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首席小鑼

首席小鑼

  過去戲班子裡的人,同桌吃飯有個規矩:「首席要讓給班子裡地位最低的小鑼師傅坐。班主、主演、鼓師、琴師只能陪著下坐;有達官貴人、鄉紳豪富,跟戲子一起吃飯,也只能坐偏位。說起來有一段緣故。
  話說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思老友周顛幫其破了陳友諒。本想下詔:「征周顛入朝為官。但想到周顛是江湖散人隱居昆山,無拘無束寄情於天地人世,放浪形骸於山水之間;不服官府的權勢,不是皇威能逼得出山的!就打定主意微服出宮,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拜訪老友。朱太祖跟馬娘娘交待一番,帶一笠、一劍、一些銀兩,悄悄溜出京城南下。哪知,到了昆山,周顛卻外出雲遊。只見蓬門緊閉、閒院荒涼,等了一個多月,老友依然萍蹤鶴影、不見歸時。
  朱太祖蔫蔫而歸,過長江遇大風翻船,寶劍、斗笠和銀兩沉入江底,虧得他會水,掙扎游上岸來,驚惶懊喪不已。本想找到官府道明身份,轉念一想:「自古帝王深居九重,不知民間疾苦,民情多被官僚蒙蔽!不如就此在民間私訪一番!朱太祖裝成乞丐,要飯來到鎮江地帶,碰上江南名班「同和義」戲班子在這裡唱戲。班中小旦童靈兒生得清秀漂亮,被奸棍苟大皰看中,要強納靈兒為妾。戲班班主靈兒之父童和義死不答應,苟大皰惱羞成怒,當場喝令幾個潑皮無賴,光天化日搶人!
  朱太祖在人堆裡看戲,只見一個額頭上長個大肉皰的黑壯矮漢子,帶一群惡棍闖到戲台上,硬生生地把小旦往下扯!朱太祖問旁邊一位老漢:「這些是什麼人,敢在青天白日強搶民女?難道朝廷的王法是吃素的?」。老漢歎息說:「這位大哥切莫惹火燒身,那人是鎮江一霸,外號叫苟大皰,仗著他二叔苟二,在當朝丞相胡惟庸府上當個管家,深得胡丞相賞識;如今胡丞相權勢熾盛、一手遮天,朝廷文武官員多出其門下,本縣太爺就是走苟二的門路,投靠胡大人才弄頂烏紗帽的。在這兒,苟大皰就是王法,朝廷倒沒了法... ...」。朱太祖聽後暗暗點頭。眼見童靈兒就要被搶走,朱太祖忍不住要出手。他裝作餓昏了,倒在地上打了個滾,伸出腳絆了苟大皰一下,把苟大皰絆了個狗吃屎,頭上撞出一個新皰。
  苟大皰痛得「哎喲喲!」怪叫,被幾個奴才扶起來,見是個叫花子絆了他,叉腰怒喝:「哪兒來的臭叫化子,敢下本少爺的絆子?小的們,給我揍扁他。」。苟大皰一揮手,一群爪牙惡狗似地撲了上來,朱太祖不慌不忙,耍起了少年時練的打狗拳,歪歪亂竄,指東打西,把這群惡棍打得仰的仰、翻的翻,躺在地上哼個不停。苟大皰見狀,不知何方神聖?有點膽怯地嚷道:「你你你,你等著瞧!」就帶著狗腿子們狼狽逃竄。
  戲班班主童和義和童靈兒上前感謝,朱太祖叫他們速速收拾行頭,趕快離開是非之地。童和義帶著戲班子,到揚州趕場子唱戲。朱太祖聽說揚州繁華,想去玩幾天,正好與戲班同道。童和義見他一身功夫,又孤身一人漂泊江湖,叫他乾脆參加戲班混口飯吃。正中朱太祖下懷,因為唱戲既能接觸底層百姓,又能進入達官貴人、地方豪富之家;能廣泛接觸社會各界、各色人等全面觀察社會民情。可他不會唱戲,又不會拉琴,沒奈何只得學最簡單的小鑼。
  戲班子在揚州演了半個月,唱紅半個揚州城。碰上揚州首富沈惟瓊的老母七十大壽,要連唱三個月「祝壽戲」,已請了四五個班子進府,沈惟瓊都不大滿意,偶爾看了「同和義」班的戲後,心頭大喜,重金聘他們進府唱戲。「同和義」班果然不同凡響,唱、做、念、打、舞,樣樣過硬。開鑼一演,樂得老壽星合不攏嘴,老壽星一高興,給班子每人賞一朵金花,還把他們單獨安排在後院貴客房中居住,在貴賓廳裡用膳。吃飯時,管家帶人擺出美酒佳餚。按班主、生、旦、淨、末、丑、鼓師、琴師的次序排列坐席。輪到打小鑼的朱太祖,只能坐在最末的席位上。沈府管家有些眼力,見末席上坐著個威風凜凜的大漢,頂平額寬、濃眉大眼、英姿勃勃、霸氣沖天,不由大吃一驚!心想:「此人絕非等閒之輩」忙將朱太祖請到首席上坐下。
  吃飯時,由於過去戲子地位很低,管家待眾人較輕慢,但對朱太祖卻甚為恭敬。朱太祖在沈府,天天打小鑼,三餐吃香的喝辣的,也接觸了不少貴人。偏偏偶得風寒,上吐下瀉、病倒在床上。管家忙把他安排到自己的內房裡,童和義和童靈兒天天來看他。靈兒對救命恩人十分關照,演完了戲,就到朱太祖房中來照料。給他洗衣漿裳,熬湯煎藥,不怕髒、不怕臭、不嫌煩。朱太祖感到一股久違的親情和溫馨。自從他當了皇帝後,嬪妃結隊、子女成群。可大都明爭暗鬥,爭權奪利,臉上含笑心裡藏刀,口中如蜜腹中似劍,哪有半點親情,更無絲毫溫馨!看來,只有民間父女、夫妻,才是真本性、實感情啊!朱太祖感動不已、老淚縱橫,想收靈兒為女。靈兒和童和義都高興答應,太祖就同童和義八拜之交,收靈兒為義女。朱太祖一時心情愉悅,病也好了些。
  這天晚上,朱太祖又有點兒腹瀉,跑到後花院廁中方便。出來時見後花院內出現兩盞宮燈。心想:「不知宮中誰人下江南了?伸頭偷看,只見一群家丁,引著個便服官人進來。朱太祖暗罵沈惟瓊好大膽,竟敢冒用宮中禁物!又見前面引路的,正是鎮江冤家苟大皰,中間那位不可一世的官人也眼熟,細看竟是胡惟庸之子胡大鵬,現任宮中帶刀侍衛。沒有聖旨,他怎敢私出京城來到揚州?
  朱太祖悄悄跟蹤其後,眾人把胡大鵬引到沈府密室。沈惟瓊迎了出來,屏退左右,只留胡大鵬、苟大皰兩人,三人一起議事。朱太祖在室外偷聽,才知苟大皰已到京城,投到胡惟庸門下,現為胡大鵬的貼身親信。原來,胡惟庸準備謀反篡位,密交朝庭文武官員、民間豪強富戶以增實力。想趁皇帝離宮不知去向的天賜良機,於八月十五晚上起事,派胡大鵬到江南籌餉,要沈惟瓊出銀十萬兩,立即運往京城,作為起事士兵的賞金。
  朱太祖聽後,驚出一身冷汗,把病嚇好了。他半夜偷偷溜出沈府,用金花換一匹駿馬,日夜兼程,於八月十四夜秘密回到宮中。此時宮中已經戒嚴。太祖走後,馬娘娘恐生不測,日夜加強護衛。太祖進宮與馬娘娘商量先發制人,連夜調集錦衣衛包圍胡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滅叛亂,審出明初第一大案。
  胡惟庸勾結的文武官員、地方勢力如沈惟瓊苟大皰之輩,均被一網打盡。沈府的管家因敬重打小鑼的朱太祖撿了一條命;童和義被封御弟,奉旨唱戲發了財,一口氣辦了十來個戲班子,帶動江南唱戲的風靡一時,為戲曲流傳奠定了基礎。童和義留傳下的戲班子,後來發展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劇種昆曲;童靈兒被封為公主,由馬娘娘作主,嫁給中山王徐達的後人。朱太祖因為打小鑼,無意中發覺胡惟庸謀逆之事,以為小鑼有神靈,暗護他的大明江山!於是下旨全國軍民敬奉鑼神;十三省的戲班子,必以小鑼師傅為尊,吃飯須由他坐首席,小鑼師傅未到,就不能開飯。現在的農村戲班子,還遺留著這個風俗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