雖然教育部明訂大學國內招生不足的名額,可全數用來招收僑外生,恐怕也難以補足招生的缺額。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