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風颼颼 小心中風
冬天是腦中風疾病的好發季節,台灣腦中風學會表示,國內每年約有一萬兩千多人中風,其中七成是血管阻塞型,不過,國民健康局調查卻發現,在95到96年之間的7千多名的中風個案中,從發病到送醫的平均時間長達了14.4個小時,另外,研究也發現,中風患者的回診率偏低,約有三分之一患者在出院後的六個月內,並未規律回診,其中2.6%中風個案在段時間內再度發生中風。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連立明強調,中風過的患者再度中風的機率,或是小中風變成大中風,是一般人的10倍,如果出現中風症狀,就算幾分鐘後即自行恢復正常,也應該到院接受檢查,否則一個月內再中風的機率將大幅增加。「國民健康局調查卻發現,在95至96年之間7043名中風個案中,從發病至送醫的平均時間長達了14.4個小時。另外,研究也發現,中風患者的回診率偏低,約有三分之一患者在出院後的六個月內並未規律回診,其中2.6%中風個案在段時間內再度發生中風。」
根據全國80間大型醫療院所的統計,去年一年以來,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能夠在黃金三小時內,進行血栓溶解治療的個案不多,一整年不超過250例,主要原因就是病人家屬延遲送醫。
連立明醫師表示,溫度下降又疏於保暖,如果有高血壓病史的人血壓飆高,便很容易發生腦中風,提醒民眾,如果發生突然的劇烈頭痛、頭暈、頸部僵直,以及視力模糊、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等症狀,就應該把握三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盡速就醫,醫師舉例,像是急性缺血性中風病患,早期察覺迅速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其實可以減少一成四的殘障機率。「溫度下降一旦疏於保暖,有高血壓病史的人血壓飆高,很容易發生腦中風。因此提醒,如果發生突然的劇烈頭痛、頭暈、頸部僵直、視力模糊、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等症狀,應把握三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盡速就醫。尤其是急性缺血性中風病患,若早期察覺並迅速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
當然預防重於治療,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葉守正醫師表示,要遠離中風,定期健康檢查是首要原則,其次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服藥診治,生活中,少油少鹽高纖的飲食控制與運動也少不了。「有家族史或高危險群,四十歲後要定檢,按時服藥,飲食控制方面則,高血糖者澱粉類要少吃,要輕食,高血脂者則內臟動物油脂食物少吃。」
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主任邱德發則舉出,天氣冷排汗少,許多民眾比較不覺得渴,攝取的水分量也容易不足,因此增加了人體血液中的濃稠度,再加上天氣冷溫度低,血管收縮阻塞,便大幅增加了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邱德發說,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患,或是過去曾經有類似中風症狀但已經恢復的病人,以及有心絞痛紀錄的都是高危險群,溫度低血壓會跟著升高,他提醒,民眾要多喝水,此外,慢性病藥物要按時服用之外,也應該適時與醫師討論,是否要調整藥物因應氣候與身體的變化。
醫師們呼籲,冷颼颼的天氣,要減少中風發生率,每星期至少應該要求自己有三次以上的規律運動,戒除菸、酒,也都是遠離腦中風的重要幫手,多關心自己才能常保健康,避免帶給家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