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灣鬼月由來

台灣鬼月由來

相傳佛陀弟子目蓮尊者,因想念過世的母親,曾用神通看到母親因在世時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正在地獄裡遭受餓鬼倒懸的苦刑。於是,目蓮千辛萬苦趕往地獄,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缽盛飯給母親充饑,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就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飯一到她口中就立刻變成火炭,不得下嚥。

 目蓮雖有神通,卻救不了母親,十分痛苦,懇求佛陀明示解救方法。佛陀說:「你的母親生前罪孽太深重了,不是你一人之力可以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眾,在七月十五日備百味五果共同祭祀,才能解救。」於是目蓮舉行法會,誦經施食,終於解救母親的靈魂。

從此以後,佛教徒們都會在這天舉行功德法會,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這便是台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盂蘭盆節也因而具有教孝的正面功能。

 台灣中元節的祭典是隨著早期的大陸移民傳來,但是由於本省的歷史特殊,在移民的過程裏,死於海難、兵災、番害、瘟疫的,不可勝數,而一般民眾又害怕無人祭的幽魂餓鬼會為害人命,所對於普度特別重視。

 由於普渡在地方上是可以顯示各角頭財勢的場合,所以普度每每成為地方人士比賽較勁的目標,地方民眾也藉此機會宴請平日難得碰面的親朋好友來吃拜拜,相互聯誼一番。所以七月一到,裝飾華麗的主普壇,便相繼在全省各地豎起,燈篙竹也陸續出現在各地的廟宇上方,使全省處處呈現一種持續的祭熱潮,一處方歇,他處又起,彷彿一場不散的筵席。清中葉的劉家謀海音詩有云:「雞似鸞凰彘似山,梨園子弟演分班。怪來海外都隨俗,聲味全無佛亦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