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石破天驚 恐龍其實是水中生物 尾巴用來游泳!

石破天驚 恐龍其實是水中生物 尾巴用來游泳!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我們都知道,巨大的恐龍曾稱霸地球。 但是牠們的小腳和巨大笨重的尾巴,事實上卻不適合牠們到處「趴趴走」。劍橋一名科學家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答案。

細胞生物學家布萊恩福特(Brian Ford)說,恐龍實際上是在水中生活。這種龐然大物大部分時間生活在15至30英呎(4.5至9公尺)深的淺水湖泊裡。而牠們巨大的尾巴,其實是用來幫助牠們游泳。

福特說,「恐龍是水中生物」這個理論,可以解釋有關恐龍的一切謎團, 並且讓電影《侏羅紀公園》裡「恐龍在草原漫遊」這個場景被徹底推翻。

福特相信,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考古學家發掘出恐龍足印,卻沒有的尾巴的印記,好像牠們自願花上大量力氣要把尾巴保持在半空中似的。

福特提出的大膽理論說,他相信恐龍是因為大部分時間在15至30英呎深的水中生活,尾巴協助牠們游泳沒有觸地,所以當湖底乾涸之後,留下了恐龍的巨大足印,尾巴卻不著痕跡。

他認為,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重達100噸的恐龍,卻只有兩隻細細的「鳥仔腳」,但今天最大最重的動物,如大象和犀牛,都有四隻腳。它同時解釋了,為什麼恐龍的尾巴出奇的「比例龐大」。反之,大象和犀牛的尾巴都很小。

福特將他的新理論發表在最新一期《實驗室新聞》(Laboratory News)雜誌上。他說:「我現在很肯定,恐龍主要是水中生物。他們有巨大身軀、強壯而巨大的尾巴讓牠們游泳時更敏捷。恐龍通常被描繪在廣大、乾旱的草原上生活。但我相信實際的場景是一個湖水足以支撐起牠們重量的淺水湖泊。牠們演化期間,地球主要是一個到處都是淺水湖泊的世界。而在牠們腳底下的泥濘,最終形成「早侏羅紀」(Liassic)時期的石灰岩層。」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