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語:هخامنشیان;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區第一個把領土擴張到大部份中亞和西亞領域的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亞細亞、歐洲的巴爾幹半島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亞、努比亞和阿比西尼亞。公元前480年的波斯帝國,領土面積約為700萬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約為1800萬。
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 公元前550~330)的創建者為阿契美尼斯;當時整個波斯地區還是在米底王國的統治之下。阿契美尼斯死後,他的兒子泰斯帕斯繼任王位,並在米底王國斯基泰時期帶領阿契美尼德脫離米底王國的統治。泰斯帕斯死後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居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他們死後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並在其後承襲了阿爾沙米斯的王位,重新聯合阿契美尼德王國。
居魯士二世隨後開始擴張領土。他首先公開反叛米底亞王國,並在公元前553~550年之間將其推翻。其後,他與迦勒底王國結盟,以確保王國的後方不會受威脅;然後再起兵西進小亞細亞西部的呂底亞,並於公元前547年在薩迪斯(呂底亞的國都)將其攻佔。打敗呂底亞後,居魯士二世在前546~540年之間收復了之前屬於米底亞王國的東部領土疆域(阿拉霍西亞、格德羅西亞、德蘭吉亞那、乾陀囉、巴克特裡亞、馬爾基安娜、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的索格狄亞那、赫爾尼卡斯),之後乘著迦勒底王國國內政局不穩之時揮軍向其進攻。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城陷落,居魯士二世入城,並握住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願意以巴比倫人的身份來統治這個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勢力擴至埃及邊界。
居魯士二世去世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繼承王位。他隨即對古埃及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攻破其王都孟菲斯,更將法老擄至蘇薩。其後,他又對迦太基、阿蒙綠洲及努比亞發動征戰,但因種種原因獲勝不大。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內部發生叛亂,岡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師回朝,卻死在途中。王族將領大流士一世續率兵回國,並成功平定叛亂,更最後獲得王位。
大流士一世為阿爾沙米斯的孫兒。他奪得王位後對內採取了嚴厲的措施,鎮壓了貴族們的叛亂,鞏固了王位。對外他則積極推行擴張。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前521年)成功把印度河平原的大片地區納入疆土。其後,他在希波戰爭於前499年揮軍至小亞細亞與希臘之間的赫勒斯滂海峽。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馬多尼奧斯進攻色雷斯和馬其頓,但於公元前490年在入侵希臘時的馬拉松戰役中失利。
大流士一世於公元前486年去世,此時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著7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和1800萬人口。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接續作王,並於公元前485年成功鎮壓在埃及發生的一場叛亂。其後,他為懲罰希臘而發起多次進攻,最初獲勝並佔領希臘北部地區。但在之後的幾場戰役中均失利,馬多尼奧斯更於普拉提亞一役中戰死。自此,薛西斯一世將精力轉移在宮廷生活,最後更於公元前465年被謀殺。
接續薛西斯一世的分別是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二世。其中,薛西斯二世執政只有45天,最終因喝酒過多被宮裡的一個妃嬪之子殺死。在他們之後接任的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他成功策動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更最終簽署了《國王和約》,從而得以插手希臘的事務。公元前401年,小居魯士從小亞細亞起兵叛亂,率領約一萬一千七百名希臘僱傭兵東進爭奪王位,被阿爾塔薛西斯二世所敗;但他所僱的希臘僱傭兵卻成功退卻回希臘本土。
此後的幾年間,阿契美尼德王國本土發生了多次的叛亂;雖然最終都獲平定,但卻削弱了王國本身的軍力。公元前359年,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登基。在其統治下,阿契美尼德王朝得到中興,人口達到頂點1850萬人。但是由於他拒絕幫助雅典對抗北面的馬其頓,與雅典鬧翻。馬其頓王國其後征服全希臘,更於公元前334年—前330年在亞歷山大三世的率領下迅速攻入波斯波利斯。同年,阿契美尼德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殺,阿契美尼德王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