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2010最佳科學圖片:最詳細艾滋病毒3D模型

2010最佳科學圖片:最詳細艾滋病毒3D模型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這是一組2010年國際科學工程可視化挑戰賽獲獎作品,包括蕃茄籽特寫照片、植物基因圖和蜈蚣機器人在內的視覺作品均榜上有名。

  1.艾滋病毒3D模型

艾滋病毒3D模型

  這個迄今為止最詳細的艾滋病毒3D模型,它獲得了2010年國際科學工程可視化挑戰賽圖解類一等獎。這項年度大賽由《科學》雜誌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組織,其目的是「通過新奇和具有刺激性的視覺方法鼓勵全世界的人關注科學」。評審標準包括:視覺效果、有效的溝通、新鮮感和創意。

  一個由伊凡·康斯坦蒂諾夫領導的俄羅斯評審團對來自100多份科學雜誌的數據進行分析,利用數字技術儘可能地對艾滋病毒進行詳盡描繪,真實再現它的方方面面。這張雙色圖顯示的是艾滋病毒(橙)正在攻擊並融入一個免疫細胞(灰)。三角形剖面顯示了艾滋病毒如何把這個細胞變成一個病毒加工廠。視覺科學公司的康斯坦蒂諾夫在聲明中說:「我們認為,這種3D模型是呈現和推廣有關無處不在的人類病毒的科學數據的一種新方法。」

  2.「超級」病毒

「超級」病毒

  據艾奎諾克斯製圖公司創始人喬納森·賀拉斯說,這張3D圖片顯示的是一個噬菌體正在入侵一個細菌。該圖在2010年國際科學工程可視化挑戰賽中榮獲圖解類榮譽獎。賀拉斯在聲明中說,噬菌體是一些擁有「奇異的細長腿」和吸管狀嘴巴的病毒,它們利用這種口器追擊獵物,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種病毒掠奪細菌的組成物質,把受害者當成病毒「複製工廠」。

  《科學》雜誌執行編輯莫妮卡·布拉福德在聲明中說,2010年的參賽作品「是以公眾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播科學。他說:「這項國際競賽強調創新和技術特長,要求科學家的作品能夠吸引不同年齡段和階層的觀眾,鼓勵他們探索複雜的大自然和科學之美。」

  3.「水波蕩漾」的單層分子表面

  「水波蕩漾」的單層分子表面(圖片來源:Seth B. Darling/ANL and Steven J. Sibener/U-Chicago)

  借助顯微鏡拍攝的顯微照片,展現了「水波蕩漾」的單層分子表面。這幅照片由塞斯·達林與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史蒂文·希班納合作拍攝。達林表示:「這個分子層實際上由兩種不同的分子構成,它們往往能夠將類似油和水這樣的東西分離開來。在我們拍攝的這幅照片中,這種分離似乎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照片中的分子數量達到數百萬個,雖然每一個分子的「頭部」都含有硫,但它們的尾部成分並不相同,其中一種含有碳和氫,另一種則含有碳和氟。兩種分子的高度大約相差0.2納米。2月1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採用這幅照片作為封面。

  4.蕃茄籽「頭髮」

蕃茄籽「頭髮」(圖片來源:Robert Rock Belliveau)

  蕃茄籽「頭髮」的特寫照片,使用顯微鏡拍攝,獲得2010年可視化挑戰賽照片類榮譽獎。攝影師和已退休的病理學家羅伯特·洛克·拜裡沃表示,這些「頭髮」會分泌粘液,在籽的邊緣形成一層透明膜。粘液擁有多種功能,例如利用一種天然殺蟲劑殺死捕食者,防止蕃茄籽乾枯並將它們錨定在土壤中。

  5.植物基因圖

  植物基因圖(圖片來源:Insuk Lee,Michael Ahn,Edward Marcotte,and Seung Yon Rhee,Carnegie)

  擬南芥基因圖AraNet的一部分,好似在空中綻放的煙花,獲得可視化挑戰賽圖解類榮譽獎。這幅基因圖由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一支研究小組繪製,他們共對擬南芥以及其他生物進行了超過5000萬次實驗觀測。與相同生物學過程有關的基因通過各種線連接在一起,基因圖中線的顏色不同,代表不同的連接強度。基因圖打造者和生物學家Seung Yon Rhee在《科學》雜誌上表示:「這種網路與社交網路類似。」

  6.教育性真菌海報

  教育性真菌海報(圖片來源:Kandis Elliott and Mo Fayyaz,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一幅教育性海報,呈現了各種各樣的真菌。這幅作品在信息圖類競賽單元拔得頭籌,所展示的真菌包括在奶酪、啤酒、面包甚至於冬眠蝙蝠體內發現的真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植物學系的高級美術師在一份聲明中說:「真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物種群,成員不僅僅只有蘑菇而已。」目前,真菌已被用於生產燃料、藥物以及其他很多有用的產品。

  7.蜈蚣機器人

  蜈蚣機器人( 圖片來源:Katie L. Hoffman and Robert J. Wood,Harvard University)

  一幅靈感來自於蜈蚣的機器人的照片,獲得照片類榮譽獎。哈佛大學的專家指出,這種昆蟲大小的機器人設計能夠為科研人員提供靈感,促使他們研製移動能力更為出色的機器人。蜈蚣機器人是多節毫米級機器人,能夠幫助科學家進一步瞭解靈活性和身體起伏如何提高運動能力,同時確定是否存在最為理想的腿數量,讓行走時的效率和穩定性實現最大化。2010年國際科學工程可視化挑戰賽的所有獲獎作品於18日刊登在《科學》雜誌和國家科學基金會網站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