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整治 神經衰弱中醫有一套

整治 神經衰弱中醫有一套

整治 神經衰弱中醫有一套
工作、環境等諸多壓力,導致許多人有神經衰弱的情形,如何防治神經衰弱?依臨床所見,中藥及食療都有助改善大腦的功能,讓神經維持正常生理狀態。
 神經衰弱是一種大腦功能性障礙疾病,常見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工作者多於體力勞動者,與患者的體質、個性、工作環境、生活規律及情緒變化等有關。

 一般而言,神經衰弱患者的典型症狀有頭痛、失眠、焦慮、緊張、情緒不好、容易生氣、沒有胃口、四肢無力、腰痠背痛、陽萎早洩以及月經失調等情形。

 神經衰弱是現代醫學病名,相當於中醫的「不寐」、「心悸」、「虛損」、「鬱證」等病範疇。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累及心、肝、膽、脾、胃,多因飲食不節制,情志失常、勞倦、思慮過度或病後體虛所導致。

 治療多從調補心脾、滋陰降火、益氣寧神、和胃化痰著手,以使病態機體得到改善,進而達到健腦寧神的目的。

 根據中醫理論,本病的病理表現有虛、實之分。虛者是心脾肝腎功能失調,心失所養而引起。實者為肝郁化火、痰熱內阻、擾亂心竅所導致。中醫治療以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為治則,辨證時應據此原則,才能掌握正確治療方向。

 通常中醫療法可分六種證型:

 一、若為性情急躁、容易生氣、肋脹、口乾且苦、目赤、失眠、便秘的「氣郁化火型」患者,採清肝瀉火療法。

 二、若為脅肋脹痛、情緒不好、食慾差、失眠、頭痛、婦女月經不調或乳房脹痛的「肝氣鬱結型」患者,可採舒肝理氣療法。

 三、若為心悸、健忘、頭暈、心煩、失眠、口乾唇燥、舌苔黃的「陰虛火旺型」患者,可採滋陰清火療法。

 四、若為心悸、四肢無力、面色憔悴、食慾差、大便偏軟、婦女月經失調或白帶多「心脾兩虛型」患者,可採補益心脾療法。

 五、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腰膝痠軟、多夢、遺精、手腳心熱、心煩、不眠、口燥舌乾、舌紅少苔的「肝腎陰虛型」患者,可採滋養腎陰療法。

 六、主要症狀為容易感到疲勞、畏寒、手腳冰涼、面色較白、性慾減退或陽萎早洩的「腎陽不足型」患者,則補腎助陽是治療方針。

 中醫治療神經衰弱,常以「寧神散」為主方,如氣郁化火者,加黃連、梔子、膽草以加強清泄肝熱作用;肝氣鬱結者,加木香、青皮、鬱金以加強行氣開鬱的力量;陰虛火旺者,加沙參、元參、麥冬以增加滋養心陰功能;心脾兩虛者,加白朮、黨參、棗仁,以增強健脾養心效果;肝腎陰虛者,加生地、龜板、女貞子,以提高滋下清上功用;腎陽不足者,加鹿茸、附子、肉桂,更可掌握溫補腎陽療效。

 另外,患者平常也可飲用些茶膳,如茯神湯、蓮心茶、酸棗粥、百合糖水湯,可以養心安神,改善生活品質,同時少吃辛辣食品、戒除菸酒,以免加重病情。

 對於神經衰弱的病患,除了藥物的控制,治療之外,也要提醒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少煩心、恐懼、減少壓力、消除緊張,中醫認為「藥物與心理」雙管齊下,才能根本治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