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靈戰役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1706年奧地利元帥歐根親王利用一次遠距離的複雜機動,衝破重重攔截,趕到被法軍包圍的都靈城下,以少勝多打破了法軍的圍困,斃俘3萬敵軍,結束了法國在北意大利的長期統治。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Sp-anish Succession,War of)期間,法國軍隊圍攻都靈失利的一次戰役。1706年5月26日,奧爾良公爵(Orleans)和馬爾森伯爵(Marsin)率法軍約6萬人包圍了薩伏依公爵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Victor Amadeus Ⅱ of Savoy)所率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約1萬人守衛的都靈城。6月17日,阿梅迪奧二世出城搬救兵,留下道恩伯爵(Daun)指揮守軍堅持抵抗。9月7日,薩伏依的歐根親王(Eugene of Savoy)與阿梅迪奧二世率援軍發起進攻,法軍戰敗,被迫解圍而退。法軍亡2000人,傷1200,被俘6000人;帝國軍隊死950人,傷2300人,但在法軍圍城期間,都靈守軍戰死和病死約5000人。
意大利北部戰役主要發生在一片東西長150英里、南北相距約70英里的地區,其面積與尼德蘭地區差不多。儘管這個地區內也散佈著許多城鎮,德法兩國也經常將此作為實力較量的戰場,但是,這個地區不像尼德蘭地區那樣,有著較多的具有築壘工事的城鎮。大部分的城市都集中建在波河及其支流的兩岸。波河及其支流是影響這個地區東西交通的主要天然屏障。因此,一旦一支軍隊渡過一支河流,它就可以相當自由地在兩條河流之間地帶行動。此地區的作戰持續時間往往不長,因為,在整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交戰雙方投入此地區的兵力數量不多,總兵力相對於空間面積上的兵力密度不大。相比之下,交戰雙方投入尼德蘭的兵力數量要多些,因為,尼德蘭距法國、英國和荷蘭都比較近,其位置也相對更為重要。
法國與薩伏依公爵的聯軍位於法國邊境,而與西班牙的聯軍仍然控制著意大利北部的大片領土。這就意味著,至1701年戰爭爆發時,法國的軍隊和薩伏依公爵的軍隊控制著意大利北部至中立國威尼斯邊界及阿迪傑河的所有地區。法軍指揮官尼古拉·卡蒂納元帥,是一位能幹的指揮官,從指揮意大利戰爭中獲得了大量成功的經驗。他指揮法軍採取防禦態勢,派兵駐守了大部分城鎮,並將主要兵力部署在瑞沃里地區,以控制和封鎖介於阿迪傑河和加爾達湖之間的帝國軍隊入侵的通道。為避免和卡蒂納元帥的軍隊發生直接衝突,帝國指揮官歐根親王決定,率軍穿過中立的威尼斯領地,穿過阿迪傑河東部地形複雜的地區向南行軍。為了迷惑和欺騙卡蒂納元帥,歐根親王在北部虛張聲勢,實際上卻率領大軍利用阿迪傑河和河以東複雜地形做掩護南下,在法軍真正發覺意圖之前,到達了維羅納。之後,聰明的歐根親王又擺出要在維羅納以北渡過阿迪傑河的樣子,選擇了7個渡河地點,而實際上,他卻在維羅納以南很遠的卡斯特巴多架起了一座橋,並於7月9日率軍渡過了阿迪傑河。
帝國軍隊的大部人馬還在河岸東側,卡蒂納元帥的部隊已經潰散。卡蒂納元帥不太清楚歐根親王下一步的目標,於是退回到明西奧河進行防守。但是,他所看到的只是歐根親王率軍遠遠地向西北機動,並於7月28日越過法軍駐地北部,在佩斯基拉南側幾英里處架橋渡過明西奧河。過河後,歐根親王繼續快速向西朝基耶塞河方向行軍。潰散的法軍再次組織後撤,最後在奧廖河南岸佔領了一個陣地。歐根親王通過不斷地吸引法軍,利用其分散兵力、層層防守各條河流的機會,率軍連續突破三條河障,並搶佔了意大利北部1/3的地區。
歐根親王在向意大利北部進犯過程中,沒有採取襲擊的手段,而是每到一處,便派兵控制這一片地區,以作為自己的戰爭後勤供應基地。他實際上所採用的是古斯塔夫二世的不斷蠶食敵方領土的持久戰略。除了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外,在意大利北部,交戰雙方都採用了這種戰略,盡量搶佔、控制領土,以掠奪肥沃的意大利北部地區的資源。
法國路易十四國王十分關注法軍在意大利北部的戰事,當得知卡蒂納元帥初戰失利後,他立即派毫無指揮才能的維勒魯瓦公爵接替卡蒂納的指揮,並不斷派兵增援,最後法軍的總兵力達到了4.5萬人,而帝國軍隊在意大利的兵力只有3萬人。8月底,維勒魯瓦率軍渡過了奧廖河,向歐根親王的重兵駐地赤阿瑞發動進攻。幸好維勒魯瓦元帥並沒有徹底貫徹自己的意圖,法軍損失僅為2500人,而帝國軍隊則幾乎無一人傷亡。在秋季的後面一段日子里,雙方部隊在進入冬季營房休整前,都採取了各種行動以破壞對方的糧草徵收。這期間,歐根親王率軍包圍了仍被法軍佔領的曼托瓦要塞。
在冬季的一次襲擊行動中,王子的士兵俘虜了法軍維勒魯瓦元帥。但這卻對親王極為不利,因為路易十四國王馬上另派了足智多謀、精力充沛的旺多姆公爵元帥接替了他的指揮。旺多姆元帥很快就扭轉了局勢。1702年5月12日,他出人意料地率軍從克雷莫納向北機動,在篷特維克渡過了奧廖河,在馬內爾比奧渡過了麥拉河,在梅多特渡過了基耶塞河,於5月23日出現在古愛多地區,並解除了帝國軍隊對曼托瓦的包圍。通過這一行動,旺多姆元帥控制了曼托瓦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並搶佔了位於歐根和奧地利之間的一塊要地,迫使帝國元帥收縮兵力,在曼托瓦以南地區挖掘工事進行防禦,並自己從波河南面原先建立的倉庫里去提取軍隊的後勤供應。
在又得到一批增援部隊之後,旺多姆元帥分出2.3萬人繼續駐守里瓦多和歐根對抗。他則親率另一部分兵力向西朝著波河方向機動,在遠離帝國軍隊的波河上游地段渡過波河,爾後迅速向東,奪佔了波河以南歐根親王戰爭基地內的好幾座城市。然後,旺多姆元帥向北進攻盧薩拉,計劃奪占波河上的橋樑,以迫使歐根退到威尼斯境內,並進而退回奧地利。然而,在不了解法軍里瓦多守軍指揮官的情況下,歐根率領他的主力部隊向南渡過波河,進軍盧薩拉,試圖以優勢兵力消滅旺多姆元帥的另一部分兵力,從而扭轉戰局,奪取戰場主動。
歐根親王率領軍隊利用盧薩拉周圍的一些河溝、堤壩、樹林做掩護,悄悄向法軍接近,希望能在法軍安營紮寨時打它個措手不及。然而,當他正率領其軍隊以5路具有正常防範措施的縱隊行進時,旺多姆發現了帝國軍隊,因此,旺多姆元帥趕在敵人還沒有展開成戰鬥隊形之前,進行了伏擊部署,迅速做好了戰鬥準備。雖然被法軍發現,歐根親王仍然在下午5點向法軍發起了攻擊。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午夜,帝國軍隊也沒有能將法軍驅逐出戰場。第二天,兩支軍隊繼續對陣作戰,只是交戰的規模局限在相互炮擊之上。
事實上,雙方部隊對陣相持又過了55天。期間,法軍曾多次派兵襲擊歐根親王軍隊的後勤供應基地,當然,歐根親王也採取了同樣的辦法以保護自己。最後,法軍把歐根的帝國軍隊趕到了塞基亞河以東地區。帝國軍隊在此進行冬季休整。戰術嫻熟的旺多姆元帥,以其雙倍於歐根王子軍隊數量的法國軍隊,將歐根親王趕出了去年所奪占的大部分地盤,使其所佔地域範圍僅限於波河以南地區。但是,他還沒能將歐根親王趕出意大利。歐根親王,這位傑出的神聖羅馬帝國元帥,卻通過消耗敵人的資源養活自己的軍隊,迫使法軍及其盟友薩瓦公爵以雙倍的兵力與自己進行戰役作戰。
像以往一樣,會戰只有在雙方部隊都自願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旺多姆元帥採取了防守的態勢,而歐根親王為了確保其後勤供應基地的安全,卻冒險採取了進攻行動。通過5月份的突然性進攻行動,旺多姆元帥奪回了大部分丟失的領土。同時,他留一半兵力防守曼托瓦附近的里瓦多,自己率部分兵力向西挺進渡過波河,併入侵歐根親王的戰爭基地,這的確吸引了歐根親王南下。但是,旺多姆元帥的這一分兵行動,卻為目光敏銳的歐根親王提供了一次內線作戰的機會。於是,歐根親王便可以在盧薩拉以與法軍相同規模的兵力進行交戰。
1703年,薩瓦公爵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改變了戰爭立場,站在了神聖羅馬帝國一邊與法國人對抗。這樣一來,在意大利北部地區就形成了兩個戰場。在曼托瓦以東和加爾達湖地區,是法軍與帝國軍隊對陣;而在薩瓦首府——都靈周圍地區,是薩瓦軍隊與法軍交戰。1703年,歐根親王離開了意大利,而戰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有一支帝國軍隊越過法軍佔領區,去支援薩瓦公爵的軍隊。1704年,歐根親王仍然沒在意大利戰場,法軍在旺多姆元帥的指揮下,重創了薩瓦公爵的軍隊,奪佔了他佔領的一些重要城市。1705年,歐根王子受命率軍重返意大利戰場,以解救陷入重重包圍之中的薩瓦公爵。
歐根親王率軍機動至加爾達湖以西地區,在此與旺多姆元帥相持了一個月以等待援軍的到來。這時,旺多姆元帥為了親自指揮都靈附近與薩瓦公爵軍隊對陣的法軍,暫時將這里的指揮權交給了自己那毫無作為的弟弟。歐根親王便利用這一機會,迅速越過了旺多姆之弟所率部隊左翼的山區,並在旺多姆元帥返回之前渡過了奧廖河。歐根親王向北躍進,想在帕拉底斯沃渡過阿達河,旺多姆及時察覺到了他的企圖,並提前阻止了他。歐根王子只好率領他的2.4萬人南下,去奪佔位於卡薩諾的橋頭堡。親王發現,只有元帥自己指揮1萬人在此防守。由於未能使狡猾的法軍元帥上當,以避開法軍去救援薩瓦公爵,最後,歐根親王決定攻擊位於卡薩諾的法軍堅固築壘陣地。
法軍背靠阿達河,前面有一條20英尺寬、4-5英尺深的小河溝作屏護。齊頸深的河水,浸濕了涉水過河攻擊的帝國士兵的火藥,歐根親王軍隊的第一次攻擊很容易就被擊退了。雙方爭奪的焦點是小河溝上的一座石橋。帝國軍隊的士兵曾兩次奪佔了它,但又被法軍奪了回去。最後,信心十足的歐根親王親自率領士兵衝擊,終於第三次奪佔了這座石橋,並已快到達河邊,將要把法軍攔腰截成二半,迫使法軍下水了。但是,繼承了其祖輩亨利四世勇敢頑強作戰精神的旺多姆元帥,率領法軍實施一次反擊。最後,歐根親王的頸部和膝蓋都被擊傷,法軍奪取了勝利,帝國軍隊退了回來。此次作戰,帝國軍隊損失了4000人,傷亡人數約為總兵力的1/6。然而,法軍也付出了較慘重的代價,損失了總兵力的一半還多。單從雙方的戰術損耗來看,歐根親王贏得了會戰的勝利,但是,從戰略的全局看,旺多姆元帥守住了阿達河,應該說,是他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雖然,帝國軍隊和法軍在兵力對比上超過於2.5:1,但結果卻是法軍取勝了,這再次證明了防禦作戰的優勢。另外,法軍的勝利進一步說明了,這個時期的指揮官們為什麼都不願意去攻擊表面上看來很脆弱的小分隊,比如像旺多姆元帥率領的這樣的先遣隊,其背後還有一條河,也說明了指揮官為什麼願意去攻擊表面上看來危險的陣地。
歐根親王再一次嘗試了繞過法軍,但也失敗了,於是退回去佔領曼托瓦附近的冬季營地。然而,當歐根親王向東行軍準備奪占曼托瓦地區時,旺多姆元帥也尾追過來。接近曼托瓦地區時,法軍向南搶佔了曼托瓦北側比較富饒的地區,迫使親王率軍到加爾達湖西側十分貧瘠的地區過冬。旺多姆元帥雖然成功地阻止了親王對薩瓦公爵的增援,但親王的種種增援努力也極大地消耗了元帥的精力,使其不能有更多的兵力去圍攻都靈城。歐根親王曾恰當地描述意大利北部的戰役行動:「這既不是一場領地征服戰,也不是為建立冬季營地,而是一場相互牽制的戰爭。它使法軍為此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為,法軍在意大利不得不始終保持一支8萬人的兵力,而帝國軍隊卻只有4萬人。」歐根親王明白,法國在意大利有著傳統的利益要求,只要法國仍控制著意大利北部,這個地區就永遠不會有和平。
1705年秋天,意大利的戰局對歐根親王極為不利。軍隊不能及時得到軍餉,為此他曾給皇帝寫信:「士兵們強忍著體罰,我不得不在嚴肅軍紀和寬厚仁慈之間做出選擇。」在冬季來臨時,他又向皇帝報告說:「我們的部隊已近崩潰,戰馬疲憊不堪,部隊都快要沒有立足之地了。敵人卻正在我們的前面重新調集兵力。另外,威尼斯共和國宣稱,如果我們不馬上從他們的領土上撤出去,他們就要向我們宣戰了。」1706年4月,歐根親王自己離開了意大利戰場,旺多姆元帥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襲擊了帝國軍隊的冬季營地,並將帝國軍隊重新趕到了山區。在這次交戰中,包括逃跑開小差的人員在內,帝國軍隊損失了近1萬人。5月中旬,法軍開始圍攻都靈。為了保障大軍安全渡過阿迪傑河,以及防備帝國軍隊對攻城行動的騷擾,旺多姆元帥指揮法軍在都靈東側150英里處修築防禦工事。如果法軍攻佔了都靈城,那麼,它不僅可以迫使薩瓦公爵退出戰爭,而且還可以牢牢控制住意大利北部地區。
5月中旬,歐根親王率領3.8萬人去迎擊旺多姆元帥以及他用於防守阿迪傑河的4萬法軍。出發前,歐根親王在威尼斯境內等候著援軍的到來,他盡最大努力以避免當地居民對他的駐紮產生反感。他給皇帝約瑟夫一世寫道:「我在部隊中發佈了十分嚴厲的軍紀,以防發生意外;沒有一名士兵敢動果園里的果子,居民收割的莊稼沒有一點丟失。相反,法軍在此駐紮時,曾大肆掠奪居民的財物。」帝國軍隊的秋毫無犯和法軍的瘋狂掠奪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當地的威尼斯人對帝國軍隊的駐紮沒有採取任何敵對行動。法軍的這種壞名聲,使其在對德戰爭中也嘗到了苦頭,由於當地居民不堪忍受過重的戰爭特別稅,紛紛遷到了外地。
7月初,歐根親王留下部分兵力在維羅納地區,成功地欺騙了法軍,使其誤認為親王要在阿迪傑河上游過河。事實上,歐根親王卻率軍秘密地沿河大踏步地向南並向東行進,在絲毫沒有遭到法軍抵抗的情況下安全渡過了阿迪傑河。過河後,歐根親王沒有轉而向西,而是率領他的2.7萬人繼續向南機動,渡過了波河。此時,為了挽救法軍在拉米伊的敗局,路易十四國王急調旺多姆元帥去尼德蘭戰場,意大利北部戰區的法軍交給國王年輕的侄子,缺乏作戰經驗的奧爾良公爵指揮。公爵一上任,立即對歐根親王的秘密機動作出了反應,抽調圍攻都靈城的部隊前來增援,並回防明西奧河。他用3萬兵力防守明西奧河,另派3萬兵力攔阻波河南側正向西挺進的帝國部隊。然而,當歐根親王留在維羅納的那部分兵力趁機向前機動時,奧爾良公爵擔心失去明西奧河防線,將他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波河以北。歐根親王則趁機率軍繼續在波河以南迅速向前機動。結果,年輕的奧爾良公爵甚至連明西奧河防線也沒保住。假如是足智多謀、老謀深算的旺多姆元帥,歐根親王絕不會如此容易得手。
奧爾良公爵意識到,攔阻歐根親王率軍增援都靈城的最後希望只有寄托在斯特拉代拉。在這個地方,亞平寧山脈幾乎延伸到了波河河岸。為阻止歐根親王的部隊通過,公爵派出了一支7000人的步騎混合先遣部隊,冒著意大利夏季炎熱酷暑,快速行軍以搶佔有利陣地。為提高行軍速度,讓步兵乘坐四輪馬車前進。歐根親王則採取中速前進,且由於天熱,部隊只在晚上行軍。當得知公爵派出了一支先遣部隊正急行軍後,他也率領他的7000士兵飛速前進,同時也派出一支先遣部隊,全由騎兵組成,由他親自指揮。歐根親王的先遣部隊在斯特拉代擊敗了法軍,親王則率領主力迅速越過斯特拉代,並繞過法軍防守的要塞,在都靈城附近與他的堂兄——薩瓦公爵會合。奧爾良公爵則率領大部法軍尾隨其後。
然而,歐根親王的這次機動,卻與早些時候在意大利拉鋸戰中的機動有著明顯不同。像是一次襲擊行動,歐根親王率軍只是穿過了整個意大利北部地區,並未去奪占法軍防守的要塞和大部領土。他的這次戰役行動是非常漂亮,也是相當精彩的,但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行軍去增援被圍困的都靈城守軍。如果不能因此解救都靈城,那麼,他所有的行動只能說是使法軍驚慌失措,而並沒有其他任何意義。
歐根親王成功地吸引了法軍的行動,率軍快速地到達都靈城附近與法軍對陣。法軍共有8萬兵力,而帝國聯軍方面,在要塞內防守的兵力有1.5萬人,用於解都靈之圍的兵力為4.2萬人。聯軍此時也遇到了解救被圍攻之城的同樣問題,即圍攻都靈城的法軍在城市外圍修築了一道防禦工事。圍城者佔據這道環形築城工事陣地,有著防禦作戰的優勢。正因如此,一支龐大的法軍在兩年後解救里爾城時遭到失敗。要解救都靈城,歐根親王的兵力數量還不佔優勢,其難度就更大了。由於法軍呆在環形防禦工事內,所以,要想解都靈城之圍,聯軍必須實施進攻。經過一番偵察之後,歐根親王發現,在都靈城西側有一段法軍沒有很好修築工事的地方,其防守較弱。法軍認為這一段是敵人不可通過的。於是,歐根親王以一部分兵力在城東實施攻擊,以吸引法軍的注意力,並讓守軍派一些民兵從內威脅法軍,自己則集中大部兵力對法軍防禦較弱的西側實施猛烈攻擊。
歐根親王集中了4萬人馬向法軍8千至1萬的防禦部隊發起了猛攻。他將步兵部署成兩線,步兵後面跟著騎兵,也成兩線部署。都靈城守軍的正規部隊從背後向法軍進行了襲擊,在此行動的牽制下,歐根親王迅速在城西側法軍未修好築城工事的地段突破了法軍防禦。增援西線的法軍援軍趕來了,但在他們相繼到達過程中均被歐根親王的部隊逐一消滅了,法軍全線崩潰。此次交戰,法軍損失了1萬人,帝國聯軍只損失了3千多人。法軍在潰退途中,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直接逃回了法國,而沒有向米蘭方向以及向意大利北部仍在法軍的控制之下的大片地區。歐根則乘勝前進,俘獲了法軍在意大利的剩餘守軍。1707年3月,路易十四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達成協議,遣返了法軍的被俘人員,大約有2萬人。
歐根親王率軍征戰的徹底勝利,粉碎了旺多姆元帥的信念,認為法軍有「多道防禦陣地可以有效阻止歐根親王率軍增援都靈城夢想的實現。」儘管機動途中,天氣炎熱,水源稀少,物資供應匱乏,歐根親王仍然率軍以每天15英里的速度遠程奔襲了240英里。但僅有成功的機動還不足以解都靈之圍。因為,法軍不但有足夠的兵力控制著都靈城周圍地區,以給他們提供充足的後勤供應,而且,也有足夠的力量對付歐根親王的救援部隊。另外,法軍在都靈城的東部還有大片的戰爭基地,足以繼續保證其控制意大利的大片領地。然而,都靈戰役的勝利,沒有遠距離的行軍是不可能的。都靈戰役的勝利在解救被圍之城的作戰中寫下了光輝的一筆。法軍失敗後不是向東退回到他們控制區,而是向西逃回了法國,帝國軍隊因此佔領了意大利北部地區,這是影響戰役結局的決定性因素。法軍在阻止歐根親王軍隊前來救援途中所犯的錯誤,以及在都靈城外圍防禦工事的構築上出現的漏洞,都為歐根親王奪取戰役的勝利提供了可能。當然,不管怎麼說,歐根親王能夠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擊敗強大的對手,確實展示了他非凡的指揮才能。他的戰略風格是,機動誘敵,使敵出現防守上的漏洞,借此繞過敵人;在戰術層次上也同樣,他也像馬爾伯勒公爵一樣,以一部兵力在都靈的東側牽制敵人,自己則集中主要兵力攻擊敵人防禦較弱的西側。總之,卓越的指揮才能和獨特的領導藝術,使歐根親王周密的計劃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