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美國海軍航空的關鍵時刻

美國海軍航空的關鍵時刻

美國是飛機的發源地。1903 年12 月17 日,萊特兄弟在北卡羅來納的丘陵地裡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控制的動力飛行。1910 年11 月14 日,尤金·伊萊從“伯明翰”號巡洋艦的前甲板成功地起飛,1911 年1 月,又成功地在軍艦上著陸,揭示了海軍航空的前景。2011 年5 月號的美國海軍學院學報特地發表一篇文章紀念,紀念歷史上對美國海軍航空最重要的十大瞬間。


尤金·伊萊從“伯明翰”號巡洋艦上歷史性的一躍. 開啟航空母艦時代來臨


米切爾通過炸沉繳獲的德國戰列艦Ostfriesland 號證明了空中力量在海戰中的作用

不過伊萊在軍艦上成功的起飛、著陸對海軍航空沒有實質性的影響,這只是冒險家的奇技淫巧。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初次展示了巨大的軍事價值,戰鬥機在空中打得一團火熱,水上飛機和岸基飛機如火如荼,但美國海軍依然按兵不動。一直要到1921 年,才迎來了美國海軍航空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時刻。


威廉·莫菲特海軍少將不是飛行員,但他組建了美國海軍航空局,他是美國海軍航空發展的關鍵人物

自從風帆時代,大艦巨砲就是海軍的中堅。到20 世紀初,艦隊中的王者無疑是戰列艦。戰列艦不僅是大國海軍的主力,也是國家實力的象徵。戰列艦(battleship)這個說法是19 世紀下半葉才有的,但這是從line-of-battle ship 簡併過來的,而line-of-battle ship 則是從ship of the line 過來的,也正因為此,戰列艦的譯名比直譯“戰鬥艦”更加確切。線形戰列(line-of-battle)是風帆戰艦時代就開始的海軍戰術,雙方都列成一字長蛇陣,搶占戰位,形成T字,用自己的側面面對對方的端面,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火力,限制對方的火力。納爾遜使用這個戰術,東鄉平八郎使用這個戰術,日德蘭海戰中還是這個戰術。正因為如此,戰列艦的軍官(尤其是炮術軍官)是海軍中的天之驕子,威廉·莫菲特海軍少將正是其中一個。

莫菲特從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畢業,在“查爾斯頓”號服役時,正好是美西戰爭,打下了關島和馬尼拉。在1914 年墨西哥內戰期間,美國曾攻占瓦拉克魯茲,在沒有航標和引航員的情況下,莫菲特在月黑風高之夜冒險把“切斯特”號開進海灣,抵近射擊,獲得國會榮譽勳章。在一戰期間,他負責芝加哥附近五大湖上的海軍訓練中心,組建了美國海軍的航空訓練中心。在1918-1921 年擔任戰列艦“密西西比”號艦長時,組建了艦上的偵察機分隊。1921 年,莫菲特受命組建美國海軍航空局,把先前分散在很多部門的航空事宜集中管理,從戰術到技術一手創建了系統的海軍航空,包括主持改裝第一艘航母。

莫菲特的海軍航空局是美國海軍航空發展的關鍵人物。莫菲特頂住了美國軍事航空的始祖比利·米切爾少將要把所有空中力量集中到陸軍航空隊的壓力,組建了獨立的海軍航空兵,難怪被譽為“航空海軍將軍”。莫菲特本人不是飛行員,但熱衷飛行。1922 年,新法律規定,海軍航空局的人員至少70% 必須具有飛行員或空中觀察員資格。莫菲特身先士卒,成為美國海軍第一個空中觀察員。1933 年乘坐“阿克隆”號飛艇的時候,在新澤西海岸遇到暴風,失事喪生。


“蘭利”號航母是美國歷史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全通的平甲板是了早期航母的特徵

海軍航空局從組織上建立了海軍航空的地位,但直到1922 年,水上飛機是海軍航空唯一可以在海上起飛著陸的飛機。水上飛機分兩種,一種是船身式,機體在水面直接浸入水中,機體下半部像船體一樣;另一種是浮筒式,機體和普通的岸基飛機一樣,但起落架下面不是輪子,而是浮筒。美國海軍是大洋海軍,重點在遠洋作戰。早期岸基飛機沒有多少航程,船身式水上飛機難以從軍艦上起飛,所以兩者都得不到多少重視。浮筒式水上飛機可以從軍艦上彈射起飛,然後在水上降落,用起重機回收,所以是海軍飛機的主力。但浮筒式水上飛機的速度和機動性實在太糟糕,只能用於偵察和巡邏,還能用於艦炮校射。海軍航空的出路還是在於空戰和反艦攻擊,常規起落的飛機才是正道,但必須解決在軍艦上短距起飛、著陸的問題。為了試驗海軍航空的新概念,莫菲特的海軍航空局把運煤船“朱庇特”號改裝為試驗性的航母“蘭利”號。

航母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噸位、平甲板,早期航母基本上就是一艘平頂船。戰列艦的噸位夠大,但太珍貴,甲板上的零碎也太多,不可能用作這樣的試驗性改裝。“朱庇特”號的排水量幾乎20,000 噸,是美國海軍除了戰列艦之外最大的船之一,容易改裝成平頂的航母。不過改裝後變輕了,排水量下降到13,000 噸。“朱庇特”號和航空有點緣分,1918 年把美國第一個參加一戰的航空分隊運到法國。1920 年開始改裝為航母,改名“蘭利”號。薩繆爾·蘭利和萊特兄弟競爭第一個實現動力飛行的名號,20 年代時美國史密斯森學會承認蘭利而不是萊特兄弟為發明飛機的人,命名第一艘航母為“蘭利”號或許有所指。除了直通全長的平甲板外,“蘭利”號還具有很多現代航母的特徵。網格式攔阻索後來演變成多道橫向的攔阻索,甲板下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的升降機成為航母的必需品。這些後來在建造“列星頓”號和“薩拉託加”號的時候都用上了。“蘭利”、“列星頓”和“薩拉託加”號也成為美國海軍中序列號前三的航母。

1922 年,“蘭利”號改裝完畢,開始進行一系列試驗,包括飛機在在停泊和航行狀態下的起飛、著陸。從此美國海軍進入了航空時代,開始了從二戰到今天的輝煌。運煤船改裝的“蘭利”號畢竟不如按航母下水的“列星頓”號和“薩拉託加”號,1936 年,“蘭利”號再次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母艦,1942 年2 月27 日在爪哇海域被日本海軍俯衝轟炸機重創,在棄艦後被美國海軍驅逐艦用魚雷擊沉,避免落入日軍手中。


道格拉斯SBD 不是二戰美國海軍中最威風的作戰飛機之一,但是最重要的作戰飛機之一,在珊瑚海、中途島、瓜島建立了不世功勳

由於缺乏空中威脅,第一代海軍航空兵的主要挑戰不是艦隊防空,而是反艦攻擊。在一戰中,海軍航空兵使用水平投放的魚雷攻擊,但精確瞄準困難,也容易被敵艦用高速機動而甩脫。水平轟炸的精度更低。不過一戰後期,英國皇家空軍證明了俯衝30 度或者更大角度投彈,可以大大提高命中精度。美國陸軍航空隊在1919 年也成功地試驗了俯衝轟炸,海軍陸戰隊在拉丁美洲的干涉作戰中把俯衝轟炸投入實戰使用。美國海軍在20 年代中期開始試驗幾近垂直的俯衝轟炸,這成為二戰時代反艦轟炸的最重要戰術。俯衝轟炸減少水平投彈彎曲彈道和側風的影響,也不需要復雜的提前量計算。俯衝的速度快,目標小,不利於敵艦防空火力攔截,飛行員在俯衝中還可以利用最後時刻調整航跡,提高投彈精度。戰艦的裝甲帶通常在水線處最厚,以防止魚雷或者重砲的攻擊,但甲板裝甲一般較薄。由於甲板面積大、位置高,裝甲也無法太厚,正好有利於俯衝轟炸機用較小的炸彈製造較大的戰果

美國海軍的精確俯衝轟炸戰術和美國陸軍航空隊強調用重型轟炸機的地毯轟炸戰術截然相反。航母載機量有限,也無法搭載重型轟炸機,目標小,速度快,機動性好,抗打擊力強,只能強調精確轟炸。由於美國海軍航空魚雷技術的失敗,俯衝轟炸在太平洋戰爭最關鍵的前期幾乎是唯一有效的攻擊敵艦手段。航空魚雷技術終於過關的1943年後,日本海軍蹦躂的勁頭已經大不如前了。這也是海軍航空建立獨特傳統的開始。從1926 年開始,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行員開始試驗從2,500 英尺(約760 米)的中空45 度俯衝的戰術,標準俯衝轟炸戰術在1928 年建立,到1941 年,美國海軍開始裝備二戰中最出色的海軍俯衝轟炸機道格拉斯SBD“無畏”式,相貌不揚的SBD 在珊瑚海、中途島、瓜島建立了不世功勳。即使在導彈時代的今天,SBD 以70 度大角度向敵艦冒死俯衝依然是美國海軍航空兵輝煌傳統的象徵。


“列星頓”號(遠)和“薩拉託加”號(近)航母在“艦隊問題第9 號”演習中扮演交戰對手,決定性地證明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價值

莫菲特的海軍航空局在技術上和規程上確立了海軍航空和航母的使用方式,但把航母結合進海軍戰術,容納進作戰體系,這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列星頓”號和“薩拉託加”號在1927-1928 年間服役,每艘可以搭載80 多架作戰飛機,但在艦隊的地位未定。1929 年的“艦隊問題第9 號”演習解決的正是這個問題。

“艦隊問題”是1923 年到1940 年間美國海軍最高級別的演習,每年著重解決一個重大海軍戰略戰術問題。“艦隊問題”演習一共進行了21 次,1941 年的第22 次因為珍珠港事件而取消,以後再也沒有恢復。1925 年的“艦隊問題第5 號”演習演練夏威夷受到攻擊的情況,“蘭利”號加入防守方,初步證明了航母的戰術作用。1929 年的“艦隊問題第9 號”演習演練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端受到攻擊的情況,藍色艦隊防守,配屬“列星頓”號;黑色艦隊進攻,配屬“薩拉託加”號。黑色艦隊的約瑟夫·里弗斯少將大膽地拋棄傳統的艦隊之間正面死磕的戰術,命令“薩拉託加”號僅帶一艘巡洋艦護航,高速繞過“列剋星敦”號和藍色艦隊的防線,從側後奇襲巴拿馬運河區的美國陸軍陣地和運河上的水閘,83 架飛機分波次攻擊,取得完全成功。儘管“薩拉託加”號後來被藍色艦隊的戰艦和潛艇“擊沉”,里弗斯的大膽戰術揭示了航母作為海戰中堅的前景,從此海軍航空不再只是用於偵察、巡邏和砲擊校射了。航母載機的航程和威力大大超過戰列艦的主砲,徹底地改變了海戰的面貌,甚至改變了近岸大陸的作戰。在空中力量日益主導戰場的今天,航母作為海基空中力量的流動基地,在可預見的將來依然是海軍的核心。


雷達決定性地改變了海空戰鬥,這是“企業”號,雷達天線清晰可見

對海軍航空來說,從40 年代開始興起的雷達技術的重要性或許可以和噴氣式飛機相提並論。雷達不僅極大地增加了艦隊可以“看見”的距離,還可以晝夜工作。雷達不僅可以監視來犯敵機,還可以引導我機有針對性地攔截或者攻擊,極大地減少了空中巡邏和攻擊的盲目性。雷達裝上飛機後,艦載飛機也具備了超視距和晝夜探測能力,TBF 魚雷轟炸機、PBY 反潛巡邏機都得益於機載雷達,使依靠夜幕掩護馳向太平洋島嶼的日本補給船隊和上浮充電的德國潛艇暴露於火眼金睛之下,喪命於濃煙烈火之中。今日艦載飛機缺乏有效的機載雷達根本是不可想像的,導彈、反導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雷達的遊戲。

“約克鎮”號是第一艘裝備雷達的美國航母,這以後更多的美國航母都裝備了這種像螺圈彈簧的雷達天線。早期雷達的圖像解讀是一門專門技藝,但如何根據雷達信息合理調動戰鬥資源,這更是一門學問,和這相對應的就是戰鬥管理系統。在二戰的戰火中,美國海軍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戰鬥管理體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現代網絡中心戰的前身,從本艦、友艦、遠方空中和水下平台的信息綜合成一幅完整的戰鬥空間態勢,由此指揮一體化的海空戰鬥。


珊瑚海海戰是歷史上第一次航母對決,這是“列星頓”號在燃燒


中途島之戰成為太平洋海戰的轉折點,這是“約克鎮”號正在遭受日機的亡命攻擊

從靠上去跳幫的古代海戰,到在水平線上互轟的戰列艦時代,海戰的交戰距離越來越長,但敵我雙方總是在目視距離之內。1942 年5 月的珊瑚海海戰中,美國艦隊終於在珊瑚海制止了日本艦隊自珍珠港以來一路勝利的勢頭,保住了新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擊沉了“祥鳳”號航母,重創了“翔鶴”號,打殘了“瑞鶴”號的艦載機群,但也損失了“列星頓”號航母。戰鬥是從日本艦隊試圖擴大在南太平洋島嶼戰果開始的,日本艦隊和海軍陸戰隊在所羅門群島的圖拉吉登陸,馳援的“約克鎮”號上的艦載飛機擊沉了日本入侵艦隊的幾艘艦艇,日本艦隊對附近存在美國航母開始警覺,雙方在惡劣天氣中上演了一出三岔口,最終互相發現,然後戰斗在超視距上爆發。1942 年5 月7 日是世界海戰史上特別有意義的一天,相距100 多海裡的敵對雙方兩支強大艦隊在互相看不到對方的情況爆發決戰,更重要的是,這預示了大艦巨砲時代的終結和航母時代的開始。

從戰術意義上來說,中途島海戰的意義更加重大。日本打不起和美國的消耗戰,必須盡快打垮美國海軍的主力,在美國的戰爭機器全速轉動起來之前,決定性地建立日本的海上優勢,逼迫美國從太平洋退出。這是一個注定要失敗的戰略。即使美國太平洋艦隊被打垮了,美國還有大西洋艦隊,分兵到太平洋自然會極大地增加大西洋方向的壓力,但並不是不可能的。另外,只要日本不登陸美國,美國的工業基礎完好,美國重建艦​​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靠戰術勝利壓美國退出是勝算幾乎不存在的賭博。但日本已經無法走回頭路了,只有在中途島尋求決戰。“翔鶴”號和“瑞鶴”號在珊瑚海被打殘,無法參戰,但日本依然可以出動四艘航母對陣三艘美國航母,日本不是一點勝算也沒有。但天不助日本,6 月4 日早晨,“約克鎮”號和“企業”號的艦載機群一舉擊沉了所有四艘日本航母,“約克鎮”號也被擊沉。中途島相當於太平洋戰場的斯大林格勒,從此日本海軍不再擁有戰略主動權,兩個月後美軍開始在瓜島進攻,直到三年後登上沖繩。從某種意義上說,中途島打斷了日本的脊梁,徹底改變了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國家和民族走向。


PBY“卡塔琳娜”反潛機可以在水上起落,極大地增強了海上巡邏的能力,是大西洋反潛戰的主力

和珊瑚海或者中途島不一樣的是,大西洋反潛戰不是一次決定性的大戰,而是由無數次小戰鬥積少成多的。但大西洋反潛戰無疑是大西洋上最重要的戰鬥,在根本上挽救了瀕臨死境的英國,保住了反攻歐洲大陸的橋頭堡,否則根本談不上後來的諾曼底登陸和飲馬易北河。

敦克爾克大潰退後,德國發動不列顛之戰,試圖用戈​​林的空中力量壓倒英國,沒有成功。但鄧尼茨的潛艇在大西洋上大打狼群戰術,從新大陸向英國補血的運​​輸船隊像遇到篝火的蠟燭一樣,頓時融化了。英國海軍號稱強大,但是反潛兵力嚴重不足。美國海軍參戰後,從1942 年到1945 年,擊沉和繳獲了160 艘德國潛艇(其中有一些是和盟軍的共享戰績),其中41 艘是PBY 和其他海上巡邏機的戰績,53 艘是航母上起飛的TBF 魚雷轟炸機的戰績。兩者相加,航空反潛佔大西洋反潛戰戰績的60%。更重要的是,航空反潛的速度、覆蓋範圍和敏捷反應使得德國潛艇越來越難以有效地組織狼群攻擊。從1943 年5 月起,德國潛艇擊沉的噸位數開始落後於美國造船工業下水的噸位數,這是大西洋反潛戰的轉折點,這之後,盟軍反攻歐洲大陸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航空反潛具有艦艇反潛不可比擬的速度、覆蓋範圍和反應優勢,隨著反潛飛機的航程和留空時間的增加,航空反潛對大洋的覆蓋也越來越嚴密。航空反潛至今依然是需要上浮充電的常規潛艇最大的敵人,即使對於可以“永久潛航”的核動力潛艇來說,航空反潛投放的大面積聲納浮標也是致命的天羅地網。今天,岸基和艦載的航空反潛和潛艇反潛構成了現代反潛的主力,水面艦艇反潛反而退居次要地位了。


麥克唐納FH 是美國海軍第一種艦載噴氣戰鬥機


西科斯基S-53 則開創了海軍的直升機時代

在二戰最後的時候,歐洲上空出現了一種奇怪的飛機:沒有螺旋槳,速度奇快,還帶著尖利的嘯叫。這是納粹德國的Me 262,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式飛機。希特勒一直對大西洋海岸反登陸很犯愁,急切需要一種高速轟炸機,可以在盟軍登陸的第一時刻轟炸灘頭,打退登陸,這就是嚴令Me 262 只能用於轟炸的命令的初衷。當禁令解除後,Me 262 對盟軍的轟炸機群造成巨大的威脅,只是納粹德國大勢已去,什麼秘密武器也救不了命,不過這不改變Me 262 在一夜之間改變了空戰的事實,噴氣式飛機代表了航空的明天。二戰結束後的40 年代後期,世界各航空大國紛紛搶占噴氣式高地,蘇聯藉此技術洗牌的機會,一舉擠入世界航空技術前列。美國海軍沒有忽視噴氣革命,但艦載機對短距起落的要求推遲了美國海軍進步的步伐,在朝鮮半島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海軍還沒有後掠翼戰鬥機,整整落後於美國空軍和蘇聯一代。

不過噴氣革命的重新洗牌使後起之秀麥克唐納脫穎而出,加上美國海軍注重實戰性能的精神,最後導致了F-4“幽靈”式和A-7“海盜”的產生。與此同時,美國空軍走入了盲目追求高新技術的歧路,最終被改革派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勒令採用F-4 和A-7。美國海軍趕上來了。在第三代戰鬥機中,F-14 是最有人氣的,F-18 則有望成為最長壽的,F-18E 還將在美國海軍至少服役30 年。

戰後航空技術革命的另一個方面是直升機。直升機可以垂直起落,可以懸停,對海軍有特殊的意義。從1943 年開始,美國海岸警衛隊就和西科斯基合作,試驗將新生的直升機用於海上救生。1947 年後,幾乎每一艘美國航母都總是有一架西科斯基在待命,隨時準備營救落水的飛行員。1949 年後,直升機取代了美國海軍中的水上飛機,直升機的作用也從海上救生擴大到偵察、預警、反潛、導彈中繼、電子戰、聯絡、垂直補給、垂直登陸、反艦、對岸攻擊等。今天,美國海軍飛行員中差不多一半是直升機飛行員


韓戰時期艦載航空兵開始用作近距空中火力支援,開創了“由海到陸”的先例,這是海軍陸戰隊的“海盜”在為地面的陸戰隊部隊提供近距空中火力支援

空中力量用於近距空中火力支援在二戰中已經大量使用,但美國海軍在戰時的主要任務一直是制空制海,逐島作戰時對岸火力的主力還是艦炮。二戰結束時,杜魯門一方面大力裁減不必要的軍力,另一方面試圖把海軍航空限制在海空巡邏上,而把進攻性和戰略打擊任務轉交給新成立的美國空軍。1945 年,美國海軍曾有99 艘大小各種航母;1950 年時,只有15 艘了。1950 年朝鮮半島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海軍只有一艘航母在西太平洋。當北韓軍隊把美韓聯軍壓縮到釜山的時候,美國空軍被迫撤回日本。面對優勢炮火和T-34 坦克群的強勢攻擊,美韓聯軍急需近距空中火力的強力支援,這重擔落到“福吉谷”號和後來拼死趕到的幾艘航母身上。沃特“海盜”和道格拉斯“空中襲擊者”的拼死攻擊極大地幫助了幾近絕望的美韓聯軍,到仁川登陸的時候,艦載戰鬥機已經主宰了朝鮮半島的天空。在大陸共軍參戰後,艦載飛機依然對大陸共軍是嚴重的空中威脅。

隨著艦載飛機航程和載彈量的增加,艦載飛機對岸火力支援和縱深打擊的深度不斷增加,“近岸”的概念越來越廣,以至於今天離岸幾百甚至上千公里都在航母的打擊範圍之內。越南戰爭和以後的歷次戰爭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航母和艦載飛機對地緣政治的作用,美國總統在世界上出現新熱點的時候,首先問的就是“我們的航母在哪裡?”難怪航母有“九萬噸的外交”的說法。航母作為可以快速應召的流動空中力量基地,從控制海洋的純海軍武器上升到從海洋控制大陸的戰略武器,韓戰最初的日子是這個本質轉變的開始。


“福萊斯特”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採用斜甲板的航母


1954 年6 月1 日,亨利·傑克遜中校駕駛S2F-1,成為美國海軍彈射起飛第一人

噴氣時代帶來了更高的飛行性能,也帶來了更大的起飛、著陸挑戰。從“蘭利”號時代開始,最大限度地利用甲板長度,以便利起飛和著陸,這成為航母設計的教條,也決定了直通甲板的基本形制。但航母的使用不僅需要考慮飛機的起飛和著陸,還要考慮可持續的連續出動和回收,所以在使用上,起飛時把飛機集中停放在後甲板,利用前甲板放飛;著陸時把飛機停放在前甲板,利用後甲板回收,攔阻索也在後甲板。但噴氣飛式機的著陸速度太快,萬一尾鉤沒有鉤住攔阻索,就要一頭撞進停放在前甲板的大批飛機,造成巨大的事故。

英國皇家海軍在50 年代初開始試驗斜角甲板,也就是把起飛區和著陸區徹底分開,而且利用斜角,容許著陸失敗的飛機復飛。1952 年,英國“勝利”號航母首先改裝斜角甲板,試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美國馬上照搬,1953 年,美國“安提坦”號航母也改裝斜角甲板,採用8 度斜角,攔阻索也相應偏轉,取得同樣的成功。“中途島”級隨即改裝斜角甲板,“福萊斯特”號是第一艘按照斜角甲板設計的美國航母,標準斜角也從8 度改為9 度。

在50 年代,英國也同時在研究噴氣式飛機的起飛問題。二戰時代航母艦載機是靠螺旋槳動力自己滑跑起飛的,但噴氣式飛機的起飛滑跑加速性不及螺旋槳飛機,起飛速度也更高,所以需要有外力幫著推一把才能從航母上短短的甲板上安全起飛。傳統的液壓彈射推力不足,系統沉重,英國研究成功蒸汽彈射,但同樣牆裡開花牆外香,蒸汽彈射技術在美國開花結果,成為美國航母的標準配備。下一代美國航母可能採用電磁彈射,技術不同了,但用意是一樣的。蘇聯由於蒸汽彈射技術難題,也由於蒸汽系統容易在寒冷海域使用是在甲板上結冰,改用滑躍起飛,借助上揚跳板獲得額外的迎角來及早得到足夠的升空升力。滑躍起飛避免了蒸汽彈射系統,但在同等發動機​​推力的情況下較大地限制了起飛重量,彈射起飛的額外起飛能量使更大的起飛重量成為可能,最終增強了艦載飛機的戰鬥力,物超所值。

  50 年代的英國還研製成功航母上的反射鏡著陸助降系統,下滑中的艦載飛機飛行員可以目視判別航蹟的高低,極大地便利了艦載飛機的安全著陸。反射鏡助降和各種更先進的助降系統以後也成為美國航母的標準配備。

  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和助降系統構成了美國航母的關鍵技術,50 年代以來的美國航母在動力、電子、艦載飛機、防禦武器等方面進步巨大,但在這些關鍵技術上萬變不離其宗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