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摧大寇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傑出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生將門,自小立志疆場,保國衛民,曾揮筆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名句。17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25歲被提升為署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全省沿海防禦倭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被調到倭患嚴重的浙江任都司僉書,不久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嘉靖三十五年(1556)9月,倭寇800餘人侵入龍山所,他率軍迎擊,接敵沒幾回合,明軍怯戰,紛紛潰退。危急時刻,戚繼光縱身躍上一塊高石,連發三箭,將3個倭寇頭目射倒。倭寇見狀,倉惶撤逃。
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從浙江義烏群山之中招募勇敢的農民和膘悍的礦夫共3000餘人,採用營、官、哨、隊四級編製方法編成新型軍隊。隊是基本戰鬥單位,隊員按年齡、體格分別配備不同的兵器,作戰時,全隊隊員各用其所長,配合作戰,攻守兼備,進退靈活。這種戰鬥隊形能分能合,人稱「鴛鴦陣」。經過戚繼光的嚴格訓練,這支新軍隊伍很快成為軍事勁旅,人稱「戚家軍」。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繼光率領所部九戰九皆,取得舉世聞名的台州大捷。倭寇們心驚膽戰,給戚繼光取了個名字叫「戚老虎」。次年夏,率戚家軍南下福建,蕩平倭寇在橫嶼、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1563),與福建總兵俞大猷、廣東總兵劉顯等人取得平海衛大捷。次年,升總兵官,鎮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華、溫州兩府。是年11月,倭寇2萬人圍攻仙遊,戚繼光用寡擊眾,一呼而輒解重圍;以正為奇,三戰而收全捷。從此,戚家軍威振中國海疆,倭寇望風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終被蕩平。
隆慶二年(1568)五月,戚繼光被任命為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軍務,領兵鎮守北部邊關。他到任後,根據蒙古騎兵的作戰特點,創建了以火繩槍炮為主的步兵營、騎兵營、車營和緇重營,並使各營成為能在統一指揮下進行協同作戰的合成軍。同時,在舊長城的的基礎上加高加厚原有的邊牆,在重要地斷修築重城重牆,並在長城沿線創建了空心敵台,從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堅強防線。他在北方御邊的16年,邊備修飭,薊門安然。
萬曆十一年(1583),因遭朝中權貴排斥,戚繼光被調到倭患早已蕩平的廣東任鎮守,鬱鬱不得志,三年後即告老還鄉,回到山東蓬萊。萬曆十六年(1588),逝世於蓬萊故里。
戚繼光在40多年的戎馬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或在東南沿海掃滅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練兵御邊,使薊門安然。堪稱一代愛國名將。他智勇兼備,多謀善斷,練兵有方。指揮戚家軍「飆發電舉,屢摧大寇」,甚至還出現過殲敵上千人,而「戚家軍」卻無一人陣亡的罕例。被譽為古來少有的一位常勝將軍。他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在軍事理論上頗多建樹,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兵書,為後世兵家所推崇,「談兵者遵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