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藥補轉大人得看脾胃是否能吸收

藥補轉大人得看脾胃是否能吸收

現代家長莫不希望孩子長的高又壯,不過,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臻瑋表示,父母要讓孩子「轉大人」,應先看看脾胃功能是否失調才是正確的作法,否則在小朋友的腸胃吸收功能不良的狀況下,進補只會徒增腸胃負擔而於事無補。


林醫師指出,當家長想盡辦法要孩子長的高又壯的時候,應先觀察孩子是否有食慾不佳、脾胃氣虛的情形,若有這些情況,最好先改善腸胃才是正確的觀念。因為傳統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掌管消化、吸收功能,若脾胃不好,又如何來消化、吸收補藥?


除此之外,脾胃為人體氣血化生的來源,脾胃除跟食物的消化、吸收有關連外,也跟人體免疫系統有關,所以若要避免疾病的威脅,擁有健康的脾胃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因素。林臻瑋醫師進一步指出,當脾胃健康之後,再來談如何讓孩子轉大人比較有意義。


中醫認為,「腎」主宰生長、發育,骨頭的生長發育則端賴骨髓是否充盈,而骨髓又由腎所生,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腎主骨生髓」,所以腎氣的盛衰決定了生長壯老,而腎氣又與脾胃有關,這就是為什麼坊間轉骨偏方多以補脾腎的藥味為主的因素。建議要讓孩子轉大人,應先請教中醫師比較妥。


補藥最好不要拿來亂補一通,否則容易出問題。林臻瑋表示,有些民眾曾遇上不肖人士推薦一堆補藥,強調不僅可以開脾助食,又可增強免疫力,像這些補藥花錢服用後未必有療效,因為每個人體質狀況不同,若弄錯補藥反而會越補越大洞!


林醫師舉例指出,像是人參、黃耆等補氣中藥切勿不當或大量使用,因為人參、黃耆為益氣藥,非氣虛者應不用或少用,因參、耆味甘而厚膩,有窒滯之弊,不當或過量使用,非但不能健脾反而礙胃,所以民眾萬萬不可一見脾虛就用參、耆兩藥進補。


再如小朋友「脾常不足」,也就是說脾胃未臻完善,所以消化、吸收功能未完全,也就是「腸胃比較虛」的意思,加上幼兒對外在環境的寒暖適應力較差,若飲食上沒節制,隨便吃下大量的燒烤、油炸等燥熱食物,或過度飲用冰涼的飲料,長期恐造成容易感冒或食慾不振等症狀。


這時候若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身體狀況,又給孩子進補,不管是使用大量補品或轉骨藥方,只會造成腸胃的負擔而於事無補,所以進補不能夠隨便補一通,最好還是跟中醫師請教一下比較好。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