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夏天不要中暑

夏天不要中暑


 又到了炎熱的夏天,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因高溫而引起的熱傷害在所多有。無論在家庭、學校、軍隊和醫院裡,我們都會碰到這個問題。

 所謂熱傷害可分為三類,分別為中暑、熱衰竭及熱痙攣。也就是暴露於高溫環境中,沒有有效散熱所致。熱天短時間的運動、期步或長久暴露於熱環境裡造成流汗過度,再加上沒有好好補充液體進而造成身體脫水,以及鈉鉀等離子的散失造成血容積過少,隨後的嘔吐或拉肚子,更造成體液散失。情況嚴重者將使心臟血管功能失調,出現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和乳酸堆積過量。

 因為天氣溼度是影響人體散熱最重要的因素,以至於在台灣夏季高溫及高溼度氣候下,人體散熱更為不易。老年者、生病者、肥胖者及酒癮患者等,更是容易產生中暑現象。熱中暑和熱衰竭都是容易發生在高熱及潮濕的環境之下,但此兩類情形為截然不同的疾患。

 首先介紹熱中暑。中暑常有頭痛、頭暈和疲倦的先兆,流汗很少,皮膚發熱,摸起來燙燙地,而且乾燥。脈搏跳動快,血壓不受影響,嚴重時可失去判斷力,昏倒甚至抽筋,可數小時內致死。體溫有時很快的到達40℃至41℃,而連續高溫所造成的循環衰竭可致死或造成永久性腦傷害。因此夏天時,如果從事室外活動,自己怠到全身發燙、眼睛發熱及頭暈時,一定要找個蔭涼處休息喝些冷飲,否則等嚴重時就不好了。

 遇到熱中暑的必須立即移至蔭涼處,放低頭部並鬆開衣服,利用冷水擦遍全身或使用冰涼毛巾包裹身體,最好再加上風扇吹其身體。如在野外可選擇浸泡於湖泊溪水中,使身體冰涼容易散熱。假如忠者有發抖現象,則使身體降溫的舉動須放緩,因為發抖會升高人體中心體溫。此外,體溫要時常測量,以防太高或過低。如發現患者呼吸困難,則須立即施予人工呼吸。 

 另外,熱衰竭是由於流汗過多,而無液體或電解質補充所致。它會令人疲倦、身體感到軟弱無力、精神不安。當體液損失過多時,會造成人體循環衰竭,而出現脈搏微弱無力、血壓低、皮膚濕冷及膚免蒼白,隨之身體將失去知覺。輕度熱衰竭是因長期於酷熱環境中工作,造成體溫稍高及暈倒,施以急救時,病患必須平躺,而運動飲料和含鹽份的水就是很好的補充劑。

  熱中暑熱衰竭
原因
散熱失敗或不適當大量液體流失
頭痛、無力、忽然失去意識
漸漸無力、噁心、精神不安、流汗過多、暈蹶
表現症狀
乾熱的皮膚、少汗、有力和快的脈搏、體溫很高
臉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微弱、血壓低、暈蹶、體溫稍高
處理
用冷毛巾包裹、浸冷水或冰敷,立即送醫
身體平躺、水及鹽份補充\

熱痙攣導因於運動或工作時,因流汗過多和體液喪失所致,年輕年人從事球類運動時,常會碰上這種情形。患者常突然於四肢肌肉(如小腿肌肉)發生劇痛及抽筋,使肌肉摸起來像硬塊般。一旦抽筋發生在腹壁肌肉,疼痛起來便如同急性腹痛。處理熱痙攣的方式,就是藉休息、喝運動飲料或含鹽水份等來改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