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得了「憂鬱症」?還是「焦慮症」?
在精神科的門診中,因為憂鬱或是焦慮的情緒而來就診的病患不在少數,特別是在都會區的醫院中,這兩種情況更是佔有非常大的比例,然而憂鬱或是焦慮都是在述說一種不好的心情,很多時候病人只會說我心情不好,卻沒有辦法具體的說出到底是憂鬱還是焦慮,也因此有時病患認為自己只是得了「焦慮症」,但醫師依據病患所呈現的臨床症狀卻是下「憂鬱症」的診斷,而造成醫師與病人或病人家屬之間在診間彼此爭論不休。
其實在過去精神科的診斷中「焦慮症」與「精神官能症」幾乎是同義詞,而「精神官能症」是從英文的專業名詞「Neurotic Depression」直接翻譯過來的,其中「Depression」直接翻譯就是「憂鬱症」,因此可以說兩者實在無法很明確的區分,就臨床上的治療方式來說,其實硬要區別這兩種診斷也不是那麼的重要,主要的原因在於有些以前認為只適用於「憂鬱症」的「抗憂鬱劑」後來也發現其有「抗焦慮」的效果,反之以前定義為「抗焦慮劑」的某些藥物卻也有「抗憂鬱」的效果,而往往一個被診斷為「憂鬱症」的病人其醫師處方也常常是「抗憂鬱劑」以及「抗焦慮劑」合併使用,所以重要的是不在於診斷是什麼,而在於治療是否有效,那才是醫師與病患最應該重視的事情。
不過以目前診斷的趨勢而言,「憂鬱症」的診斷比較傾向於較為嚴重的情緒表現,而「焦慮症」的診斷則適用於症狀較為輕微的病患,其兩者除了都有所謂的不佳情緒外,在行為上「憂鬱症」傾向於活動力較差、而「焦慮症」則呈現坐立難安的行為表現,另外在睡眠表現上「憂鬱症」的病人有「早醒」的現象、而「焦慮症」則呈現「難以入睡」的狀況。
除上述之外最明顯地區分表現則在於思想方面,「憂鬱症」的病人往往是「對未來確定感到失望」、而「焦慮症」則呈現「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這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對醫師應採取何種心理治療策略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訊。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懷疑自己有可能已經罹患了精神方面的問題時,不要自我妄下診斷自己得了什麼疾病,只有迅速求醫才是真正保護自我的方式。作者:謝宏杰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