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4-6-27 12:44 編輯
又稱京杭運河或簡稱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北起北平,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古代陸上運輸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緩慢,運量又小,費用和消耗卻甚大。所以大宗貨物都盡量採用水路運輸。中國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從西往東橫向流動的。但是在黃河流域歷經戰亂破壞,而長江流域得到開發以後,中國就逐漸形成了經濟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軍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
為保證南北兩大中心的聯繫,保證南方的賦稅和物資能夠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城,開闢並維持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幹線,對於歷代朝廷就變得極其重要,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
經濟方面的動機:
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繫,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繫。
政治方面的動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門閥世族大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力量相當強大。隋統一後,他們仍依恃其強大的勢力,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這一尖銳矛盾在江南地區一直存在,使隋政權面臨嚴重威脅,隋統治者要實施對南方的有效統治,貫通南北運河勢在必行。同時,北部邊境少數民族政權對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軍隊駐紮邊境,這些軍隊僅靠屯田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江淮和中原糧餉供應。路途遙遠,開鑿運河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春秋末年,位於太湖流域的吳王夫差為了與中原的晉國爭霸,於前486年修築邗城(今揚州附近),作為北上據點,並在城下開鑿運河到末口(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城北北辰坊),溝通江、淮,以運輸軍隊和輜重。此運河後世稱為「邗溝」(於前486年開鑿,於前484年完工,是大運河中最早「有確切紀年」的一段河道)
隋唐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在公元七世紀初隋煬帝統治後,遷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 永濟渠 ” ;又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 通濟渠 ”,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 江南運河 ”;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揚州是裡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在十三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元朝花了10年時間,先後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清江以南接邗溝和江南運河,直達杭州。而北京與天津之間,原有運河已廢,又新修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明、清兩代,又對大運河中的許多河段進行了改造。並加修護維持. 基本上維持原狀未大更動
1853年後,太平天國占據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帶十多年,運河漕運被迫中斷。戰爭極其慘烈,期間沿線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創,部分甚至全部焚毀。
1855年黃河改道後,運河山東段逐漸淤廢。從此漕運主要改經海路。
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輪船承運漕糧。
1904年,漕運總督也被撤廢。
1911年,津浦鐵路全線通車。更是對運河致命的一擊. 從此京杭大運河以及沿線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近百年來大運河受到了很大破壞,在有的城市河道已成為排污溝,近代工業與房地產等各種破壞性開發沿河歷史文化遺跡。在黃河以北,大運河許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乾涸的狀況相當普遍。
中共竄政後對運河進行了整修,使其重新發揮航運、灌溉、防洪和排澇的多種作用,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公里。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公里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
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京杭大運河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