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二戰後美蘇搶奪納粹科技人才

二戰後美蘇搶奪納粹科技人才

  就在納粹倒台後不久,魯道夫同100多名德國科學家秘密逃離德國,而他手中拿著的正是中情局提供的美國入境簽證。中情局這一行動的代號為「迴紋針行動」,該行動利用美國當時入境管理法規的漏洞,故意隱瞞了這些納粹分子以前的歷史,從而讓這些手上沾滿鮮血的戰犯得以在美國逍遙法外。二戰結束後,德國、日本和意大利三個法西斯國家的戰犯均在國際法庭中獲得了應有懲罰,但這張法網遠非「疏而不漏」。為了爭奪納粹德國尖端科技人才,美國中央情報局(簡稱「中情局」)戰後將大批納粹戰犯送入美國,而美國相關執法部門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二戰後,美蘇同時將曾為納粹德國效力的一大批科技人才視為重要的科技資源而展開搶奪。例如,納粹德國科學家桑格爾曾因「空天飛機」這一理論受到希特勒的重視,因為希特勒夢想打造一支可瞬間轟炸全球的超級轟炸機群。於是,在納粹倒台後,桑格爾同時成了美蘇兩國的爭奪目標。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派人劫持桑格爾,卻未能如願。美國則派錢學森到戰後的德國向桑格爾取經,帶回其大量科研資料,也因此有人說美國發射升空的X-37B空天飛機有著桑格爾的血統。
  實際上,被美國人盯上的納粹科學家遠不止桑格爾一個,為數眾多的有著科技背景的納粹戰犯也都在美國中情局的幫助下來到美國,為這個國家的科技和軍事力量服務。至於其數量則眾說紛紜,有人稱只有幾十人,而一些人卻認為超過1萬人。例如,納粹戰犯阿圖爾·魯道夫就得到過中情局的幫助。他1906年出生於德國,24歲時進入柏林大學求學。由於在火箭技術領域的出色造詣,他在1934年成為德國「V-2火箭之父」馮·布勞恩的主要助手。此後,他直接負責V-1火箭的實驗工作,之後成為「米特維克」地下火箭製造廠的負責人。期間,他利用大量來自蘇聯、波蘭和法國的戰俘來製造V-2火箭,這些火箭隨後被用來轟炸英國等同盟國的城市。
  在領導「米特維克」期間,魯道夫不斷要求上級加派新的囚犯,以便替換因沉重勞動致死及被黨衛軍警衛隊殺害的囚犯。因繁重勞動而被折磨致死的人數以千計。與此同時,他還數次參與集中營犯人的處決。1944年底,魯道夫親自參與處決了被指控犯有暗中破壞V型火箭生產罪的12名蘇聯戰俘。據稱,這些犯人像生豬一樣被人用鉤子鉤住下顎吊起來。一位曾在納粹政府中任職的官員在回憶錄中用「慘絕人寰」一詞來描述「米特維克」內的關押條件。美國紐約州前州長豪恩·克裡在參觀了其中的一處集中營後說,魯道夫「是絕對不可能被寬恕的」。
  但是,就是這位「絕對不可能被寬恕的」魯道夫卻在戰後成功逃過懲罰,而幫他實現這一切的正是美國中情局。就在納粹倒台後不久,魯道夫同100多名德國科學家秘密逃離德國,而他手中拿著的正是中情局提供的美國入境簽證。中情局這一行動的代號為「迴紋針行動」,該行動利用美國當時入境管理法規的漏洞,故意隱瞞了這些納粹分子以前的歷史,從而讓這些手上沾滿鮮血的戰犯得以在美國逍遙法外。
  這批科學家也包括「V-2火箭之父」、魯道夫童年時的玩伴以及後來的同事馮·布勞恩。兩人一同來到美國後,一起為美國研製了V-2火箭原型、彈道火箭「紅石」、「紅石-丘比特C」火箭等,為美國的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憑借這些,魯道夫和布勞恩一同獲得美國國籍。1960年,魯道夫還被美國國防部授予最高嘉獎。從1961年開始,魯道夫參與「土星」號火箭的研製工作。後來,該火箭被用於發射「阿波羅-11」登月載人航天飛船。在魯道夫取得輝煌成就的這些時間裡,他昔日的罪行被嚴格保密,人們只把他當做一位出色的學者來對待,從未想到他背後會有那麼血腥的歷史。
  實際上,針對魯道夫的調查從未中斷。從1979年開始,美國司法部就對魯道夫等後來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的背景進行詳細調查,並為此成立特別調查辦公室。該辦公室專門負責清查生活在美國的德國移民的納粹背景,並在必要時將其驅逐。調查結論是,魯道夫的罪行是十分清楚的,而與其一同工作的美國登月計劃總設計師馮·布勞恩也被證明在二戰期間犯有罪行。1999年,美國司法部開始起草針對這些納粹科學家的調查報告。隨著調查的不斷展開,不斷有德國科學家進入調查範圍,這批材料越積越厚,當它最終完成時,已是一份超過600多頁的文件。
  在此期間,魯道夫已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退休,定居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市,並為一些航空公司擔任顧問。1984年,在美國司法部的壓力下,魯道夫被警告如果不立即離境並放棄美國國籍,他將遭到起訴。那年3月,78歲高齡的魯道夫同妻子一同離開美國前往西德。1984年5月,他在美國駐漢堡總領事館正式放棄了美國國籍。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魯道夫此前曾數次遭遇同樣的威脅,但都在中情局的庇護下逃脫指控。當時的美國深陷與蘇聯的冷戰之中,中情局認為,如果將魯道夫的事曝光,蘇聯一定會對此事進行炒作,從而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
  而對另一名有戰犯嫌疑的馮·布勞恩,《華盛頓郵報》則曾評論稱,布勞恩雖為美國的登月項目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同時也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極大威脅。該文稱,布勞恩被認為是「9·11」這種恐怖襲擊方式的鼻祖。1944年,希特勒的情報機關曾制定一項針對美國的「厄爾斯特」計劃,意圖研製出對紐約進行攻擊的跨大西洋大型火箭。在二戰結束前的14個月裡,在布勞恩的領導下,一批科學家每天工作15至16個小時研製這種火箭。當美國聯邦調查局擒獲了準備在帝國大廈上安裝無線電導向裝置的法西斯間諜時,布勞恩已建議向紐約發射由死刑犯駕駛的火箭。
  促使美國司法部將其從1979年的調查工作匯總為報告的是一位叫馬克·理查德的美國人。他曾是美國司法部的資深律師,1999年,他成功說服了當時的司法部長加內特·裡內將這些調查匯總為報告。但是,當這批報告在2006年最終完成後,司法部卻拒絕公之於眾,儘管馬克一直為公佈報告而不斷奔走。這期間,馬克患上了嚴重的癌症,在彌留之際,他對家人和朋友說,此生沒別的遺憾,只希望能看到這份報告被公開的那一天。2009年6月,馬克與世長辭。在馬克的葬禮上,美國司法部長霍爾德稱,在馬克去世前一周,他倆曾有過交談,馬克當時仍在勸霍爾德早日公佈那份報告。
  馬克的事業後繼有人,這份報告最終還是出現在公眾面前。馬克去世之後,一個叫「國家安全檔案」的美國私人研究機構,將美國司法部告上法庭。,不堪重壓的司法部只好將報告的刪節版交給這一民間組織,共有1000餘個文章段落及參考文獻因隱私豁免等理由被刪除。但是,《紐約時報》卻成功地找到報告的完整版本,並公諸於世。該報在文章中評論稱,這份文件的公佈讓奧巴馬政府感到極為難堪,因為奧巴馬上台後承諾將建立美國史上最透明的政府,並曾要求司法部擔任公佈政府行為記錄的任務。
  除了魯道夫,這份報告列出了20多名納粹戰犯的名字、罪行,以及他們是如何憑借中情局的幫助進入美國的。報告稱,最明顯的例子是,中情局官員在1954年向奧托·馮·博爾施溫提供幫助,讓其進入美國。博爾施溫與幫助制定「清洗德國猶太人」初始計劃的阿道夫·艾希曼是同夥,他後來為美國中情局工作。中情局大量備忘錄文件顯示,情報官員曾就如何應對外界對博爾施溫納粹經歷的質疑展開辯論。一派認為,應該徹底否認博爾施溫與納粹存在關聯;另一派認為,如果有能自圓其說的解釋,就可以承認部分事實。
  另據完整版報告披露,美司法部曾於1997年找到確鑿證據,證明瑞士曾在二戰時購買納粹從猶太遇難者處搶奪的黃金。在報告的主要部分被公開發表前,司法部與國務院曾就瑞士的罪責問題爭論數月,這些史料最終從報告中被刪除。在得知馮·博爾施溫與納粹有關後,美國司法部在1981年尋求將其驅逐。同年,72歲的博爾施溫去世。時至今日,已有約300名有歷史罪行的納粹分子被美國驅逐出境。但報告也指出,二戰後在美國得到「庇護」的納粹分子的人數遠遠低於1萬人。
  這份報告在美國國內引起極大反響,馬克以及堅持調查幾十年的美國司法部特別調查辦公室大受讚譽。而主持完成這一報告的檢察官費根則提醒人們,與這段歷史的重見天日相比,它被隱瞞的時間更應該讓人深思,為什麼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會被遮蔽如此之長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