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宋朝首位宰相一句話引災禍

宋朝首位宰相一句話引災禍

  趙普是趙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幫助宋太祖趙匡胤奪取天下,整軍治國,指陳方略,立下汗馬功勞。陳橋兵變讓後周殿前都點檢(禁軍統領)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上大宋皇帝,作為趙匡胤的掌書記官(秘書長),趙普是這一事件的主謀。他策劃周密,不露痕跡,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橫飛、人頭落地的一場兵變,演成了和平禪讓的一幕。這不能不稱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
  趙匡胤視趙普為左右手。趙匡胤南征北戰,伐西蜀、滅南漢、平江南、收吳越,戰功赫赫。而這一系列的勝利與趙普的運籌帷幄是分不開的。特別是為了鞏固趙宋政權,趙普替太祖制定了以文制武的國策,比如收兵權就是趙普的主意。
  當初石守信等大將因為擁戴太祖登基,受到太祖的信任,被任命為禁軍統領。但趙普覺得不妥,建議太祖從他們手中收回兵權。太祖接受了他的意見,於是便有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接著太祖又解除了一批原後周時期的老將所擔任的節度使職務,同時選用文官擔任「知州」,統一掌管一州的軍政大事。趙普還制定了「更戍法」,讓士兵定期換防,使得將領不能專有其兵。這一系列措施雖然從根本上防止了軍人政變,加強了王權,但卻大大削弱了宋的軍事作戰能力。
  趙普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幹,得到太祖和太宗皇帝的信任,先後擔任兩朝宰相達12年之久。但趙普讀書很少,曾鬧出不少文字上的笑話。要是說他一本書也不讀,那也不合實際,因為趙普的床頭上總是摞放著一疊《論語》,每天即使公務再忙也要讀上幾段,幾十年下來已背得滾瓜爛熟。他曾得意地對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但宋太宗卻不以為然,而且不久就罷免了趙普宰相的職務。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趙普文化水平不高,實在是因為朝野上下對他的議論太多了。
  太祖對開國功臣們並不放心,往往不打招呼就到他們的府邸造訪,想知道下朝後他們都幹些什麼。趙普家更是常去,所以趙普每次退朝回到家後不敢就換衣裳,還囑咐門下注意觀察皇宮動向,但就是這樣,還是出了紕漏。有次吳越王錢叔派人送來一封信和十隻貼著海產標籤的大瓶子,放在廊下,還來不及收起來,太祖的車駕突然到了。太祖指著瓶子說,吳越的海產一定不錯,打開來看看。結果蓋子打開,裏面裝的卻是黃燦燦的瓜子金。趙普嚇壞了,說我真不知道裏面裝的是什麼。太祖訕訕地說:「沒關係,你就收下吧。他們大概以為國家大事都是由你這位書生做主的。」太祖還算寬宏大量,高官們若僅僅是貪些金銀財寶,也就不太追究。
  趙普雖然功勞很大,但由於過於專權也得罪了不少大臣。他敢說話並堅持自己的看法,卻又為人峻刻,妒賢嫉能,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致使朝中許多大臣看到他就心寒徹骨。一次太祖趙匡胤在趙普面前稱讚樞密直學士馮瓚很有學問,是當世罕有之奇才。趙普聽後不做聲,心中卻十分不快。時值後蜀剛剛平定,急需派官吏前往治理。趙普於是讓馮瓚出任四川梓州知府,同時派親信隨馮瓚前往,秘密觀察馮瓚的行動,暗地裏搜集他的過失。一年後趙普的親信偷偷跑回京城,誣告馮瓚等官員集體受賄。馮瓚立即被押送回京審問。趙普原想將馮瓚等人處死,由於太祖不忍,最終將其革職流放。這件事在朝野引起強烈不滿,大家都認為趙普心胸過於狹隘,下手實在太狠。僅僅因為一句話,就策劃出這樣一場冤獄。朝中的議論自然傳到太祖的耳中,太祖開始對趙普產生了疑忌。
  這時又發生了大理寺卿雷德驤因受人誣陷而被革職流放一事,德驤的兒子鳴鼓申冤。太祖下令調查,案件涉及一大批官員,最後又牽連到趙普。太祖對趙普的所作所為十分反感,先是讓參知政事呂餘慶和薛居正分去趙普的權力,後來幹脆罷了他的相位,直到太祖去世都不再召見他。而因為馮瓚的冤獄,太宗繼位後也不想再起用趙普。
  趙普被罷官後,心情一直十分鬱悶。五年後他終於等來了一個機會,參與密告秦王有謀逆舉動,重新獲得太宗的信任。因為按照皇太后和太祖當年的盟約,趙匡胤百年之後傳位於趙光義(即太宗),而趙光義則應該傳位於趙光美(即秦王)。這是趙普當場記錄下來的。趙匡胤倒是履行了諾言,可是輪到太宗則於心不甘,但又找不到好的理由。所以當太宗就如何傳位的問題徵詢趙普意見時,趙普卻這樣說:「太祖的傳位已是一個錯誤,陛下豈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句話讓太宗龍顏大悅。
  不僅如此他還查訪到宰相盧多遜秘密結交秦王的事實,成功地排擠掉這個多年的死對頭,終於又一次登上權力的寶座。但他在朝中的聲譽也因此降到了冰點。趙普不知道收斂,竟還得意洋洋地對太宗說了用「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大話。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他只是太宗皇帝手中的一枚過河棋子,用過之後就已沒太大的價值了。很快他就又被罷去相位。不過太宗倒是給了他十分體面的下臺,賜宴長春殿,並作詩為他餞行。
  一代權相趙普就這樣流著眼淚,恍恍惚惚地離開了大宋的權力中心。真乃一句話引發的災禍。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