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預測人工授精成功率的新方法

預測人工授精成功率的新方法

研究者探討52種因素以估計體外人工授精的成功機會


  July 19, 2010 – 根據一篇新報告,一種將52個變項納入考量、預測IVF成功率的新方法,整體優於一般使用的年齡模式。
  
  所謂的IVF (體外授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精子和卵子是在培養皿內被結合成為授精卵。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助理教授Mylene Yao醫師向WebMD表示,我們模式的預測性是年齡模式的1,000倍以上。
  
  她表示,我們針對更特定性的病患,使用超過50種變項而非只有一種。
  
  這個模式估計那些已經接受一次人工受孕療程的婦女,後續IVF療程時成功產下胎兒的可能性。
  
  最後,Yao醫師希望這個方法可以商業化,該報告線上登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預測IVF成功率:模式】
  Yao醫師寫道,將近75%的IVF療程無法達到活產目標,當決定是否嘗試另一次的IVF療程時,病患多數是因為年紀而考量,而據以估計。
  
  Yao醫師等人希望發展一個更個人化的方式,來估計後續的成功率,因此,他們評估了在2003至2006年間於史丹佛醫院暨門診完成的1,676個初次IVF療程的資料,他們發現了包括年紀在內的52種因素,例如荷爾蒙值、卵子品質、胚胎特徵等,都對順利產下嬰兒的機會有所影響。
  
  Yao醫師向WebMD表示,這是基本的資訊,我們依據的都是可以從病患的就醫紀錄輕易獲得的資訊。
  
  接著,他們將這些資料輸入稱為「深表現型」的電腦模式,將病患根據臨床特徵分類為幾個小組。
  
  他們在2007至2008年間,對634個初次IVF療程以及230第二次IVF療程進行此一模式的驗證。
  
  Yao醫師表示,結果呢?這個新模式相當良好,比單獨使用年齡更準確。年齡檢測每預測一個病患,則我們的新方法可以預測超過1000個病患。
  
  Yao醫師與另一名共同作者創立了Univfy公司,將聚焦在使該模式更精準且促成上市;史丹佛大學擁有該檢測的專利。
  
  【預測IVF成功率:其他專家意見】
  為WebMD回顧該篇報告的美國生殖醫學會科學主任Andrew R. La Barbera博士表示,這個新模式是一種改善。
  
  他表示,這個模式某種程度地改善了告知病患進行IVF之後可能性的能力,需要後續研究來使這個預測更可信賴。
  
  他對這個新模式有以下警告:它並未能對所有案例都提供準確的預測,只能說這個模式比根據年紀更能準確地預測結果。
  
  La Barbera博士表示,這個新模式將專家們經常討論的與IVF成功率有關的變項及資料納入考量,且將它們納入預測。
  
  【美國的IVF】
  根據Yao醫師表示,美國每年約有1%的新生兒是所謂的試管嬰兒。
  
  她寫道,如果受孕問題存在,IVF療程提供的「每療程活產率」最高。
  
  她表示,即便如此,初次嘗試失敗之後,進行後續療程的決定仍有所困難,因為所費不貲且結果不確定。
  
  她表示,其模式的目標在於,對IVF療程之活產機會提供一個有證據基礎且個人化的預測工具。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Kathleen Doheny
審閱: Laura Martin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