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弗羅679 型“曼徹斯特”式轟炸機
阿弗羅679 型“曼徹斯特”式轟炸機於1937 年按照P.13/36 指標設計,該指標被稱為新一代雙引擎中型轟炸機設計方案。有兩種設計參與競爭(另一種是漢德利•佩奇的HP56)。“曼徹斯特”安裝的羅爾斯•羅依斯公司“禿鷹”發動機,功率幾乎是“梅林”發動機的兩倍。但是由於發動機工廠產量有限,漢德利•佩奇轉而設計四引擎轟炸機,即後來的“哈利法克斯”式轟炸機。“曼徹斯特”有七名機組成員,加上八挺裝在機頭和機尾砲塔裡的0.303 英寸口徑機槍和液壓系統(在那個時代可是新玩藝兒),在滿載重量20 噸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以高速飛行,使得它成為當時非常先進的轟炸機。
很早期的預生產型“曼徹斯特”,具有兩個小垂尾
“曼徹斯特”的首飛日期是1939 年7 月25 日。早期的一些問題,如背部砲塔引起的不穩定性由增加了第三片垂直尾翼而得到解決。“曼徹斯特”Mk.1 型隨即於當年7 月投產並裝備部隊,一共生產了200 架。1940 年11 月第一個裝備“曼徹斯特”的部隊——駐懷丁頓的第207 轟炸機中隊接收了第一架飛機,並受到飛行員們的好評。“曼徹斯特”的第一次戰鬥任務是在1941 年2 月,轟炸布勒斯特。1942 年,“曼徹斯特”參加了第一次“千機轟炸”行動。
生產型“曼徹斯特”在機身上安裝了第3 個垂尾以增進穩定性,這架是207 中隊的早期飛機
“曼徹斯特”的主要問題在於它的“禿鷹”引擎,以致於提出安裝新發動機的設計方案,即“曼徹斯特”II 型。“曼徹斯特”II 型解決了部分問題,但沒有被空軍接受,因此又發展出了“曼徹斯特”III 型。III 型在更大型的機翼上安裝了四台“梅林”10 型發動機,單台功率1,145 馬力。雖然“禿鷹” 發動機仍有發展潛力,但是一連串的失敗導致雙引擎“曼徹斯特”轟炸機停留在200 架的產量上,取而代之的是“曼徹斯特”III 型。
從“曼徹斯特”到“蘭開斯特”,機頭部的輪廓如出一轍,機身結構改動也很少
阿弗羅683 型“蘭開斯特”式轟炸機
四引擎“曼徹斯特”III 型原型機於1940 年1 月9 日首飛,當即表現出良好的飛行品質和可靠性。隨後,新機型安裝了更大功率的“梅林”發動機,機首、機尾、背部和機腹都安裝了砲塔,增大了載油量,配置了自動充氣救生筏,並於1940 年10月31 日進行了試飛。由於新機型與早先的雙引擎型號區別極大,所以有必要重新命名,因而“蘭開斯特”就此誕生了。由於其極其優異的性能,很多工廠都被用來生產“蘭開斯特”,使它的最終產量達到了7,734 架。第一個裝備“蘭開斯特”的是第44(羅德西亞)轟炸機中隊,該中隊於1940 年底接收了第一架飛機。
試飛員對“蘭開斯特”原型機的性能贊口不絕,請看圖中他們做的機動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由於該中隊完成了“蘭開斯特”的改裝,因而於1942 年3 月3 日開始執行第一次出擊任務,在赫爾果蘭灣布雷。隨後,駐伍德霍爾溫泉的第97 轟炸機中隊,與第44 轟炸機中隊一起,用12 架“蘭開斯特”式轟炸機執行了一項勇敢的晝間低空轟炸任務,攻擊了位於奧格斯堡的MAN 柴油機工廠。這次轟炸是以後許許多多次同樣勇敢的攻擊的開始,但是當時有7 架“蘭開斯特”被擊落。在後來的任務中各轟炸機中隊一直在發展精確轟炸方法和改進投彈技術。到了1942 年8 月,在這些先驅單位的共同努力下,轟炸精確性獲得了引人注目的提高。
第44 轟炸機中隊的“蘭開斯特”在演練白天轟炸編隊
1943 年5 月“蘭開斯特”擔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著名的一次攻擊行動。5 月16 至17 日夜間,第617 轟炸機中隊的“蘭開斯特”Mk.III 型轟炸機執行了代號為“懲罰行動”的飛行任務——攻擊德國工業中心周圍的水壩,進而衰減德國的軍事工業生產。“炸壩行動”,就如它後來所聞名的那樣,要求使用新設計的圓柱型炸彈,投彈飛機必須在超低空以精確的速度飛行,才能保證圓柱炸彈在水面上彈跳,並沿著水壩大牆下降到大壩底部爆炸。在謝菲爾德和曼徹斯特的山谷與水庫上空連續飛行訓練後,超低空飛行演練達到純熟狀態,同時“跳躍炸彈”也裝配完畢。直到這個時候各機組才知道飛行訓練的目的是用來攻擊德國水壩,而在這之前,很多機組成員都認為用這種轟炸方式攻擊普通目標簡直是異想天開。
“炸壩行動”這類的高難度任務鑄就了“蘭開斯特”不朽的傳奇
一架“蘭開斯特”B.Mk 1 特別型在練習投下圓柱型炸彈
早上拍攝的莫爾內水壩被毀情景
水壩襲擊行動
摘錄自1943 年5 月18 日轟炸機司令部報告。
德國西部
第五航空隊的19 架“蘭開斯特”攻擊了莫爾內、恩德爾、索爾普和施威勒姆水壩。
莫爾內水壩:5 架“蘭開斯特”於對該水壩進行了轟炸,投放了5 顆特製炸彈。根據詳細的轟炸報告,大量的水從水壩噴出,淹沒了被炸毀的部分,噴出的水像海潮一般。第一架“蘭開斯特”由於投彈精度不夠,沒能擊中水壩,可是第四和第五架命中兩顆近失彈,炸毀了30 多碼長的壩體,但是裂紋的深度無從測量。編隊指揮官觀察到大水湧過水壩,很快河水水面下降,河水充斥著下游三英里的河道,水壩後面的發電機組都被完全淹沒。
恩德爾水壩:3 架“蘭開斯特”於凌晨一點39 分至一點56 分投放了三顆特製炸彈。兩架報告說攻擊效果顯著,一顆炸彈在水壩頂部下方炸出了一個30 英尺寬的大洞,另一顆在水壩東側炸開了一條9 英尺寬的大裂縫。洪水從30 英尺高的壩頂傾洩而下,一直衝進河谷。
索爾普水壩:兩架“蘭開斯特”分別於凌晨零點46 分和三點14 分投彈。第一架報告說炸毀了水壩頂部15-20 英尺寬的部分,第二架報告說它投的炸彈炸毀了更多的部分。第二架“蘭開斯特”返航時飛過莫爾內水壩上空,發現洪水正從兩條大裂縫中噴湧而出。
施威勒姆水壩:一架“蘭開斯特”於三點37 分投彈,但轟炸效果不明。這架“蘭開斯特”返航時也飛過莫爾內水壩,並報告說目標被七英里長的一片洪水淹沒,只有房屋的屋頂露出水面但很快隨著水位的上漲而消失。
該夜天氣良好,月光明亮,河谷中只有斷斷續續的薄霧。
損失了8 架“蘭開斯特”。其中三架在無線電中報告對水壩投了彈。隨後照相偵察確認了對莫爾內、恩德爾、索爾普和施威勒姆水壩的轟炸效果。
轟炸結果
擊沉不沉之艦
“蘭開斯特”的另一項著名任務是1944 年11 月擊沉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在大戰中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一直對該艦進行著攻擊,但圴未奏效。在很多中隊失敗之後,駐羅塞斯茅斯的第9 轟炸機中隊和第617 轟炸機中隊終於完成任務,一顆12,000 磅炸彈直接命中並擊沉了“提爾皮茨”號戰列艦。被列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可怕的轟炸機之列確定名符其實。一開始,“蘭開斯特”式轟炸機的設計載彈量為8,000 磅炸彈,到了大戰快結束的時候,特別改裝過的B.Mk 1 型能夠裝載22,000 磅的“大滿貫”炸彈。這種可怕的武器於1945 年3 月14 日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用來轟炸比勒菲爾德高架橋。
“蘭開斯特”B.Mk 1 是皇家空軍飛機庫中唯一能掛載22,000 磅“大滿貫”炸彈的
1944 年11 月12 日,皇家空軍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成功的精確轟炸任務,擊沉了德國的“提爾皮茨海軍上將”號戰列艦。執行這項任務的是來自第9 轟炸機中隊和第617 轟炸機中隊的29 架“蘭開斯特”式轟炸機。
自從“提爾皮茨”號1941 年建成以來,皇家空軍、皇家海軍和蘇聯潛艇對它進行了不下十次攻擊。所以很自然德國海軍吹噓“提爾皮茨”號是“不沉之艦”。當帝國空軍參謀長阿奇博爾德•辛克萊爵士,到中隊駐紮的機場向飛行員們表示祝賀的時候,他說道,皇家空軍擊沉了“有史以來世界上最為頑強的軍艦”。
上圖是“提爾皮茨”停泊在錨地時RAF 的偵察照片,下圖是轟炸“提爾皮茨”的情景
在11 月12 日成功的轟炸之前,皇家空軍還曾組織過兩次攻擊任務。1944 年9 月15 日,第9 轟炸機中隊和第617 轟炸機中隊從蘇聯的雅戈德尼克起飛轟炸了“提爾皮茨”號,但是由於德國人在戰列艦周圍施放煙幕,使得精確轟炸無法瞄準。這次攻擊之後“提爾皮茨”號轉移到了離特隆姆瑟4 英里的停泊地點。10 月29 日,第9 轟炸機中隊和第617 轟炸機中隊進行了第二次轟炸。這次轟炸機換裝了“梅林”24 型發動機,直接從羅塞斯茅斯起飛。為減輕負荷,拆除了機身上部砲塔、部分機身裝甲和一些設備。每架“蘭開斯特”裝載了12,000 磅的炸彈。但是這次轟炸又由於低雲層阻擋視線而失敗。“提爾皮茨”號又一次經受住了打擊。在11 月12 日成功的轟炸中,兩個中隊的“蘭開斯特”分別由中隊長A•G•威廉斯中校和J•B•泰特少校領隊,凌晨3 點從羅塞斯茅斯起飛。到達特隆姆瑟東南100 英里處的一個湖泊上空的集合點後,“蘭開斯特”下降到1,000 英尺以避開地面雷達搜索。
接近目標後轟炸機編隊爬高到轟炸高度——12,000 至16,000 英尺,從這一高度能夠發現20 英里外的目標。這一次煙幕被風吹散,空中也沒有掩護的戰鬥機。轟炸機接近到“提爾皮茨”號13 英里時,艦上的主砲開始射擊,隨後岸上掩護砲台和兩艘海上移動砲台也開了火。一架“蘭開斯特”被擊落。第一枚炸彈差一點擊中目標,緊接著,三顆炸彈連續命中“提爾皮茨”號。一股煙柱和水蒸汽直衝上300 英尺高的空中,僅僅幾分鐘內艦體開始嚴重傾斜。第一顆炸彈投下後10 分鐘,“提爾皮茨”號翻轉傾覆,船底朝天。
“提爾皮茨”號船底朝天,周圍是搭救落水人員的船隻
在行動中很難理解為什麼德國戰鬥機沒有為戰列艦提供掩護。早上九點鐘“提爾皮茨”號收到了關於轟炸機在集合點出現的情報,那是在轟炸開始之前一個半小時,當時“提爾皮茨”號立即請求戰鬥機的保護。現在看來可能當時請求沒有被批准,德軍指揮官可能認為駐紮的巴爾杜弗斯機場的戰鬥機本來就是為了攻擊英國轟炸機,因而無需再派戰鬥機掩護。
五年之後,挪威的沉船打撈公司打撈起了“提爾皮茨”號,發現在一個發動機艙室的艙門上,有一個艦員繪製的“提爾皮茨”號航行於驚濤駭浪中的畫,畫的下面寫著“打垮英國”。這個門被做成了紀念牌,上面寫道:“來自'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的部分艙壁。'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於1944 年11 月12 日被皇家空軍第9 轟炸機中隊和第617 轟炸機中隊的飛機擊沉於特隆姆瑟。”皇家空軍的兄弟部隊,挪威皇家空軍出於相互間的友誼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合作,這塊紀念牌由挪威皇家空軍贈送給英國皇家空軍,展示於賓布魯克基地。隨後由兩個中隊輪流保管。因為這兩個中隊都堅持實際上是自己的炸彈擊沉了“提爾皮茨”號,所以在以後的歲月裡紀念牌被兩個中隊共同“擁有”並成為中隊之間競賽的焦點。
對在遠東服役的“蘭開斯特”式轟炸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主要是修改機身以增加載油量,從而加大航程。例如在機身內增設額外的油箱,甚至還考慮到了空中加油方案。直到最後,由於改進型號使用了全然不同的發動機和自衛武器安裝方式,被重新命名為“林肯”式轟炸機。
在遠東服役的“蘭開斯特”式轟炸機機背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在歐洲的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蘭開斯特”式轟炸機深入德國的心臟地區活動。記錄上的最後一批出擊任務是1945 年4 月25 日轟炸希特勒的山頂別墅貝希特斯加登,和對挪威石油設施的許多夜間攻擊。到了戰爭結束的時候,“蘭開斯特”一共出擊156,000 架次。1945 年4 月,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共有56 個一線戰鬥中隊,裝備了745 架轟炸機,另有296 架飛機用於訓練。停戰以後其中大部分飛機被用來運輸戰俘,總共輸送了75,000 人。
有些“蘭開斯特”執行的任務次數驚人,上圖是一架“蘭開斯特”在第100次任務之後機組留影,最後共執行138 次任務,並進入Hendon RAF 博物館頤養天年
隨著戰爭之後的和平時代來臨,一些飛機改進後裝備給部署在緬甸的“猛虎隊”。同時,另一有些於1946 年裝上了照相偵察設備,隨同第152 轟炸機中隊和第82 轟炸機中隊間服役於東部、中非和西部非洲。還有一些“蘭開斯特”式轟炸機改裝後執行海空救援任務。隸屬於空軍海防總隊的“蘭開斯特”以馬耳他為基地,到1954 年2 月最後一架飛機返回本土之前,一直執行海上偵察飛行任務。但是一架編號為RF325 的“蘭開斯特”MR3 型飛機卻持續飛行到1956 年10 月15 日,完成了最後一次飛行任務。
在海防總隊服役的“蘭開斯特”有些經過改裝,在機腹下安裝了可空投救生艇
但是這並沒有意味著“蘭開斯特”故事的終結。相當數量的“蘭開斯特”10 型轟炸機服役於加拿大空軍,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包括空中測量、海空救援和海上偵察。在加拿大,“蘭開斯特”一直服役到1964 年4 月1 日,實在令人驚奇。其它的“蘭開斯特”外國用戶包括阿根廷(15 架經過翻新過的)和法國,共有54 架“蘭開斯特”服役於法國海軍。
加拿大空軍裝備數量眾多的“蘭開斯特”,其中“蘭開斯特”10 是按照許可證自行生產的
儘管生產數量巨大,時到今日只有兩架還能飛行的“蘭開斯特”保存下來。PA474 的“蘭開斯特”是最愛歡迎的不列顛戰役紀念飛行器,編號FM123 的“蘭開斯特”由加拿大軍用飛機博物館提供的零部件組裝而成,1988 年完成了重建後的第一次飛行。
PA474 是全世界兩架可飛“蘭開斯特”之一
“蘭開斯特”式轟炸機的基本數據
“蘭開斯特”B. Mk.I型 長度:69英尺4英寸(21.08m) 翼展:102英尺(31.00m) 機高:20英尺6英寸(6.23m) 最大速度:每小時287英里( 462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時200英里(322公里) 升限:19,000英尺(5,793米) 航程:載彈7,000磅(3,178公斤)時2,530英里(4,072公里) 動力裝置:四台羅爾斯•羅依斯“梅林”20、22或24發動機,單台功率1,280馬力 載彈量:內部彈艙載彈22,000磅。後期型號可運載單顆8,000磅(3,632公斤)、12,000磅(5,448公斤)或22,000磅(9,988公斤)高爆炸彈用於執行特殊任務。 自衛武器:機頭砲塔安裝兩挺0.303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機身背部砲塔安裝兩挺0.303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機尾砲塔安裝四挺0.303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早期型號在機腹砲塔安裝有一挺0.303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 外形特徵:厚蒙皮硬殼式機身,機身上部蒙皮經過加固。機頭、機尾和後機身上部安裝有自衛機槍砲塔。雙垂直尾翼安裝在較低的水平尾翼兩端。主起落架可回收到內側引擎艙的後部。
蘭開斯特B Mk.I 三視圖
阿弗羅679 型
設計計劃1937 年1 月提交。基本上與“曼徹斯特”相同,雙垂直尾翼安裝在水平尾翼兩端。載彈量8,000 磅。
阿弗羅“曼徹斯特”
原型機
1939 年首飛,機身比679 型稍細。在法恩巴勒完成試驗飛行之後,安裝了第三片小型垂直尾翼以增加穩定性。翼展增加到了82 英尺2 英寸,兩台羅爾斯•羅伊斯禿鷹發動機,單台功率1,760 馬力。第一架原型機沒有安裝武器,1939 年12 月墜毀。載彈量8,000 磅。
“曼徹斯特”第2 架原型機,安裝了早期式的中間垂尾
“曼徹斯特”I 型和IA 型
標準批生產型,共生產了200 架。第一批20 架安裝有中間的單垂直尾翼,後期型號取消了該垂直尾翼,增大了水平尾翼的翼展並加大了方向舵。機組成員七人:正副駕駛員、領航員、無線電操作員、和三名機槍手。武器:雙聯裝0.303 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砲塔分別位於機頭、機身背部和機尾(共六挺)。某些飛機機身進行修改以但裝載4,000 重的炸彈。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265 英里(在17,000 英尺高度),滿載最大航程1,630 英里。
“曼徹斯特”II 型
原計劃用納皮爾公司的“佩刀”或布里斯托爾公司的“人馬座”引擎替代禿鷹發動機。由於“曼徹斯特”III 也在同時發展出來,只生產了一架用於發動機測試。
“曼徹斯特”III 型
“曼徹斯特”系列的改進型以便安裝四台。不久重新命名為“蘭開斯特”。
首架“曼徹斯特”III BT308,繼承了“曼徹斯特”家族的中間垂尾
阿弗羅683 型:“蘭開斯特”
原型機
即早先的安裝有四台羅爾斯•羅伊斯“梅林”10 發動機的式轟炸機,加大了翼展並增強了機身結構。第一架原型機於1941 年9 月9 日配備給第44 轟炸機中隊。稍後,被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用作新式發動機的試驗,在後機身安裝了懷特沃斯噴氣式發動機。第二架原型機主要用作各種試驗。
“蘭開斯特”I 型
生產型,裝有四台“梅林”20、22 或24 型發動機,機組成員七人(與“曼徹斯特”一樣)。0.303 英寸口徑自衛機槍增加到了九挺,在機尾增設了兩個砲塔,尾部增設了一個單獨的小砲塔(不久拆除)。部分飛機安裝了H2S 雷達裝置,因此後機身有突出部分。翼展:102 英尺,機長:69 英尺6 英寸,機高:20 英尺6 英寸。最大載彈量22,000 磅。
609 中隊的標準型“蘭開斯特”I
“蘭開斯特”PR.1
“蘭開斯特”B.1 系列安裝有照相偵察設備,裝備於第82 中隊。
“蘭開斯特”B.1(特別型)
1945 年以前,改裝的特別型號以便裝載12,000 磅或更重的炸彈。滿載情況下能夠在15,000 英尺達到每小時200 英里的速度,航程1,550 英里。
“蘭開斯特”B.1(FE)
按遠東標准設計以適應熱帶氣候,裝備於“猛虎隊”。
35 中隊的“蘭開斯特”B.1(FE),成為“猛虎隊”的生力軍。“猛虎隊”是二戰中英國空軍、加拿大空軍、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空中力量組成的3 個混成大隊,二戰末期縮減為兩個大隊
“蘭開斯特”II 和B.II
安裝布里斯托爾“大力神”星形發動機,主要由第六航空隊所屬各加拿大中隊使用。最大載彈量23,095 磅。
“大力神”星形發動機馬力強勁,上圖這架“蘭開斯特”B II 只開了一台發動機,其餘3 台順槳
“蘭開斯特” III, B.III, ASRIII 和GRIII
“蘭開斯特” I 安裝美國製造的帕克德“梅林”引擎。執行海空救援任務的飛機可以在炸彈艙內攜帶救生艇,不久其中一些又被改裝成海上偵察型GRIII。
“蘭開斯特” IV 和 V
後來改進成為“林肯” I 和“林肯”II 型轟炸機。
“蘭開斯特” B.VI
安裝1,635 馬力“梅林”85 或“梅林”87 引擎的“蘭開斯特”III 型。大部分加裝了H2S 雷達設備和無線電干擾裝置,能夠攜帶大量的“窗口”(用於乾擾德國雷達的細金屬絲),用於在德國執行誘騙任務。
“蘭開斯特” B.VII and B.VII(FE)
“蘭開斯特” I 或III 型的改進型號,背部砲塔裝有雙聯裝0.5 英寸口徑機槍。
“蘭開斯特” VIII 和IX
僅停留在設計階段。
“蘭開斯特” BX
由加拿大製造,裝有羅爾斯•羅伊斯或帕克德“梅林”發動機。加拿大空軍用來執行多種任務:10-SR 型用來進行海空救援;10-P 是轟炸-偵察兩用型,70 架10-MR/MP 型改裝成海上偵察/巡邏型;10-N用作導航訓練機;10-U 型保持了原來的裝備;10-S 型在小範圍內實現了標準化改裝;10-DC 改裝成拖靶機;10-AR 改裝後執行北極圈地區的勘測任務,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蘭開斯特” BX,在後機身下方有H2S 雷達
“蘭開斯特”系列改型
阿弗羅694 型“林肯”式轟炸機
原型機
以“蘭開斯特” IV 為藍本,加大了翼展,加長了後機身,安裝了經過改進的“梅林”引擎並加大了彈艙。
“林肯”BI
只生產了82 架,隨後改進為B.II 型。
“林肯”B.II
這是“林肯”系列的標準型號。安裝了四台“梅林”68 發動機,單台功率1,750 馬力。七名機組成員:正副駕駛員、領航員、兩名無線電操作員/機槍手和另兩名機槍手。自衛武器得到加強:兩挺0.5 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安裝於機頭砲塔,兩門20 毫米炮機身中部上方的砲塔里,尾部砲塔也安裝兩挺0.5 英寸口徑機槍。尺寸:翼展120 英尺,機長78 英尺3 英寸,機高17 英尺。最大速度每小時305 英里,巡航速度每小時244 英里(22,500 英尺高度)。
“林肯”B.II 生產型
“林肯”三
原計劃在機身背部增加油箱以增大航程,但隨後演變成了另一種型號:“沙克爾頓”。
“林肯”B.IV
即安裝“梅林”85 型發動機的“林肯”B.II。
“林肯”B.XV
由加拿大生產,數量不大。
“林肯” B.30 和MR31
由澳大利亞生產,總產量73 架。其中44 架用作轟炸機,19 架用作海上巡邏。
阿弗羅694型“蘭開斯特人 ”
全部型號都作為民用型生產,被英國皇家空軍或民用航空當作貨機和載人客機使用。客機安裝有九個或十三個座位。
“蘭開斯特人” 運輸型,機鼻和機尾進行了流線化改造
阿弗羅696 型“沙克爾頓”
原型機
由“林肯”式轟炸機的機體改進而成,總共製造了三架,並接替“蘭開斯特” GR3 執行任務。
G.R1 / MR1,MR2,MR3和T.4型
是“曼徹斯特”、“蘭開斯特”和“林肯”家族的最終改進型號。安裝有四台羅爾斯•羅伊斯“格里芬”發動機,單台功率2,450 馬力,驅動兩副反轉螺旋槳,時速達到302 英里(高度12,000 英尺)。MR2 型突出的識別特徵是在炸彈艙後部突出的雷達天線罩,而MR3 安裝有三輪起落架,修改了機身蒙皮和翼尖油箱。T.4 是MR1 的海上教練型。
“沙克爾頓”的變化更大,圖中是224 中隊的MK.2 型
“沙克爾頓”AEW2
1970 年一小部分MR2 改裝以便運載早期預警雷達,並一直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才被“哨兵”AEW1 所取代。
“蘭開斯特”和“Lincoln”技術驗證機
“蘭開斯特”和“蘭開斯特人”在服役期間都曾充當過技術驗證機,具體型號包括:
一架“蘭開斯特人”改裝的技術驗證機,在機翼外側安裝了羅羅“尼恩”(Nene)噴氣發動機短艙
“蘭開斯特”“蟒蛇”
由一架B.1(FE)改裝而成,安裝了阿姆斯特朗•西德利公司的“蟒蛇”式渦輪軸發動機。“蟒蛇”式發動機共有14 級壓氣機和兩級渦輪,驅動兩副四葉螺旋槳。
“蘭開斯特”II 通用技術平台
由一架B.II 改裝而成,在機尾或彈艙部位兩台噴氣發動機進行飛行試驗。
“蘭開斯特” 曼巴蛇/蝰蛇/毒蛇
用來在機頭安裝“曼巴蛇”引擎並進行飛行試驗。另有一架飛機在機頭安裝噴霧裝置以驗證發動機除冰裝置。不久又進行改裝,在機尾安裝了“蝰蛇”。最後又改裝上了有重新啟動功能的“毒蛇”發動機。
埃汶“林肯”雅芳林肯
一架“林肯”B.II 用例如“埃汶”發動機代替了機翼外側的“梅林”發動機。儘管飛機達到了40,000 英尺高空但是發動機性能只能在35,000 高空保持穩定。
“林肯”還用於渦槳發動機測試,圖中這架在機鼻安裝了Napier Naiad 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