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醫界:輕忽產後憂鬱 可能造成憾事

醫界:輕忽產後憂鬱 可能造成憾事


小美(化名)初次生產後,約一個月時間不接受自己成為母視,照顧嬰兒時自稱「姑姑」,之後才逐漸接受事實。一般民眾對小美產後的情緒變化可能不以為意,甚至視為正常,台安醫院醫師張育彰表示,有些人無法像小美一樣情緒恢復穩定,可能因此致病,甚至自殺、殺嬰,不能輕忽。

台安醫院身心醫學部主治醫師張育彰表示,產婦歷經懷孕的辛苦、產後身體不適及哺育嬰兒的緊張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婦女在產後三天到兩週,會出現易怒、情緒低落、哭泣、自認為無哺育能力等「產後情緒低潮」情形,通常經過心理諮商,找出壓力源後,會有不錯的預後效果。

醫學研究發現,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產後二到四週逐漸出現,主要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睡眠障礙、專注記憶力差等,甚至還會出現自殺、殺嬰等負面情緒。

  張育彰說,這類產婦經藥物治療後,能較快走出憂鬱情緒,若不治療憂鬱情緒可長達六到九個月,下次生產可能還會復發;更嚴重的還會有產後精神病,甚至真的發生自殺、殺嬰等憾事。

他指出,台灣民眾對產後憂鬱症的敏感度不足,常會以「想太多」或「只是心情不好而已」看待婦女產後情緒變化,「雖然大部分婦女不治療,最後也會回歸生活常軌,但治療可以幫她們更早走出來」。

張育彰還說,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是產後、更年期憂鬱症的高危險群,醫生、家屬可特別注意。

台安醫院婦產部主任陳思銘說,產婦產後在醫院只待三天,第一次產後檢查又常排在四週後,加上現在小家庭多,產婦常獨自在家照顧嬰兒,壓力非常大,建議家有產婦的家庭,最好不要留產婦一人在家。

至於產婦要如何自覺可能有產後憂鬱症?陳思銘建議產婦,「覺得自己的不快樂已影響到別人的快樂與生活時」,就應該就醫尋求幫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