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三國關羽水軍

三國關羽水軍

  西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劉表,9月劉琮舉荊州以降,劉備棄樊城取水陸兩路南下,約至江陵會師。曹操率精騎疾追,將劉備、諸葛亮陸路之眾擊潰于當陽。關羽水軍則一往無前,多次戰勝曹兵追殲截擊,並接應劉備脫離絕境。關羽水軍南下成功,對劉備集團走出低谷,重新發展,乃至建立蜀漢政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劉備本無水軍。西元201年9月曹操引兵南征劉備于汝南,劉備始奔劉表。由於荊州豪傑歸劉備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禦之”,故劉備兵力發展不大。劉備初見諸葛亮後從其計,“令國中凡有遊戶,皆使自實,因祿以益眾。遂強。”但其所招乃北方遊戶,仍無水軍。西元207年劉備屯樊,情況發生變化:樊城地處水陸交通要衝,與襄陽互為唇齒,而與襄陽有漢水阻隔,為進退計劉備有了個別江上巡弋船隻和少量船步兵。兩年以後,“關羽水軍精甲萬人。”戰船“數百艘。”劉備此時寄寓劉表,不具備建立水軍的條件和實力。關羽水軍乃是在收編劉表、劉琮襄陽水軍降將降卒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劉表與曹操、孫權為敵,擁有水、步兵眾。劉表在軍事上以長江、漢水為依託,戰略上坐守自保,故其軍事力量大多是水軍。《資治通鑒》載:“表治水軍,蒙沖鬥艦乃以千數。”《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同傳裴注引《江表傳》說明,水軍落入曹操之手有七、八萬之多。  
  襄陽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既是軍事重鎮又是荊州治所。劉表的襄陽水軍即駐守襄陽及附近地區的荊州水軍,其士卒歸降劉備史籍上並無專門記載,但從史籍顯露的一些痕跡仍可考知當時的真實情況。其一,劉表原有水、步兵十萬人。但劉琮降曹,曹操所得兵數明顯減少,其中確有一部分人投降劉備或逃散。其二,劉表、劉琮水、步軍將領“以部曲隨先主”或“率眾歸先主”。據《三國志‧蜀書》載,是時先後投歸劉備的原劉表水、步軍將領就有廖化、越累、吳班、陳式、傅彤、霍峻、魏延等數十人之多。其三,劉表、劉琮的襄陽水軍戰艦也多為劉備所得。《太平御覽》引王桀《英雄記》載:從襄陽浮漢水到赤壁無有戰船,曹操兵到只好考慮“作竹排,使部曲乘之。”這恰好說明襄陽水軍戰船落入劉備之手。  
  劉備納降政策則加速了劉表襄陽水軍的反叛。劉備自西元201年9月客居荊州,博望一戰大敗曹軍,贏得荊州人士的信賴,其四處網羅人才,穎川人徐庶、琅邪人諸葛亮等相繼投靠劉備。劉備亦開展對劉表、劉琮屬下吏士的爭取工作,《三國志‧蜀書‧簡雍傳》載:“先主至荊州,雍與糜竺、孫乾同為從事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對前來降者,劉備都予以接納並委以重任。劉備集團力量增長,劉備聲望遠播,劉表雖深感威脅,但後期卻因病重,劉琮幼弱、兄弟不睦及親曹勢力的投降活動,又不得不拉攏劉備來輔助劉琮。劉備既受託國之重,有陪攝荊州之權,且與劉琦關係較深,這就使劉備集團成為可以左右荊州局勢的政洽、軍事勢力。於是有更多荊州人倒向劉備。劉備南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襄陽,眾十余萬。”如按每戶五口一卒概算,劉備有“眾十余萬”,當擁水、步軍士二萬余人。劉表襄陽水、步軍與樊城劉備不過一水之隔,受其影響既早且深,所以在曹軍壓境、劉琮乞降之際便紛紛叛離劉琮而歸降劉備,及至劉備“自將南渡江”時,原劉表的襄陽水軍已幾乎完全掌握在劉備之手,就連水軍士卒及其家屬南下也已不成問題。  
  關羽水軍成立約在西元208年9月之初。劉、關南下介乎劉琮代州事乞降曹與曹操到襄陽之間,又因先主自樊將南渡江時別遣關羽,可知關羽水軍成立又在劉備南走之前,當在是年八月下旬至九月之初,最遲不過九月上旬。關羽水軍成份當含關羽本部步、騎兵,即後來的船步兵;新歸降的劉表舊部襄陽水軍士卒;以及部份公私船隻水手及從行官吏。諸葛亮至柴桑說孫權,曾言:“關羽水軍精甲萬人”,但這是關羽水軍到達夏口以後的實際人數。關羽水軍一路上歷經數次戰鬥,自會有些傷亡.所以水軍初始人數當在萬人以上。   
  關羽水軍南下終點是江陵,而《三國志‧武帝紀》載:“九月,琮遂降,備走夏口。”從最後結局上看,《武帝紀》所載沒有出入,但卻把關羽水軍和劉備南下終點一開始就說定在夏口。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關羽傳〉《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載:劉備至夏口結束南下,是在當陽被曹軍擊潰後做出的決定。當陽潰敗劉備面臨著新的情況:一是劉備、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等潰不成軍,僅以“數十騎走”又被曹軍截住去江陵之路,勢單力薄,異常危急。二是在當陽附近遇到孫權使者魯肅遊說,做出了寄寓孫吳、聯孫抗曹的抉擇。《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注引《江表傳》日:“孫權遣魯肅吊劉表二子,並令與備相結。肅未至而曹公濟漢。肅故進前,與備相遇于當陽,因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使自結於東,崇連和之好,共濟事業。’備大喜,進駐鄂縣。”由此不難看出,劉備原無到夏口落腳的打算。三是劉備一行於絕境之中適遇關羽水軍接應、同行,又與江夏太守劉琦相遇並接受其赴夏口邀請。至此,劉、關放棄江陵打算,而改定至夏口終止。所以,夏口原是關羽水軍南下路經之地,並非南下終點,水軍南下原定終點是江陵,後來因情況有變,改為夏口。  
  關羽水軍南下途中多次遭到曹軍追殲堵截,歷經多次激烈的戰鬥。《三國志‧魏書》之《樂進傳》、《徐晃傳》、《文聘傳》、《滿寵傳》均記有樂、徐、文、滿諸將“從征荊州”,進擊關羽的史事。時間都在同年9月內當陽之戰前後;地域為襄陽、漢津、尋口,均屬漢水沿岸重鎮或渡口;各支曹軍主將均系曹操征荊州所遣善戰之名將,主攻對象都是關羽水軍。襄陽之戰,《樂進傳》載:樂進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此戰地點當在去襄陽稍遠漢水流經之處。未書樂進有功,可知雙方大戰的結果,關羽水軍是勝方,樂進沒能阻止關羽水軍南下。漢津之戰比較複雜。漢津河地?眾說紛紜。有漢陽說、武漢說、荊門說、鐘祥說等等。我認為漢陽說與武漢說于史無據,荊門說、鐘祥說似有所據,但也很值得推敲。漢津應是當陽東南、相去甚近的漢水渡口,即沙洋附近的漢水過境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劉備當陽長阪潰敗,抄近路跑往漢津。《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亦載:“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趨漢津。”劉備“斜趨”漢津的道理在於這個漢津渡口距當陽長阪最近,否則,就談不上“斜趨”之意。另據《魏書‧滿寵傳》所載,滿寵曾隨曹操率精騎擊劉備于當陽,並由當陽出發追殲劉備一行,繼則會同徐晃大戰關羽於漢津,也說明漢津距當陽甚近,亦或是與劉備走的同一條路,所以能很快到達漢津。總之,就當時形勢而言,對於雙方來說關鍵是贏得時間,不宜跑遠路,足證漢津即是當陽東南沙洋附近的漢津渡口。  
  同是漢津之地,關羽水軍、劉備一行,滿寵、徐晃兵馬俱至,劉備與關羽“船會”,滿寵與徐晃會後,發生了漢津之戰,從上引史料看,漢津之役發生在先,劉備與關羽“船會”發生在後。關羽水軍先期抵達漢津水面。樊城去漢津水路五百餘裏,較襄陽去當陽再到漢津遠一百餘裏,但水軍以船代步,又兼順流行船,故快。劉備、諸葛亮一行也搶先到達漢津。襄陽去當陽三百餘裏,曹操至宛,劉備驚駭,“遂將其眾去,”但行程先速後慢,結果被曹操以精騎追及擊潰,僅以“數十騎走”,往江陵之路已被曹軍截住,曹操亦率精騎主力直趨江陵,留守滿寵把守當陽。劉備急需解決向何處去的問題。恰在此時孫權使者魯肅前來遊說。於是,劉備放棄原訂會師江陵初衷,決計至夏口時結束南下並與孫權結盟抗曹。當陽長阪至漢津約百里左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曹操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相值。”這就是說劉備數十騎用了與關羽水軍同樣多的時間,走完了從襄陽到漢津渡口的行程。關羽水軍與劉備一行俱至漢津渡口,兩軍相認並不困難,通過雙方旗號或呼叫即可辨認聯絡。但關羽水軍要接應劉備一行上船卻非常閑難,因為滿寵、徐晃兩支曹軍也相繼追趕上來,關羽水軍只有依靠船步兵打退曹兵,才能保證劉備一行安全脫險。
  《魏書‧徐晃傳》載:晃“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滿寵所率之兵是曹操“五千精騎”之一部,精騎主力被曹操帶去江陵,因曹操不知往漢津方面逃敵是劉備一行,故派給滿寵的精騎不會太多。在滿寵看來,前有漢水擋住劉備去路,屆時一定能將其擊滅。《魏書‧徐晃傳》:“從征荊州,別屯樊,討中廬,臨沮、宜城賊。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漢津之戰,《徐晃傳》載徐晃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甚略。從雙方的態勢看:關羽水軍佔據優勢,關羽水軍,尤其船步兵皆系“精甲”,為救劉備一行主將關羽定要速戰速勝、親臨指揮,逃將張飛、趙雲等,更要背水一戰;而曹軍方面滿寵精騎已成強弩之末,失去銳勢。徐晃步騎也相當疲勞,力不從心。可知曹軍必敗無疑。《三國志‧魏書》〈紀〉〈傳〉好言勝,諱言敗,雖然不載其敗,但仍然不能隱沒此役的結果。  
  漢津戰役之後,劉備與關羽水軍俱由水路東至夏口。但也有人認為劉備、諸葛亮由漢津過江走陸路至江夏郡安陸,再至夏口。我以為此說不妥。一則劉琮舉荊州以降,江夏郡及安陸已落入曹軍之手,《三國志‧魏書‧文聘傳》:“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邊事。”且江夏郡與曹操之地陸接並非安穩地帶,即使劉備進佔江夏郡也不能自保。二則劉備、諸葛亮從魯肅計已定速至夏口並與孫權協商聯合抗曹,劉琦駐夏口。劉備即使想聽聽劉倚的意見,也沒有必要再去安陸。三則劉備去安陸必多帶些人馬,關羽水軍去夏口尚有一多半曲折的水路,且漢川駐有文聘本部水軍,為安全汁劉備也不取安陸之行。《蜀書‧先主傳》載:“劉備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眾萬餘人,俱到夏口。”可見劉備並非由關羽水軍戰船載至漢津渡口對岸與劉倚相遇而去夏口,事實上文聘已降歸曹操把守漢川,劉琦之旅不論是從陸路還是水路都很難通過這裏到達漢津。《關羽傳》記載更為肯定:劉備“與關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即同走永水路到達夏口。  
  關羽水軍南下最後一戰是尋口之役。《三國志‧魏書‧文聘傳》:“太祖征荊州,……厚禮待之,授聘兵”,文聘原是劉表大將,劉琮降曹文聘拒降,曹操至襄陽文聘詣降,操即遣文聘與曹純、滿寵等追剿劉備于當陽長匝阪,旋即派任江夏太守兼管軍事,指揮漢川水軍攔截南下關羽水軍。因此役有功進封壽亭侯、加討逆將軍。樂進本來把守襄陽,曹操遣其追擊關羽,襄陽之戰關羽水軍“皆走之”樂進未得寸功,於是繼續南追關羽。觀其趕在關羽水軍之前抵達尋口,當因關羽水軍曾滯留漢津大戰接應劉備,樂進亦率輕騎從上游渡過漢水直趨江夏郡,一為搜尋遊擊劉備,二為與文聘會合截擊關羽水軍。  
  從《文聘傳》所載此役情況看,尋口之役是水戰,文聘指揮有方,漢川水軍的攻擊攔截給關羽水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損失。但江夏“民心不安’則軍心不定,關羽水軍凝聚力、戰鬥力強于漢川水軍,因此在戰鬥中佔有明顯的優勢。  
  關羽水軍南下東進歷經磨難,一路上戰鬥不止,多次打破曹軍追殲、截擊,終於取得成功。從關羽水軍南下始末看來,水軍成功南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曹軍而言,據《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載:曹操當年七月始征劉表,但曹軍兵力分散,戰線太長,數十萬曹軍屯紮各地,尚須調兵遣將組織力量,因而進兵遲緩,貽誤戰機,是年七、八兩月竟無實質性進展。這就給劉備、關羽收編劉琮襄陽水軍、組建關羽水軍、準備南走造成可乘之機。《魏書‧武帝紀》:曹操“九月至新野。”得知劉備南走,才分兵而進:徐晃取中廬、臨沮、宜城,以樂進之師追殲關羽水軍,曹操則親統精騎追殲劉備。因此,又大大削弱了對關羽水軍的攻勢。其二,曹軍遠來疲憊。漢律之役,徐晃一支人馬由樊城“討中廬、臨沮、宜城”,繼而由宜城討關羽於漢津。滿寵一支人馬則隨曹操擊劉備于當陽,再戰關羽於漢津。兩支人馬均行程數百里,疲於奔命,體力傷損很大。其三,民心不服。諸葛亮曾言:“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曹操亦有同感,尋口之役乃是水戰,漢川水軍原是劉表大將文聘本部,水軍素質當不在剛剛組建的關羽水軍之下,但江夏一帶“民心不服”,致使漢川水軍戰鬥力明顯劣幹關羽水軍,遂為關羽水軍走脫。漢水中、上游曹操沒有一支水軍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追擊、攔截關羽水軍的幾路曹軍中,除漢水下游的文聘漢川水軍以外,均屬步騎或輕騎兵,步騎行動遲緩,輕騎雖機動性很強,但同步騎兵一樣不能于水上戰鬥,結果在關羽水軍面前都一籌莫展,無所作為。
  就關羽水軍而言,從根本上說是首先得力于劉備在荊州推行的政策深得人心和軍心。劉備在新野大敗曹兵,給劉備樹立了可以信賴的形象。劉備能禮賢下士、結交豪傑,對荊州中上層注意團結爭取的工作也頗有成效,史載:“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有人勸劉備放棄隨行大眾,劉備說:“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去!”當然,襄陽可取不等於可守,不棄民眾是民力可用,但從中不難看出劉備的人本思想和務實思想的確是很突出的,得到荊襄一般人的信賴與追隨。習鑿齒曾贊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譽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間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總之,劉備的為人、推行的政策及一系列舉措,這樣就增強了關羽水軍的凝聚力與戰鬥力。  
  關羽傑出的軍事指揮和水軍不避艱險、英勇作戰則是南下成功的關鍵。關羽水軍成功南下首先得力于水軍將士不避艱險,同仇敵愾:第一,關羽水軍的建立是倉促的,建立于曹操大軍壓境之際,水軍操練不足,但水軍拉得起,開得動。第二,關羽水軍成份複雜,既有劉備本部人馬,也有剛剛歸順的劉表舊部,可是這支水軍有很強的凝聚力,內部很團結。第三,關羽水軍南下行程長,面對的情況複雜,曾與曹軍發生多次戰鬥,孤軍作戰,屢戰屢勝,擺脫了曹軍追殲,有很強的戰鬥力。第四,關羽水軍不避艱險,不懼強敵,接應劉備、張飛、趙雲和魯肅一行脫離絕境。第五,關羽水軍南下始有終,水軍全師抵達夏口,劉備、諸葛亮等著手聯吳抗曹,水軍南下實現了好的結局。其次,取決於主帥關羽卓越的戰略戰術。襄陽之戰是水、陸軍之戰,關羽旨在“走”字,保存實力,以己之長克敵之短;漢津之戰是陸戰,關羽旨在接應劉備一行,以船步兵為主力以逸待勞,速戰速勝;尋口之役是硬碰硬的水戰,對方強大,有備而來,關羽旨在摧鋒必進開拓航道,臨危不亂,沉著指揮,發揮了優勢。  
  總之,水軍南下成功取決於關羽傑出的組織指揮才幹和優良的軍事風格。主帥關羽胸有大局、知己知彼、不畏強敵、思慮精專、敢打硬仗,以己所長克敵之短,治軍嚴整,善待卒伍。關羽傑出的軍事才幹和出色的指揮藝術,為水軍南下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關羽以其指揮水軍成功南下,開拓荊州等赫赫戰功,得到劉備的厚賞與重用。
  毋庸置疑,關羽水軍成功南下之舉,打破了曹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挽救了劉備集團的命運。為劉備保存了一支軍事主力。關羽水軍是一個時期內劉備所擁有的唯一的軍事力量。依靠這支軍事實力的存在,諸葛亮出使孫吳,孫、劉結成聯盟。赤壁之戰關羽水軍是孫、劉聯軍主力之一,與孫權水軍協同作戰,以少勝多,大敗曹軍。關羽水軍是劉備南徇四郡的主力,依靠這支主力兩栖作戰,拓定荊州,得以壯大實力,進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