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肛門痛 竟是子宮內膜異位

肛門痛 竟是子宮內膜異位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肛門痛也有可能是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勿掉以輕心!


一名32歲陳姓女患者經痛、肛門痛5年之久,但她一直以為是痔瘡,動手術後,症狀仍未改善,經婦產科醫師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且骨盆腔有嚴重粘連、輸卵管阻塞現象。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組織長在不正常的位置,例如卵巢、腹膜或子宮薦骨軔帶上。最常引起的症狀是,月經痛及不孕症,但也可能出現其他症狀,使得病人易延誤治療。


台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智賢舉例指出,若子宮內膜長在肛門附近不該長的地方,壓迫到肛門位置,有肛門痛、感覺肛門重重的現象,明明很想上廁所,卻始終排得不多,或是排不乾淨。這就是「裡急後重」的症狀,讓患者誤以為是痔瘡等腸道問題引起。


他曾有一名32歲陳姓女性患者因為反覆經痛、肛門痛,長達5年之久,她以為是痔瘡,動了手術,症狀仍未改善,到婦科看病時,才查出病因為子宮內膜異位造成。


陳智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已經侵犯到陳女的輸卵管、卵巢、子宮薦骨軔帶,還有嚴重的骨盆腔粘連,輸卵管也有水腫及阻塞現象,使得患者結婚3年,一直無法受孕,身心承受巨大的壓力。


經過輸卵管整型及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切除術,陳女術後兩個月再安排人工受孕,便傳出懷孕喜訊。


陳智賢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在30至40歲婦女身上,生育年齡的婦女發生比例約為1%至5%,不孕症病人發生率高達20%至50%,臨床診斷,常用症狀特點如月經來時的疼痛及腹腔理學檢查發現,確切診斷要靠腹腔鏡檢查,治療技術已十分純熟,不同等級病症可用不同的藥物及外科手術治療,建議婦女把握生育年齡及早治療,改善胚胎著床環境。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