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女兒並非「格格」
「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制。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倣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 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後改為「永寧長公主」,復改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現在影視劇中把皇帝之女稱作「格格」是不準確的(如,「還珠格格」、「十八格格」……)。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歷)一生共生了十個女兒,其中有五人因早歿沒有加封,另外五個女兒,加封為公主。即第三女(孝賢純皇后生),封固倫和敬公主;第四女(純惠皇貴妃蘇氏生)封和碩嘉公主;第七女(孝儀純皇后生),封固倫和靜公主;第九女(孝儀純皇后生),封和碩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倫和孝公主。她是個例外,因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歲時生的,是乾隆帝最鍾愛的女兒,後下嫁給和的長子豐紳殷德。她本應封為和碩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為「固倫公主」。此外,乾隆帝還收養了其弟弘晝的一個女兒,後來加封為和碩和婉公主。
從以上事例來看,清朝從皇太極開始就已經不把皇帝的女兒稱作「格格」了,一般均稱為「公主」。
「清史稿」:宗室封爵十有二:曰和碩親王,曰多羅郡王,曰多羅貝勒,曰固山貝子,曰奉恩鎮國公,曰奉恩輔國公,曰不入八分鎮國公,曰不入八分輔國公,曰鎮國將軍,曰輔國將軍,曰奉國將軍,曰奉恩將軍。嫡子受封者二等:曰世子,曰長子。福晉、夫人之號,各視夫爵以為差。公主之等二:曰固倫公主,曰和碩公主。格格之等五:曰郡主,曰縣主,曰郡君,曰縣君,曰鄉君。不入五等曰宗女。額駙品級,各視公主、格格等級以為差。
綜上而知:
1.格格﹐清皇族女兒的稱號。
親王的女兒稱和碩格格﹐即郡主﹔
郡王的女兒稱多羅格格﹐即縣主﹔
貝勒的女兒也稱多羅格格﹐為郡君﹔
貝子的女兒稱固山格格﹐即縣君﹔
鎮國公﹑輔國公的女兒稱格格﹐即鄉君。
皇后的親生女兒的封號為固倫格格﹐是最尊貴的象徵﹐清皇族女兒的最高稱號。
2.所以正史中的格格可沒有還珠格格小燕子哦! 在重男輕女的清代, 沒有特殊事蹟的貝勒﹑貝子都無法留名史冊了, 遑論格格。
3.但是清朝的皇帝娶的皇后妃嬪多是由滿蒙王公的女兒中挑選出來, 所以這些后妃在未出嫁前,也都是格格。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孝莊太皇太后( 順治皇帝之母,大玉兒是也) 及慈禧太后( 同治皇帝之母, 葉赫那拉玉蘭是也) 了。另外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后婉容也能獲得一票。
太祖努爾哈赤諸女
長女(1578一1652):固倫公主。其母為努爾哈赤元妃佟佳氏哈哈納劄青。明萬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僅是長女,而且是努爾哈赤諸子女中之最長者。褚英與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僅11歲就嫁給棟鄂氏何和禮,因此稱東果格格,亦稱東果公主。
何和禮,明人譯為好好裏,明嘉靖四十年(1561)生,26歲時襲其兄位為棟鄂部長,明萬曆十六年(1588)投附努爾哈赤,當時已有妻子,努爾哈赤復以長女嫁之,可見努爾哈赤對何和禮的重視。何和禮是後金的開國元勳之一,後金政權建立後封為一等大臣,為參決軍國大事的五大臣之一。後金天命年間授世職三等總兵官,後稱三等子,天命九年(1624)八月卒,時年64歲,順治時追諡溫順。東果格格於順治九年(1652)七月卒,時年75歲。
次女(1587—1646):和碩公主。其母為努爾哈赤側妃伊爾根覺羅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萬曆十五年(1587)生。據 唐邦治 先生考證,此女先嫁巴圖魯伊拉喀,後被伊拉喀遺棄,努爾哈赤殺死了伊拉喀,又將此女在天命年間嫁給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楊書之子,也是努爾哈赤親外甥郭爾羅氏達爾漢,稱嫩哲格格,亦稱沾河公主。達爾漢,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生,比嫩哲格格小7歲。天聰年間,達爾漢為滿洲鑲黃旗固山額真,為八大臣之一,積功封至一等子,官都統。崇德六年(1641)十月因爭功被撤銷固山額真職分並奪其世職,順治元年(1644)卒,時年51歲。嫩哲格格於順治三年(1646)七月卒,時年60歲。
漢人格格孔四貞
公主墳中究竟埋葬的是誰呢?據史料記載,她是清朝惟一的漢族公主--孔四貞。清皇室的皇親國戚理應是滿族人,怎麼會冒出來一個漢族公主呢?這與清初的具體情況有極大關係。
孔四貞的父親叫孔有德,是明王朝派遣鎮守遼陽的一名參將。他於明末降清,隨多爾袞進關,在攻打河南、南京,鎮壓揚州 ,嘉定地區的農民起義和抗清力量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順治七年(1650年), 孔有德率領清軍攻打廣西,殺害了寧死不降的南明東閣大學士瞿式 ?,被清世祖福臨封為定南王,從此屯兵桂林,鎮守廣西。
當時,南方的反清鬥爭十分高漲。順治九年(1652 年)五月,一直活躍在四川一帶的明末起義軍張獻忠餘部大西軍,在其首領李定國率領下,由川東進入湖南,再轉攻廣西,進行抗清鬥爭。大西軍一路所向披靡,節節勝利,七月初, 將孔有德包圍在桂林城內。孔有德前無援兵,後無退路,眼看大西軍就要攻入城內,只好咬牙忍痛親手將所有愛妾殺死,然後將兩年多來在廣西搜刮的奇珍異寶聚於一室,燃火自焚。大西軍進城後,把人人痛恨的孔氏全家統統處死,惟有孔四貞被其父的部下救出。
大西軍佔領桂林、孔有德自殺身亡的消息傳入京城後,世祖福臨深感震驚和哀痛。震驚的是反清力量居然還那麼強大;哀痛的是孔有德及其孔家軍的滅亡使清王朝少了一支鎮壓抗清鬥爭的主力軍。為此世祖福臨下令徹朝「痛悼」,並與孝莊皇太后商量後,傳旨叫清軍將孔四貞由廣西護送到紫禁城,交由太后親自撫養。於是孔四貞就成了當時絕無僅有的住在後宮中的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