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水災後消毒

水災後消毒


個人與居家衛生篇——注意飲食衛生 防杜病從口入   

災害過後,由於環境遭破壞,加上缺水缺電,衛生條件變差,因此在動手清理居家環境時,也應注意個人身體狀況及居家環境衛生,嚴防傳染病的發生。

首先,因豪雨導致淹水的地區,可能受到下水道、化糞池等汙染;同時,停水停電會直接影響食物保存與烹調,容易造成如桿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副傷寒及其他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的腸道傳染病的發生。這些疾病的傳染途徑都和飲食有關,因此只要多注意飲食衛生清潔,就能有效防範疾病發生。

在食用任何食物前,應注意保鮮安全,注意是否有異味、腐敗的情況,並應充分煮熟後再食用。吃不完的食物要加蓋妥善保存,以避免蒼蠅、蟑螂等病媒蟲汙染。被汙水淹過的食品容器應洗淨後消毒或用沸水燙過才可繼續使用。另外,在淹水地區,民眾長時間泡在汙水中,應穿著防水衣物,同時注意皮膚的清潔和是否有傷口,以免螺旋體菌乘機侵入人體。

民眾飲用水時,務必要煮沸後才飲用,最好暫時飲用包裝水或礦泉水較安全,盡量不要直接飲用山泉水或河水;若不得已,也一定要經過沈澱、過濾、煮沸(至少持續沸騰3〜5分鐘)後才可以喝。

其次,颱風季大部分都在夏季,正好也是登革熱的流行季節,豪雨帶來的積水,常是病媒蚊孳生溫床,因此,病媒蚊孳生源如空瓶罐、廢輪胎、空花盆等會積水的容器要清除,以免病媒蚊孳生。

萬一不幸有上吐下瀉,甚至發燒的情況,應盡速就醫,並隨時補充體內電解質以保持平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稀飯及番茄汁是在下痢時很好的營養補給品,而蛋白質及油脂類的食物,則不應該攝取,能讓胃腸獲得充分休息。此外,民眾一定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養成勤洗手、量體溫、有病盡速就醫的良好衛生習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