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明末萬曆朝鮮戰爭 之中日血戰序曲

明末萬曆朝鮮戰爭 之中日血戰序曲

西元1593 明末萬曆朝鮮戰爭(壬辰衛國戰爭) 之 中日血戰序曲- 平壤攻城戰  李如松大破豐臣秀吉精銳


公元十六世紀後期,日本關白(輔政大臣)豐臣秀吉完成了日本的統一。結束了一百多年的軍閥混戰局面。日本國內社會經濟有了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尤為迅速。豐臣秀吉為了適應國內商業資本的貪婪要求,同時也為了緩和國內反對派的攻擊,鞏固他的政治地位,遂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性戰爭。豐臣秀吉野心很大,妄圖先侵佔朝鮮,然後征服中國和印度,奉日本天皇定都北京。公元一五九一年,他以朝鮮拒絕進攻明朝為藉口,悍然派兵入侵朝鮮。次年四月,日軍十五萬八千人在釜山登陸,五月攻陷朝鮮首都漢城。朝鮮王宣祖李[目公]逃到鴨綠江邊的義州。

日軍焚燒劫掠,僅晉州一地,軍民被屠殺就達六萬人。朝鮮人民組織義軍奮起抗戰,到處狙擊敵軍。南部有李舜臣領導的鮮水軍,從五月到八月,在玉浦、合浦、泗川、閑山島、釜山等地多次進行海戰,擊沉敵艦三百多艘,殺傷無數。朝鮮水軍的巨大勝利,打亂了日本侵略者水陸並進的作戰計劃,有利於後來陸軍的反攻。

這時,日本侵略的戰火就要燒到鴨綠江的北岸了。朝鮮政府遣使向明朝求援。明朝深知豐臣秀吉侵朝的目的『實所以圖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故接受了朝鮮政府的請求,於一五九二年七月,派兵五千援朝。但因道路不熟,又遇大雨,遭到挫敗。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再派兵四萬,由李如松率領,渡過鴨綠江,支援朝鮮抗戰。

一五九三年一月,明軍進抵平壤城下,8日與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18,000人戰於平壤城;平壤城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台門,有牡丹峰高聳,地形險要。李如松的部署如下:薊鎮游擊吳惟忠率領步兵當先,遼東副總兵查大受率領騎兵居後,攻擊北部要塞牡丹峰;中軍楊元、右軍張世爵領兵進攻城西七星門;左軍李如柏(李成梁次子)、參將李芳春領兵進攻城西普通門;遊擊駱尚志與朝鮮將領兵使李隘、防禦使金應瑞與祖承訓率領明軍喬裝為朝鮮軍麻痹日軍,力攻城南蘆門;主帥李如松督陣。明軍主力將進攻平壤的南、西、北三個方向,東面給日軍留出退軍路線。祖承訓率領的明軍率先突破城南的蘆門,接著含談門、普通門、七星門、牡丹峰也相繼被明軍攻佔,日軍黑田長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將之一的久野重勝(久野四兵衛)前往偵查,也被明軍毒刀砍傷於翌日毒發身亡。小西行長一看大勢已去,率領殘兵退守城北一隅風月樓。入夜,日軍自東南方向突破,渡過大同江向漢城退卻。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的李寧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陣掩殺,擊斃數百日軍。當時明軍配有佛朗機砲、虎蹲砲,滅虜砲...等等火砲數百門,日軍火繩槍雖然略優於明軍火銃,但日軍卻沒有明軍威力強大的火炮。朝鮮紀錄「在距城5里許,諸砲一時齊發,聲如天動,俄而花光燭天」,...「倭銃之聲雖 四面俱發,而聲聲各聞,天兵之砲如天崩地裂,犯之無不焦爛……」,據《敘恢復平壤開城戰功疏》:「我軍陣亡七百九十六人,受傷一千四百九十二人」。李如松卒收復平壤、開城,並且進攻漢城。

朝中軍隊聯合戰鬥,擊潰敵軍主力,收復平壤。日將小西行長率眾南逃,朝中軍隊乘勝追擊,又收復了開城。明將李如松派兵燒毀敵人的糧站。日軍給養困難,士氣低落。朝中軍隊又乘勝收復了漢城以及漢江以南廣大地區

===================================================================================

平壤攻城戰:李如松大破豐臣秀吉精銳
         


    說平壤會戰,南北韓網友八成不幹,對於這個被稱為擁有“五千年曆史和四大發明”的朝鮮王國來說,這一仗想給自己民族找出點光彩來,那真是困難。

    這場歷時三天的城池爭奪戰,中日雙方參戰部隊共計六萬人,仿佛一台嚴格按照三一律模式演出的舞臺劇,濃縮了幾乎所有戰爭小說中應有的精彩元素,從文戲到武戲,皆連貫有秩,高潮疊起,即使在時間過去四百多年後的今天,依舊足夠讓關注中世紀歷史的軍事迷們回味無窮。

    報一下戲單:中方:明朝遼東提督李如松,所部明軍四萬人。日方:侵朝日軍第一軍軍長小西行長,所部日軍兩萬人。地點:平壤城。

    大戲開場,完成日本一統的“戰國英雄”豐臣秀吉惦記上了中華的萬里河山,揮兵朝鮮,企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朝鮮人一潰千里,朝鮮人的靠山--中國大明王朝出場了。

    1593 年正月,由中國各地抽調的四萬精兵,在提督李如松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與此同時,明朝依舊頻繁派遣使節與日方溝通,糊弄日本說此行是來“封貢”的。於是,毫無戒備的日本20萬軍隊放心的分散到各處,鎮壓朝鮮本地起義軍的反抗。抓住這寶貴的機會,明朝在日本幾路重兵的縫隙下連夜急行軍,終於兵臨朝鮮北方重鎮 ---平壤城下。他們的對面,是日本第一軍小西行長的兩萬大軍,這是侵朝日軍中的王牌精銳。至此,明朝的初步戰略計劃已經完成,在總兵力不及侵朝日軍五分之一的情況下,身為主帥的李如松充分發揮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謀略,率軍大膽穿插,兵臨平壤城下。若能順利吃掉平壤的日本第一軍主力,朝鮮戰爭這盤死棋,就將滿盤皆活。

    饒是如此,明軍也已將自己推到一個危險的境地下,直明軍實際已經處於數路日軍的包圍之下,看似四萬明軍打兩萬日軍不是難事,可敵人有堅城固守,週邊的日軍部隊也會拼命增援,平壤之戰,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遊戲,若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打垮敵人,等待明軍的將是圍殲和死亡,而從目前的情況下,時間,似乎依然還是日本人的朋友。

    日軍的對面,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進攻戰天才---李如松。他是明朝大將李成梁的長子,多少年來南征北戰掃蕩明帝國周邊敵人,是明朝的老對手蒙古人心頭不折不扣的噩夢,這一次,噩夢的擁有者裏,又要加上無數日本人的姓名。

    自詡為日本最精銳的第一軍將士並不知道,他們面前的對手,是一支雲集了中國軍事天才的豪華陣容,具體的成員包括曾在東南沿海掃蕩倭寇的戚家軍,在塞北荒漠痛打矇古黃金家族的宣大精騎,在印度支那修理過緬甸東吁王朝的廣西狼兵,在遼東黑土地上追殺蒙古土蠻人的遼東精騎,都是在沙場上百戰百勝的勁旅,說他們是天兵天將,那是相當的不過分。

    日本人只知道,他們是跟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老底軍隊,數十年中未嘗一敗,他們擁有當時世界上技術最精良的火槍部隊,他們還佔有著朝鮮最堅固的城池,他們還為平壤設計了最佳的立體防禦體系,平壤北城的牡丹臺與平壤城頭的防線連成一個近乎完美的陣線,他們驕傲的相信,打破這樣的城池,憑天兵天將?就是天皇來了也辦不到!

    李如松辦得到!     
    西元1593年正月初八清晨,決定整個朝鮮戰爭命運的平壤攻防戰,終於打響了。

    數百門明朝大炮噴射出憤怒的火焰,佛朗機,將軍炮,虎尊炮一字排開,雨點般的炮彈砸向平壤城墻,組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猛烈的炮火打擊網,日軍的一線陣地陷入一片火海中,從未見識過如此強度炮火打擊的日軍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中,持續的火力打擊後,四萬明軍向平壤的四個城門同時發起了進攻,慘烈的搏殺開始了。

    小西行長卻平靜的很,明軍的火力打擊固然要他吃驚,可他明白,僅靠這個是贏不了戰爭勝利的,果然,在短暫的慌亂後,日軍重新恢復了秩序,憑藉著堅固的城墻和精良的火槍,不斷射殺著衝鋒的明軍,日本長矛兵更是以玩命的架勢和明軍肉搏,傷痕纍纍的平壤城墻登時成了一片攪肉機,明軍前仆後繼,日本死戰不退,雙方的傷亡都在直線上升,在經過慘烈的爭奪後,明軍在幾個城門的衝鋒都被打退,深愛中國典籍的小西行長輕輕鬆了一口氣:李如松,你就這點三扳斧嗎?

    可是,李如松並不是程咬金。

    果然,小西行長很快聽到了他最不願意聽到的消息:牡丹峰陣地被明軍纏住了。

    作為優秀的指揮官,李如松一眼就切中了日軍防線的要害:易守難攻的平壤北門牡丹峰與其他三城門是遙相呼應的點,要破城,就要先將他們隔斷。

    吳惟忠的三千戚家軍將士受命出動了,牡丹峰上卻有日軍5000精銳,地勢險要己方兵力又不如人,這沒法打的仗卻被戚家軍打得有聲有色,訓練有素的戚家軍輪番爬墻攻擊,用最小的傷亡和不間斷的進攻死死的拖住了敵人。一句話,打不下你就纏住你。牡丹峰的爭奪戰從清晨開始持續了整整一天,雙方皆傷亡慘重,甚至吳惟忠本人也胸部中彈,他們成功的拖住了敵人,為主力部隊的破城贏得了時機。

    至此,所謂遙相呼應的平壤防線,已經被明軍切割成了兩個點,勝利的天平,終於開始傾斜了。

    在救援牡丹鋒無望的情況下,小西行長以一個老將的經驗很快做出了應對,他重新調配了防禦的兵力,收縮防守,利用火槍的優勢繼續抵擋明軍的進攻,明朝的衝鋒部隊傷亡慘重,攻擊再度受挫,甚至李如松本人的戰馬也中彈倒斃,戰鬥,再次陷入了膠著!

    然而小西行長卻沒有意識到,他正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雖然看似微不足道。

    戰鬥已經整整打了半天,明軍在平壤北門,西門,東門三處的攻勢毫不停歇,明軍猛攻不止,日軍死戰不退,雙方之間犬牙交錯,攻守都已白熱化,可平壤的南城,卻仍舊是一片平靜,

    可覆滅,恰是從此刻開始。

    平壤南城下,一支身著朝鮮軍服的部隊已經悄悄的摸到了城根,守衛南城的是由朝鮮人組成的日本“偽軍”部隊,這些“二鬼子”們顯然把眼前的敵人當做了自己的同胞,於是紛紛興高采烈的拿起武器準備招呼,及至對方攻上城頭,把身上的外套隨手一脫,二鬼子們登時驚了,他們剎那間撕心裂肺的齊嚎了一句:戚家軍!

    不錯,偷襲南城的,正是李如松特意安排的戚家軍一部和遼東精騎一部,他們都是明軍精銳中的翹楚,此刻,他們給朝鮮二鬼子們輕鬆的上了一堂軍事教育課,于轉瞬間登上城頭解決敵人。正在苦苦支撐的小西行長聽到了這個青天霹靂一般的消息:南城!淪陷了!

    平壤南城門告破,攻擊的明軍如洪水一般蜂擁,在雙方僵持不下的局面下,李如松抽出一隻握匕首的手,輕易的紮在了日本人的腰眼了,日軍,象一個中了黑刀的武術一樣,終於吐血了。

    登城,夾擊,合圍,在炮火與打擊中苦苦支撐的日軍終於崩潰了,平壤防線,仿佛一坐堅固的堤壩,在被洪水衝開缺口後登時坍塌。在這場鬥力的較量中,明軍贏了,在鬥腦子的比拼裏,日本智將小西行長更輸得一塌糊塗。

    南城破了,東城破了,西城破了,明軍全線破城,日軍節節抵抗,一點一點的收縮著防禦陣線,明朝全線破城,不死心的小西行長將兵力收縮到平壤城裏的幾處高處據點裏,企圖進行最後的頑抗,支撐日軍殘部的是個非常簡單的信念:等待援兵,反敗為勝。

    李如松卻突然說:停止進攻!
   
    小西行長懵了,仗打到這個地步,明知自己堅守待援,卻自己突然放棄了進攻,他腦子進水了麼。

    事實證明李如松腦袋沒進水,他不過是愛惜士兵的生命而已。不但愛惜自己士兵的生命,還非常關心在嚴寒中作戰的日軍士兵的冷暖,很快明軍士兵熱情的抱來了大捆柴火堆在日軍據點下,燒!

    整個平壤陷入了一片火海,日軍藉以頑抗的各個高臺據點登時成了鍋爐,慘叫聲不絕於耳,被熏得滿臉黑的小西行長終於忍不住了,他再次判斷局勢,卻終於捕捉到明軍合圍的缺口,於是當機立斷的小西行長立刻整頓殘兵---突圍。

    小西行長的判斷沒錯,平壤的東面確實沒有明朝設防,於是日軍歡天喜地的衝了出去,衝到近前卻傻眼了:面前是一條大河。於是朝鮮歷史書上留下了一個災難式的記載---溺死者萬人。

    先挨炮,又被火燒,最後被冷水凍,可憐的日本人在平壤算是倒楣到家了,每每讀史到此,我總會想起中學語文課本裏老舍先生的那篇課文《在烈日和暴風雨下》,裏面的駱駝祥子先是被烈日烤,又被大雨淋,最後老舍先生同情的說:“他哆嗦的,仿佛風雨中的樹葉。”

    而此時的日本人,卻狼狽得,如走投無路的瘋狗!

    事實證明瘋狗還是有用的,饒是如此倒楣,憑著所謂“瘋狗精神”,小西行長終於還是率日軍殘部成功逃生。至此,平壤之戰勝利結束,明軍佔領平壤,贏得了朝鮮戰爭的主動權,這以後的日子裏,明軍高歌猛進,相繼收復朝鮮多個重鎮。終於使日本第一次侵朝戰爭以失敗告終。說這是一場鼎定朝鮮戰局的大會戰,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這場堪稱16世紀最精彩的城市攻防戰,幾乎集結了一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以其參戰雙方堅韌的精神,雙方指揮官奇招迭出鬥智鬥勇的精彩過程,還有其奠定朝鮮戰爭大局的重要意義,永遠留在歷史戰爭大戲的卷冊中,可關於它的爭論,似乎到今天還沒完。

    比如雙方的確切傷亡數,中國在此戰中付出了七百多人的傷亡,斬獲日軍首級1000個,倒不是說日本人死的少,實在是因為日本人的死法花樣太多,不是燒死就是淹死,砍頭,只算是小兒科了。唯一可以查證的是日軍自己的記錄:敗逃的小西行長跑回了首爾,手下只剩幾千殘兵,僅他的第一軍傷亡就有數萬人,加上參與防守的第二軍也減員八千人,按照日本人自己最保守的估計,此戰傷亡當在兩萬人以上,一句話,死慘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