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菁存蕪
很多人都知道蘋果對身體有益。英文更有所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到底蘋果有什麼益處?蘋果中有各種維他命和礦物質,除了果肉,最好連果皮也吃進肚,務求攝取其中纖維;但基於農藥的顧慮,不少人將皮削去後才吃。若要退而求其次,可取蘋果肉中的纖維,這又叫果膠(Pectin)。不過,果膠屬「渣」;現今可以買到的蘋果,大多數已被改良(減少了「渣」),以求吃起來更可口。
這現象是進步還是退步?大可說是退步,因為蘋果的渣(果膠)可能是其中最好的東西。原來,果膠是一種甚複雜的碳水化合物,我們的小腸不能將它消化。果膠輾轉去到大腸後,會被寄居在大腸的細菌「處理」,轉成丁酸鹽(Butyrate);丁酸鹽能被大腸吸收,之後,直趨大腦,穿越血腦屏障(Exp. Gerontol, Vol.32, pp.501-519),刺激大腦的膠質細胞,令後者積極製造「腦衍生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及「膠質細胞衍生神經營養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見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Vol.11, pp.1123-1134)。BDNF在腦的操作中舉足輕重,對學習、邏輯性思考和長久性記憶都有幫助。至於GDNF則對多巴胺神經有益,可以改善柏金遜症病人的手腳靈活性。可是,我們往那裏才能買到「多渣」的蘋果來吃?若這東西難找,可改服高純度的蘋果果膠。
昨天談及我們日常飲食中捨本逐末,去菁存蕪的通病。除了蘋果渣,再舉兩例。另一種被誤認為廢物的寶物,是葡萄核。市面上出售的葡萄和葡萄乾,都以「無核」為尚;縱是有,也難進口。其實葡萄核中的白藜蘆醇,有數不盡的好處,包括抗癌(J. Agric. Food Chem., Vol.57, pp.5235-5243)、消脂(Nature, Vol.429, pp.771-776)、調理血糖(J.CellMol.Med.,Vol.12, pp.2350-2361)、降血壓(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Vol.28, pp.1263-1269)乃上佳補健食品。
第三個較少人知道的廢物寶貝,乃是大豆芽的鬚根。鬚根對植物非常重要。除了用作抓緊泥土、吸取水分和營養之外,鬚根中含有植物的主要「免疫系統」。植物也會病,也須對抗敵人如昆蟲、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大豆芽鬚根中有茉莉酮酸(Jasmonic Acid)和水楊酸(Salicylic Acid),肩負保衞責任。茉莉酮酸對抗昆蟲,水楊酸則消滅細菌(Plant Physiol., Vol.149, pp.1797-1801)。在人體中,茉莉酮酸的作用之一是能殺死癌細胞,包括非小細胞肺癌(Exp. Lung Res., Vol.32, pp.499-516)、肺腺癌(Oncol. Rep., Vol.12, pp.1233-1238)、黑色素癌(Br. J. Pharmacol., Vol.150, pp.738-749)及血癌(Leukemia, Vol.23, pp.75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