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姚啟聖~康熙時期收復台灣幕後功臣

姚啟聖~康熙時期收復台灣幕後功臣

姚啟聖(1624-1683)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傑出政治家,收復台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曾擔任福建總督,當政期間以執法嚴明著稱,在收復台灣戰役中功勳卓著。



個人履歷姚啟聖(1624-1683),浙江會稽人,字熙止,號憂庵,從小就有豪俠之氣。有一次他遊蕭山,遇見兩個兵卒搶掠一雙女子,姚怒奪佩刀殺了那些健兒,把受害女子放走。康熙二年他在鄉試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以廣東香山縣知縣。性爽朗,視錢如糞土。關心故鄉紹興建設,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閘、西江塘。


個人作品《清史稿》有傳。著作《憂畏軒遺集》。



人物生平

姚啟聖為明朝諸生。清順治初年,遊通州,為土豪所侮,乃詣軍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執土豪杖殺之,棄官而歸。
   
順治二年,便官居福建巡撫之職,鄭成功收台時,因資助糧草,頗有微功。
順治六年,因抗拒朝廷治閩方略,被降為藩司,戴罪任職。
順治九年,因屢屢與上司爭吵,又被貶為道台。
順治十三年,因酗酒瀆職,在被貶為知縣。
順治十六年(1659),不知犯了什麼罪,再被貶至漠河軍中效力。附族人籍,隸鑲紅旗漢軍。
康熙二年(1663)中舉,八旗鄉試第一,授廣東香山知縣。前任因負課數万下獄,啟聖代為償還。後以擅開海禁,被劾罷官。
康熙五年(1666),姚啟聖再被裁撤,賽到盛京郊區一個馬場任九品司厩。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於閩叛清,兵入浙江境內,陷溫州,及台、處州諸屬縣。康熙命康親王杰書統兵進討,啟聖與子儀募健卒數百,赴親王幕下效力。署諸暨知縣,剿平紫?山土寇。
十四年,康親王疏陳啟聖勞績,超擢浙江溫處道僉事。從都統拉哈達剿平松陽、宣平縣叛兵。
十五年,偕同副都統沃申、總兵陳世凱等協剿耿軍,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斬獲甚眾,乘勝收復雲和縣。十月,啟聖父子隨康親王軍合戰精忠,師入仙霞關,趨福建,精忠降。擢啟聖為福建布政使。時鄭成功子錦踞漳州、泉州、興化,清軍進討。吳三桂將韓大任驍勇善戰,世稱小淮陰侯,自贛入汀謀與錦合。啟聖說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為親軍。
十六年,從康親王克復邵武、興化,盡取漳、泉之地,錦逃回廈門。
十七年五月,總督郎廷佐奏啟聖與子儀屢著戰功,其贍兵、購馬、制械,先後用銀50000餘兩,皆出己資,得旨嘉獎,晉升福建總督。上平海十疏,盡言用兵之策。七月,啟聖偕海澄公黃芳度由永福進兵,收復平和、漳平二縣。錦將劉國軒等進逼泉州,立營於蜈蚣嶺,啟聖率壯士出戰,將軍賚塔、都統沃申等夾擊,連破其寨,斬其部將鄭英、劉正璽等十餘人,國軒兵敗逃遁海澄,啟聖乘勝克復長泰縣。因功授正一品。九月,復遣其子儀進兵同安,敵棄城遁。十月,偕副都統吉勒塔布、提督楊捷等攻海澄,敗國軒於江東橋,又敗之於潮溝。
十八年,國軒等欲斷江東橋以攻長泰。啟聖偕賚塔、楊捷及巡撫吳興祚協力追殲,大敗錦軍,先後招降官吏400餘名,兵14000餘人。
十九年二月,啟聖與賚塔及總兵趙得壽、黃大來等分兵7路合擊,破敵19寨;另遣將渡海,拔金門、廈門,招降朱天貴、楊彪等。進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二月,敘克海澄、金​​門、廈門功,予騎都尉世襲,加一云騎尉。時錦已卒,子克?襲位,稱延平王,願稱臣入貢。啟聖以奏,不許,促水師提督施琅進攻。八月,瑯定台灣,啟聖還福州。十一月卒,年六十。


姚啟聖與台灣 

 
   


澳門人霍侶成弄兵作亂,姚以計擒之,俄而逃去,又率奇兵縛以歸。海亂才告以平息。康熙二十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奏劾姚啟聖“侵占民利,扣克軍餉”,在攻打台灣問題上“始欲養寇,繼欲窮兵”。啟聖在復奏中為自己辯解:“臣自入仕京師,未有產業。而軍前捐銀十五萬有奇者,香山罷官後貿易七年,得積微資,並臣浙江祖產變價,及親朋借貸,經年累月而有。”可見,姚在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內時“以家財募兵”並非虛言。
從姻親和軍事​​歷史背景上看,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妹夫為清東閣大學士(宰相)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黃錫袞;而分管兵部的閣臣潘湖叟黃錫袞的妹夫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攻打台灣時,姚啟聖、黃錫袞和施琅三人是珠聯璧合的姻親、千載難逢的合作對象。據陶元藻《全浙詩話》:“迨台灣之亂,衝鋒陷陣,雖施琅功,然運籌帷幄,決胜千裡,應時以輸軍餉,重犒以收士心,俾瑯用兵多寡,出師緩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啟聖)之力也。劉國軒敗,澎湖凱旋,瑯於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師,少保遣飛騎由內地馳報,遲瑯二日,瑯已先封靖海侯矣!”“天生奇人,萃於一家”,姚啟聖全家都有奇特之處。其夫人何氏“絕有力,舉石臼如無物,公奇之娶焉”;其長子姚儀“挽強弓百步外可洞四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