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五胡亂華」和蒙古人「初夜權」的真相

「五胡亂華」和蒙古人「初夜權」的真相

  漢族的祖先是華夏族,而華夏族的始祖是黃帝和炎帝。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華夏族。早期華夏族分為許多部族,分佈在不同的地方。華夏族的華夷之辨相當嚴格,華夷不雜居,而且矛盾尖銳,除了極少數統治者出於政治需要與戎狄通婚外,華夏族人是不會與外族人通婚的。所以華夏族血統一直保持純正。漢朝闢土開疆,而華夏族也因為漢朝的赫赫威名而改名漢族。漢朝和唐代對外的和親政策是將漢族女子嫁給外族統治者,而不是迎娶外族女子,所以不會亂華夏血統。絕大多數漢族人都是族內通婚,因此在漢朝和唐代,漢族人都保持著純正的華夏族血統。
  西晉末年,許多韃靼民族內遷,出現「五胡亂華」的局面。但動亂的是局勢,並非婚姻情況。韃靼民族統治者殘酷壓迫漢族人民,民族矛盾極其尖銳,不同民族是不可能通婚的。雖然北魏孝文帝主張與漢族的士族(漢族之地位高貴者)通婚,但士族在漢族人口中只佔極少數,且多遷於南方,與北朝對立,當然不會與北魏通婚,而北方之漢族人在鮮卑族殘暴統治之下,也絕對不願與敵對民族通婚。所以與鮮卑人通婚的漢族人極少之少。而鮮卑著漢服、習漢文,雖然接受了漢族文化,但並未因此而被看成漢人。相反,孝文帝的改革是為了使鮮卑人更加強大,從而使鮮卑族的統治長治久安,而不是要成為漢人。孝文帝之後北魏又經歷了幾代皇帝,後來分裂為東、西二魏,鮮卑族仍然存在,並且長期與南方的漢族和北方其他韃靼民族發生頻繁戰爭。東、西二魏滅亡後,鮮卑族在北方長期的各族仇殺中喪失大量人口,瘟疫流行又導致大批人死亡,戰亂使人流離失所,曾經強大一時的鮮卑族就這樣消亡了。這個民族的一半以上的人口死亡,剩下的分散到各處,或與其他韃靼民族融合,或與漢族融合,或形成新的民族。所以真正與漢族的融合的鮮卑人其實是少數,而以漢族人口的絕對優勢,鮮卑人融入的血統早就被漢族的華夏族血統淡化得無影無蹤了。
  在民族矛盾極其尖銳的南北朝、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不同民族之間的通婚都是極少的。滿洲人更是明文禁止滿漢通婚。極少的外來血統無疑是滄海一粟,被佔有人口絕對優勢的漢族的華夏族血統淡化得無影無蹤了。因此在這些朝代,漢族人都保持著純正的華夏族血統。任何長期與漢族為敵的靼韃民族不是被迫遷徙出東亞大陸就是被滅絕。匈奴之後,繼之而起的分別有羯族、鮮卑、氐族、羌族,他們在北方各領風騷幾十年,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在這漫長的戰亂中,每一個民族的興盛與衰弱,都離不開血腥暴力的屠殺,都伴隨著無數生命的消亡。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亂世故,二者皆難保,作為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族百姓,他們在異族的統治之下命如螻蟻,隨時隨地的可能身遭不幸。羯族建立的後趙有一條規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在這條鼓勵搶劫的法律條文之下,不要說普通百姓,就連後趙漢族大臣也常常被搶的狼狽不堪。雪上加霜的是,十六國的暴君昏君層出不窮,蝗旱水澇頻繁,所以天災人禍之下,北方漢人幾十年中幾乎損失殆盡!
  胡族之間的屠殺更是極端野蠻殘酷的!!例如,拓拔鮮卑對慕容鮮卑極端殘酷的滅族屠殺,慕容先輩對段先輩,宇文先輩的屠殺,鮮卑對氐,羌等族的屠殺,例如,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宋盱眙城,寫信給宋大將臧質說:「現在攻城的兵士,都不是我鮮卑族人。城東北是丁零族和胡人,南面是氐族、羌族。如果丁零兵士死掉,正可減少我大魏常山趙郡一帶的賊人(丁零族常依常山、趙郡的群山叛亂);胡族兵士死掉,并州賊就沒了(胡人愛占并州一帶反叛);氐人、羌人士兵死掉,關中賊可以滅掉(氐、羌兩族雖國家已滅,族屬繁盛,廣居關中)。愛卿你如果替朕殺光他們,倒幫了我的大忙。」胡族之間的互相猜忌和殺戮可見一斑!!還有金國對蒙古的「三年減丁」政策,後來蒙古人把黨項,女真,契丹人都殺的差不多了。其實如果說起來,現代漢族的血統還是很純正的,因為那些融合進來的民族的人口基數實在是太少了可以說就像大海裏的一滴水一樣,對大海沒有任何的影響,不像日本人和朝鮮人一樣,現代科學已經證實了日本人是世界上血統最雜的民族,有著漢族,朝鮮族,蒙古族,甚至是印度人的血統所以是雜交民族。
  蒙元和滿清入侵中國後,對漢族婦女進行慘無人道的姦淫.而蒙古人對中國婦女的初夜權更是漢民族的奇恥大辱,由於當時沒有現在先進的DNA技術,為了保存自己的種族的完整性,漢族人無可奈何的發明一種方法,就是將被姦淫的婦女生下的第一胎摔死.
  所謂的「五胡亂華」和蒙古人「初夜權」的真相就是如此,所謂的「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民族融合論」是極端噁心和無知無恥的.殊不知,中國歷史上不論是漢族王朝,還是胡族王朝,都是搞「胡漢分治」的,例如清朝時期在北京,青州,成都,荊州,福州,廣州,杭州,鎮江,南京等地的所謂「旗城」或者「滿城」,就是「胡漢分治」的例另外,現代的基因人類學也使「民族融合論」的濫調子徹底破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