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坎尼戰役

坎尼戰役

  公元前216年8月2日,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軍隊(步兵6.3萬人,騎兵6千人)在擔任當日作戰指揮的執政官特倫蒂烏斯·瓦羅率領下同漢尼拔率領的迦太基軍隊(步兵4萬人、騎兵1萬人)在坎尼(意大利東南部奧菲德河注入亞得裡亞海入海口附近的村落)附近進行了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公元前217年,漢尼拔在特拉西梅諾湖獲勝後,準備將所部投入決戰。為此目的,他將部隊部署在坎尼附近的築壘兵營內,以控制周圍區域。迦太基人的勝利促使克爾特部族和利古裡亞人轉到他們一邊,從而使減員的部隊得到了補充。羅馬面臨不利的戰略局勢。在此情況下,元老院表示贊成與敵決戰,並推選埃米利烏斯·保羅和特倫蒂烏斯·瓦羅兩位執政官統率羅馬軍隊。羅馬軍團向坎尼推進,兩天後,在距敵不遠的地方安下營寨。
  執政官保羅考慮到迦太基人的騎兵優勢和對騎兵行動有利的地形,認為必須避免在坎尼附近與敵發生衝突,甚至應該撤退,以便誘敵深入,爾後在便於羅馬步兵行動的陣地上發起戰鬥。而執政官瓦羅則持相反意見,主張在坎尼附近的平原上作戰。兩位執政官輪流指揮部隊。輪到瓦羅指揮部隊時,他命令軍團拔營離寨,迎擊敵人。
  漢尼拔調遣騎兵和輕步兵抗擊羅馬人,並乘其運動之際進行突擊,使之陷入混亂。同時間裏雙方幾乎伺時開始進攻。羅馬軍隊迫使對方戰鬥力較弱的中央部隊退卻,但它暴露的兩翼也很快就遭到對方殲滅性的打擊。漢尼拔的騎兵殲滅了瓦羅的騎兵,並從後方對羅馬軍隊發起衝擊。羅馬軍團被圍在一塊狹小的區域內,亂作一團。只有橫隊外列的士兵還能進行廝殺。這使羅馬人兵力數量上的優勢化為烏有。恩格斯寫道:「笨拙不靈的羅馬軍隊受到圍攻,支持不住而陷於混亂,結果被擊潰並被粉碎了。」經過12小時的交戰,羅馬軍隊死4.8萬人,被俘約1萬人。坎尼戰役之後,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島許多城市轉向漢尼拔一邊。但由於兵力不足,漢尼拔未能乘勝向羅馬進軍。
  坎尼戰役作為以劣勢兵力包圍並全殲敵人的範例而載入軍事學術的史冊。恩格斯指出:「從來還沒有過這樣徹底的全軍覆沒。」漢尼拔巧妙地迂迴和包圍敵人戰鬥隊形中最薄弱的兩翼。為了包圍羅馬軍隊的兩翼,他派出了迦太基軍隊中精銳的騎兵和步兵,這就在主要突擊點上對敵造成了數量和質量上的優勢。從此以後,「坎尼」一詞便成為成功的圍殲戰的同義語。後來許多軍事統帥都竭力在作戰行動中再現「坎尼」的戰果。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