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穴道按壓治療五十肩

穴道按壓治療五十肩

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名詞為『黏連性肩關節囊發炎』,主要是肩關節囊緊縮沾黏,使關節的活動受限。會造成肩關節囊緊縮有許多原因,如肩膀及胸部外傷之後或接受過手術、肩關節炎、肩膀肌腱或旋轉肌發炎、肩膀肱骨骨折、頸椎病變等,都會造成「五十肩」。多發生自年齡四十至六十歲的中老年人、肩關節不活動者、女性、糖尿病患者。

五十肩發病的過程可分為疼痛期(急性期)、結凍期(沾黏起始期)、解凍期(緩解期)等三個時期。在疼痛期,即使夜間睡覺也會酸痛,甚至會在半夜痛醒,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嚴重時甚至於會造成憂鬱症。結凍期時疼痛雖然下降,但肩部關節活動度受限增大。在解凍期時,疼痛又更下降且肩關節活動度逐漸增加,功能活動也逐漸恢復。

治療五十肩,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因為有許多的五十肩是由於肩部外傷或過度不當使用,其在自我受限的過程中造成靜脈出血、血管痙攣及組織缺氧等,導致肩部關節沾黏。 

如果是利用西醫治療,醫師大多會建議服用抗發炎藥物以減輕疼痛,或是搭配一些復健運動以及包括超音波、經皮電神經刺激等來減輕疼痛的效果。若是經過長期復健仍無法改善僵硬,必須接受肩關節授動術或關節膜放鬆手術。但這往往需要近兩年的恢復期,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所以「五十肩」通常會持續好幾個月甚至於一年以上,患者必要有耐心及毅力,配合醫師的治療及復健師的指導,勤做運動,才能早一點擺脫這種惱人的及毛病。

五十肩的病因病理目前醫界仍無法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肩部慢性勞損:是最常見的病因。

2.老化體衰或勞累過度:中醫認為老化體衰或勞累過度導致肝腎不足,氣血虛弱,局部感受風寒濕邪,致使氣血凝滯、筋脈不通拘急所致。

3.感受風寒溫邪:睡眠時肩部露出受風邪入侵,或臥於潮濕的地方,天氣變寒未加披衣保暖,導致氣血受阻、經絡不通所致。

4.肩關節活動處於保護性限制:當其他關節疾病,如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等,患者為了減少疼痛,使關節活動處於保護性的限制,或長期固定狀態,以關節活動減少,造成肩關節黏連。

5.急性損傷:肩部四周組織受到損害,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造成患處沾黏,日後形成關節黏連。

6.內分泌機能失調:年齡超過50歲,內分泌較為不同,會使體內組織學變化,如纖維化、關節僵硬、粘黏和鈣化。

7.頸椎疾病:頸椎間孔的改變壓迫脊神經,造成肩部周圍組織神經營養供應障礙。


治療五十肩相關穴道位置:



肩頸穴-後頸跟部與肩膀中央凹陷處,用手壓迫會疼痛

天宗穴-肩胛骨中央稍有凹陷處,施壓會使小指側疼痛

啞門穴-後頭骨頸部凹陷處

風池穴-在腦空之後部,髮際之陷凹處。

天柱穴-頸項髮際下,大筋外側凹陷處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