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鮪魚如何吃出健康
行家嚐鮮法
挑鮪魚塊回家切片才是行家!吃黑鮪魚除了選品種,挑部位外,其實行家對冷凍解凍也很講究。行家建議選購-50℃急速冷凍的真空包裝鮪魚塊,食用前才切片以避免魚肉營養氧化及細菌滋生。切片的保鮮及衛生也要特別注意,建議食用當日放在冷藏室解凍(勿拆封),切片食用前先將真空包裝袋外的水氣擦乾,刀子和砧板要乾淨且不沾生水,再切片新鮮上桌!
饕客的最愛
由於鮪魚必須時常保持快速的游動,且只在海洋深處活動,因此脂豐肉嫩、入口即化,且富含DHA、低膽固醇,是饕客的最愛。市農會推薦四種黑鮪魚禮盒,包括前腹肉、中腹肉、後腹肉及赤身供選購,皆為-50℃急速冷凍的真空包裝鮪魚塊,食用前才切薄片,品嚐最鮮美的原味。
前腹肉(OTORO)
頭鰓以下到前段腹部之間,油脂分布非常細密均勻,富含D.H.A.,色澤呈粉紅色,是老饕的最愛,有高級松阪牛肉之稱,雪花般的細紋密佈,入口即化,唇齒留香,回味再三。
中腹肉(CHIU-TORO)
肉色比前腹略深一點。口感濃郁程度僅次前腹,但仍是生魚片中的上好材料,肉質相當軟嫩細緻。
後腹肉(CHIU-TORO)
魚體尾腹段,魚油脂含量再比中腹肉少一點,但同樣是生魚片中的上好材料。
赤身(AKAMI)
為魚背肉,油脂較少,肉色鮮紅,富含E.P.A.、鐵質,吃再多也不怕胖,咀嚼口感好,味道十分甜美。
認識黑鮪魚
2005年黑鮪魚祭將自5月7日起正式起跑,當您迫不及待想品嚐那柔嫩鮮滑、入口即化、特有魚香的黑鮪魚生魚片前,我們想先讓您對這號稱『魚中勞斯萊斯』的黑鮪魚有些基本認識。黑鮪魚的俗稱有:黑甕串、黑串仔、多樂(Toro)等等。學名呢?其實也很好記,就叫做『Pacific bluefin tuna』(太平洋黑鮪)或者『Northern bluefin tuna』(北方黑鮪),或許有人聽過『南方黑鮪』,沒錯!牠是活躍於南太平洋的黑鮪魚,不過牠體型比起鮪魚家族中體型最重的北方黑鮪(200公斤至350公斤,介於1.5至2.5公尺之間),可是小得多了。有人以為黑鮪魚是黑的,其實牠流線型的體型背部是深藍如黑、腹部是銀白透亮,這純粹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演變成這樣,以避免上空的海鳥或下方的其他海洋生物掠食牠。
黑鮪魚的價值
在台灣東部海域出生孵化的黑鮪魚僅有0.3公分,存活率只有千萬分之一,牠順著黑潮洋流北上,不停地成長,當牠游到日本沿海也才只有20~70公分,接著橫跨太平洋到北美加州沿岸,將近十萬公里長征,此時才100公分出頭,在東太平洋經過三年半的休養生息,成長到200公分左右,秋冬時,為了索餌和產卵再次耗時一年由東到西回到台灣的東部海域,又是十萬公里的長征,在這長期的旅程上,黑鮪魚藉著牠快速的游泳速度不斷覓食,才能累積其豐厚油脂在其腹部,這便是饕客的最愛,也是他之所以價值不斐的緣故。
食用程序
1. 未即刻食用,請放置於冰凍櫃保存。
2. 稍後食用時,可先放至冷藏保存(保存時間以1~2小時為限)。
3. 立即食用者,可於宅配至府上時,即以等量之冰塊加水浸泡5~10分鐘(尚未拆掉真空包裝喔),在其依然呈冰晶狀態(還沒感到軟化)時,即可切片食用。
4. 品嚐最適溫度:前腹含脂高,-10度食用最佳;中腹含脂其次,-8度食用最佳;後腹和背肉含脂低,-4至-5度食用最佳。
※健康小叮嚀:
1.切生魚片的刀子和砧板一定要乾淨和沒有沾生水喔!
2.在拆開真空包裝帶時記得先將外部的水氣擦乾,比較衛生。
3.真空包裝的生魚片放置於家庭冰箱冷凍庫,請當日儘快食用完畢;若全程低溫冷凍從無解凍過,逾三日以上仍請以熟食方式處理。
品嚐法
珍貴的黑鮪魚,當然要有獨特的沾醬吃法,否則吃不出鮮美的魚香味,以下幾項新鮮的吃法,推薦給各位,不要只是吃芥末醬喔!
1. 純沾醬油
獨好原味者,淺沾個人偏好之醬油,品味特有魚香之吃法。
2. 傳統芥末
先沾醬油入口咀嚼,再加微量芥末於口中食之。
3. 香蜂流情
以香草植物(香蜂)裹住魚肉,沾醬油食之。
4. 酸辣絕配
沾料醬油中滴上輕醋二滴小辣椒一粒壓碎,生魚片沾之食用。
5. 蒜香撲鼻
蒜頭切片,魚肉沾醬油先嚐魚香,再配以香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