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8-12-26 10:58 只看該作者
認識整合暨互補醫療
我們有著充足的食物、舒適的居所及工作環境,工作時間亦越來越短,醫療照顧亦越來越方便,但奇怪的是,我們體能狀況竟然越來越差。表面的數字是我們的壽命比以前的人長,但問題是,我們活得卻一點兒都不健康。
根據美國健康教育福利部七○年代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已開發社會中生活的人,大概49%的人患有一種或以上的慢性病。有人會解釋這是因為人們愈來愈長壽,因此,當年紀大的時候,患上慢性病的機會自然會多;但在同一報告又指出,七位病患者中有一位是17歲或以下的年輕人。
早在1979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哈佛大學醫學教授Frantz Ingelfinger的一篇社論指出:現今對抗醫療的醫療方式,對文明人們所患的慢性病,百分之八十是無法根治的,對抗醫療的方式僅對百分之十的問題非常有效。例如:創傷的問題如流血不止、意外、皮膚嚴重灼傷、骨折等。
但隨著人類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不斷地改變。一百年前佔人類疾病70%的傳染性疾病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80%的疾病屬於慢性病。這些慢性病正如哈佛醫學院教授所言,是與傳染性無關,而是由於身體器官功能退化及免疫系統失調所產生。過去的特效藥及化學物質只能針對症狀處理,但對病因就完全無能為力。
另一方面,對抗醫療所採取的醫療方式卻帶來無數的副作用,造成十分之一的人因此而患病,即所謂「醫源性疾病」。而「醫源性疾病」是緊跟著心臟血管疾病、癌症之後,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由此可見,現代人雖然平均年齡比以前長壽,但不見得比以前的老人家健康。在美國,老人平均患病十一年後才去世,在臺灣我們的醫療費用,絕大部分也是用來照顧老人,而且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激增,現今社會上老年人相對年輕人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如果老年人患病的情況不變,社會很快將出現醫療費用不足的問題,除非我們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就不只單純是全民健康保險保費調不調漲的問題,而是政府與民間對於如何維護全民健康的政策路線辯論的問題,到底我們是要等到疾病發生後,再用現代對抗性醫療的方式積極介入人體自癒力,卻造成更多「醫源性疾病」患者?還是積極宣導預防醫學,並鼓勵支持各種有療效根據的整合暨互補治療,以補充現代對抗醫療的不足?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基於美國民眾對非正規療法的興趣與關心日益增加,且目前所謂的正統療法又有許多問題不能突破。於是在1998年美國國會通過設立「國家互補與另類醫療研究中心」 (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簡稱NCCAM ),隸屬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互補與另類醫療研究中心(NCCAM)主要的工作,是評估整合暨互補醫療(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簡稱CAM)的治療方法,並明確認定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時,該中心更編輯了病人就診指南,以幫助病人瞭解並選擇有效且安全的CAM治療方法。
NCCAM將互補與另類醫療歸類為五種型式
一、另類醫療系統
另類醫療系統,它們有完整的理論基礎與實施系統,通常這些系統比在美國民眾常用的正規醫療發展早的多。例如在西方文明開始時期已發展的另類醫療系統,包括順勢醫療(Homeopathic medicine)和自然醫療(Naturopathic medicine),另有在非西方文明的國度已發展的系統包括傳統中醫療法(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和印度式草藥療法 (Ayurveda) 等。
二、身心導入系統
身心醫療是運用各種方式以提升心靈的潛力來影響身體的功能或減輕症狀。有些方式在過去被認為是屬於CAM的,但經過科學驗證後而成為主流醫療的一部份(如病人群體治療及行為認知治療等),其他的身心醫療仍歸類為CAM:如冥想、祈禱、心靈治療、藝術治療、音樂治療或舞蹈治療。
三、生物為基礎的系統
在CAM中以生物界為基礎的療法,是利用大自然的生物,例如草藥、食物及維生素等,這些包括飲食支持療法,草藥製劑,高劑量維生素療法或其他所謂的自然生物如鯊魚軟骨等均屬之。
四、以手法及身軀為基礎的療法
這種療法是運用手或手指在身體上某特定部位或多個部位作動作的移動或接觸;例如:整脊、整骨、指壓、推拿及按摩等。
五、能量治療
生物能量場的治療是設計各種方式以包圍或穿透身體的能量場,不過這種能量場尚未得到科學的證實,包括氣功、靈氣、宇宙能及觸摸療法。生物電磁治療包括非正規的方法如脈衝場治療、磁波場治療或電流治療等。
美國在NCCAM設立前,許多醫學院都不理會這種CAM的研究,以免淪為醫界的笑柄。在台灣許多醫界人士也認為,CAM是一種江湖郎中的騙人手法,而台灣卻有將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嘗試過各種CAM療法,加上服用天然健康產品的人則更多,但台灣政府與醫界卻不去面對CAM,幫助民眾去蕪存菁,讓病人對自己疾病與傷痛的治療有更多的選擇。
目前,美國醫師對CAM療法的有轉為正向態度的趨勢,這對美國年輕醫師的教育訓練造成很大的影響,現已有三分之二的美國醫學院開設CAM的課程,教導醫(學)生如何處理病人的CAM療法問題,以分辨何者對病人有利及如何設計一種最佳的整合醫療方式,來減輕病人的痛苦。
誠如萬華醫院應堃輝院長所言,醫生不應拘泥于一種醫學思維模式,而應綜合各種醫療的優點,以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造福病人。期待國人在未來能有更可靠與寬廣的治療選擇,以降低醫療成本,全面提升國人整體健康。
轉貼自: www.icma-cancer.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