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設計Mio Moov 380是Mio暨Moov 370之後推出的新產品。
外型上和整個Moov 3xx系列類似,但是感覺再稍微輕薄一些,黑色和鐵灰色混搭的配色,外型上很漂亮討喜。
我們手上沒有Moov 370,不過根據官方提供的規格數據來看,Mio Moov 380的確筆Moov 370更輕薄一些(129x78x12.4mm vs 125x80x18.15mm)。
而實測重量部分,Moov 370是175克,而Moov 380減重到163克。
實測重量約163克也因此當我們把Moov 380拿在手上時,的確有比較輕薄的感覺,比起目前市面上其他4.3吋螢幕的產品是顯得輕巧許多。
(Garmin Nuvi 760,180克;TomTom One XL Traffic,185克)
放在手上的樣子
和TomTom One XL Traffic(下)比厚度Moov 380在機身周圍按鍵上,也和Moov 370有不一樣的設計。
機身正面一樣是全平面的處控螢幕,邊框稍微有點厚。和之前機種相比,螢幕上方多了一個遠傳FAREASTONE的字樣,下方則是Mio logo,顯示是兩家合作的機種。
機頂部分是電源開關和外接天線孔;機身兩側留空;機身底部是microSD卡槽、miniUSB埠、SIM卡槽和2.5mm耳機孔;機身背後則是喇叭。
機頂有電源開關和GPS外接天線孔
機身側面小凹槽是用來卡住車架
機身底部有microSD卡槽、miniUSB埠、SIM卡槽和2.5mm耳機孔
車架部分也略有更改,卡住機身的凹槽放在機身側邊兩側。車架上也有喇叭,應該是透過USB轉接過來。此外喇叭上有個小支架,應該是當不放在車上時,也希望讓使用者可以當多媒體播放裝置放在桌上使用。
和車架結合
車架上有個小支架
車架是短車架,支撐夠穩。卡榫是球狀,也很容易360度調整機身角度視野,操作起來很方便。
功能特色Mio Moov 380在型號上看來是和Moov 330/350/370算同一時期的產品,但是規格上有所不同,我們將比較表列在下方。
型號 | Moov 380 | Moov 370 | Moov 350 | Moov 330
|
CPU | Samsung 400MHz CPU, 64MB RAM CE.Net 5.0 Core |
記憶體(ROM) | 2GB | 2GB | 1GB | 1GB |
螢幕 | 4.3吋(480x272) |
路況即時通 | 有(透過GPRS) | 內建 | 內建 | 選購 |
生活資訊通 | 有(透過GPRS) | 藍牙 | PC | 藍牙 |
播放影片 | 無 | 有 | 無 | 無 |
播放音樂/照片 | 有 | 有 | 有 | 無 |
網路報價 | 12500/10900(基本型/99型) | 11800 | n/a | 8888元 |
大致上來說,380和370規格上類似,不過380等於是把TMC和生活資訊通這兩個功能,透過SIM卡內建的方式來完成。所以使用者不再是透過FM廣播來收取路況資訊,也不再需要透過藍牙連線的方式來搜尋生活資訊通裡面的內容。
以上這些功能,都是透過內建的GPRS模組,網路下載的方式來做到。
GPS導航和電信業者的合作
在年初時,遠傳曾經和dmedia合作過一台遠傳G5導航機,除了有導航之外,還內建數位電視、也有所謂GPS情報Go的道路資訊下載。
而目前Mio和遠傳合推的遠傳GPS情報Go方案有兩種,一個是基本型,一個是月租99元型。基本型是不需要繳月租費,用多少付多少,不過語音通話費率比較貴,此外也要另外付GPRS傳輸費,而根據Mio官方說法[/url],「重度使用者每月支付約NT$20左右」,也就是說根據費率來換算,(0.0025元/128bytes),一個重度使用者每個月大概會用GPRS下載大約1000K(接近1MB)的資料。
而這個基本型針對「遠傳GPS情報Go」傳輸費用每月最高收費299元(換算起來接近要下載14.6MB左右)。
另外一個月租99元,則是每個月收99元月租費,不會再對「遠傳GPS情報Go」另外收費,語音通話費率也會比較便宜(網內8折、網外7折)。月租99元方案,機器本身會便宜1600元,不過需要綁兩年約。
而這兩個方案都還要另外付「Mio生活資訊通」加值服務月租費,每個月40元,目前到年底為止則是免費體驗。
換句話說,Mio推Moov 380的方式就像是手機和系統廠商綁約補貼的方式。在今年過後如果你使用Moov 380和Mio生活資訊通+遠傳GPS情報Go的服務的話,你每個月必須要支付40+0.0025-299元的基本費,或者是40+99元的服務吃到飽費用。
這種方式目前台灣是第一次出現,如果路況資訊還有各種情報資訊(包括停車位、優惠資訊、住宿情報)等等都很實用的話,那每個月約60元(基本型的重度使用者)的服務費用並不算貴。
如果真的重度使用者每個月的費用約20元,那我們會建議不要選擇99元綁約方案。因為綁約兩年至少要付2376元,而基本型僅付約480元,兩者價差約1896元還不如機身便宜的1600元,而且還要綁兩年約。
遠傳GPS情報Go
在導航畫面中,除了原本的選單圖示之外,還會多出電話、GPS情報Go以及開啟關閉接收GPS情報Go資訊等圖示。
右側多了電話、GPS和Go三個圖示
遠傳GPS情報Go的內容
遠傳GPS情報Go中目前共有即時交通資訊、旅遊渡假、飯店住宿、餐廳、消費購物、最新優惠等情報資訊。
其中最實用的自然是即時交通資訊,裡面有國道、省道、縣市(台北市和台中市)路況,還有國道旅程預估,台北市公立停車場即時車位資訊,以及國內飛機的航班資訊。
即時交通資訊
目前的高速公路車況(內湖塞車很嚴重喔)
國道路況是最基本的路況資訊,不過一般人開車不會天天上高速公路開長程,如果是在台北市和台中市開車的話,那Mio Moov 380裡面的縣市即時路況就頗有用了。
台北市中正區下班時間也是處處塞車目前台灣還有TMC即時路況的GPS導航裝置是TomTom,不過TomTom One XL Traffic是用FM廣播,收訊範圍不會比GPRS(手機基地台)來的好,而且目前看來資訊量也比已經經營這塊許久的Mio落後有段距離。
選單介面
Moov 380的首頁介面和Moov 370類似,不過因為沒了藍牙,也不支援影片播放,所以把耳機和影片這兩個拿掉了。
Mio Moov 380首頁選單而主選單介面則是三層共15個選項,和Moov 370的13個選項相比,就是多了遠傳GPS情報Go和聯絡人(現在有內建電話功能了)。
沒有大改變就表示之前的問題也依然存在。我還是覺得快速搜尋和景點搜尋是有點令人混淆的地方,這部份還是期待Mio能有更簡單易懂的目的地搜尋選單。
MioMap 2008
MioMap 2008和MioMap 2007在介面上類似,不過增加了更多的複雜路口虛擬實景,包括全台高速公路和北市快速道路的入口,另外也新增了約9.5萬戶台北、桃園、台南偏遠地址的資料。
右邊是虛擬實景畫面MioMap應該是台灣PND導航中,介面作得最華麗的一套,除了有頗為真實的3D立體建築物畫面,還會將各個知名品牌店面的logo放在地圖上,讓使用者很容易知道該景點為何(比如說7-11、全家、中油、麥當勞等等)。
另外台北101、國父紀念館、總統府、彰化大佛、高雄漢神百貨等知名地標則會直接聳立於地圖上,頗為有趣。
點選驚嘆號的話,會出現目前有的路況資訊不過華麗需要代價,使用者開啟3D或者是地圖上顯示越多景點,對於效能的影響就會越明顯,這部份是使用者自己要取捨的地方。
其他特色
除了遠傳GPS情報Go之外,其他於Moov 380的功能特色大致上和Moov 370一樣。比如說聲控搜尋地址、智慧地址、電話搜尋、首注音和手寫。
原本在Moov 370/350/330中內建的SiRFInstantFix II快速定位技術,在Moov 380這邊取消變成透過下載星曆的方式來加速定位。
效能表現我們實際試用Mio Moov 380導航多次,範圍是我們一天跑三場記者會的市區行程。從木柵、羅斯福路公司、民權東路、誠品信義店、敦化南路再返回公司。
大致上來說,Moov 380的規劃速度稍微有點慢,但是語音導航清楚,包括上下高架橋,進入隧道,或是進入地下道都會有清楚的語音提醒。配合上MioMap 2008在快速道路、地下道、高架橋清楚的分割畫面,導航效果不錯。
進入隧道
從環東大道下橋要進入基隆路地下道會有圖示,語音也很清楚
從環東大道高架橋往基隆路時會有明顯的圖片告知往右下橋Mio Moov 380的合成語音聽起來感覺也不錯,即便開大聲一點,也不會有突然被嚇到的感覺。
不過我們注意到,上水源快速道路,堤頂大道、還有從辛亥路上建國高架橋的時候,都不會出現路口虛擬實景畫面。期待未來Mio還會加入更多的實景照片。
另外重新規劃的速度依然不夠令人滿意。錯過到發現需要幾秒鐘時間(3-5秒),然後等待語音「偏離航線太遠,重新規劃中」,然後重新規劃。如果新路線是下一個很近的路口,此時可能又錯過了。TomTom One XL Traffic已經不算太好了,而Mio Moov 380又稍微慢一點,這部份期待Mio繼續加強。
CNET總評Mio Moov 380外型上輕薄好攜帶,介面上也容易操作,而且導航畫面是目前台灣最華麗的設計。
而透過GPRS網路來下載即時路況資訊,在收訊範圍以及彈性上都比透過FM廣播更大,還可以兼具撥打電話的功能,是頗為實用的功能。
不過Moov 380的路徑規劃速度,以及當走錯路要重新規劃速度依然不夠令人滿意,這部份還是期待Mio再加強。
優點:
體型輕薄;車架夠穩;內建GPRS模組,可下載交通資訊和景點資訊;3D畫面導航;注音首音輸入好用
缺點:
需要新申辦一個遠傳門號;重新規劃路徑速度不夠令人滿意;
來源:taiwan.cnet.com
作者:CNET/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