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閒話中國人 有面子就吃得開

閒話中國人 有面子就吃得開

面子的最大實惠,是有面子就吃得開。

面子是中國人社會交往中的「通行證」。有了它,就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化難為易,左右逢源,甚至化敵為友,化險為夷。

比如林沖得罪了高太尉,無端地被判發配滄州。初進牢房時,被差撥罵了個狗血噴頭。及至亮出柴進書函,差撥立馬變成了「哥們」,說道「既有柴太官人大書札,煩惱做甚?這一封書直(值)一錠金子。」看來,面子也是明碼實價的。柴大官人一封書信就值一錠金子,要是親自出面,那還得了?

其實,不但江湖,便是官場、商界,但凡是人的圈子,面子都是打通關節的法寶。

其實面子足夠大,那麼,別人見不到的,你見得到,別人辦不成的,你辦得成,甚至刑律王法,也可以通融。往往是,一件天大的案子,有關部門正要雷厲風行徹底查辦時,一個「有頭有臉」的人出「面」了,於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千斤化作四兩,一風吹個乾淨。」

  實在通融不了,也不會當面硬梆梆地頂回去,或者會多少給點小小的通融,比如打板子時打得輕一點,分配牢房時分得好一點。相反,如果沒有面子,那麼,你到衙門裡去辦事,見到的便多半是一張公事公辦的「冷面孔」,要辦的事也是能拖就拖,先放半個月再說。所以人們常說:「十個公章,不如便條一張。」

而中國人一旦要出門辦事,謀生啦,求職啦,打官司啦,便總要請有面子的人,寫幾封介紹信(古時叫「八行書」)揣在身上,以免到時候吃癟。面子如此神通廣大,豈能說它不是實惠?

何況面子還能生面子。

面子生面子的事,歷史上很多。比如一個人做了大官,那麼他的母親、正妻,便可以討一個封號,成為「誥命」;他的子弟,則或可以「任子」,或可以「襲爵」。任子,就是可以保舉子弟為官;襲爵,自然就是讓子侄承襲官位了。即便不能任子襲爵吧,至少也有光可以沾,這就叫「封妻蔭子」。連帶已經去世的祖宗,哪怕先前再寒酸的,也大大地體面起來。祭祀的規格,自然跟著升級;家族的祠堂,往往也要重修,這就叫「耀祖光宗」。甚至只要中了秀才,也能「光耀門庭」,不但父兄妻子,便是本家、鄰居、鄉親,也理所當然地跟著有面子。

這也不奇怪。面子既然是面子,當然就會有「覆蓋面」。一個人的面子愈大,其「覆蓋面」也就愈大。近一點的,七大姑八大姨,姐夫妹夫小舅子,都跟著沾光;遠一點的,族人鄉黨,後代子孫,也受其蔭庇。當然,反過來也一樣。一個人丟了面子,則與之相關的其他人,也難免要跟著丟臉。所以,一旦發生「侵面事件」,奮起力爭的,也就往往不只於丟面者本人。

面子的這一性質或功能,真可謂「造福全人類」。因為自己沒有面子的人,只要有關係,或扯得上關係,也可以借面子來打通關節,或用來做吹噓的資本。

你想,誰還沒有個三朋四友、鄉里鄉親?誰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還能沒個體面的祖宗?「文價早歸唐吏部,將壇今拜漢淮陰」,有韓愈、韓信這一文一武兩個大人物,普天之下姓韓的,豈非都很榮耀?

趙高的名聲不好,就說趙匡胤;李蓮英的名聲不好,就說李世民。甚至外國人也可以拉扯進來,比如姓高的,便可以說高爾基是「吾家爾基」。

實在找不到體面的同宗,還可以拿老師和朋友來說事,比如自稱「胡適之的朋友」、「齊白石的學生」。沒上過他們的課?那總讀過他們的書吧?這就可以稱為「私淑弟子」。私淑,是只要內心景仰就可以的。比如孟子並不得從學孔子,仍算是孔子門徒,就因其「私淑」之故。這就沒有譜,人人都可以沾光了。

這很可笑,也靠不住。但面子是只講「面子」不講「理」的。只要扯得上關係,就有面子。魯迅先生舉過一個例。一個小人物,忽然有一天很興奮地對眾人講,某某大人物和我說話了。眾人羨慕。問他和你說什麼?該小人物答曰:他說「滾!」

這當然也很可笑。但可笑歸可笑,揭示的道理卻很深刻,那就是:任何面子,都只存在於一定的關係之中。

和有面子的人有關係,就有面子;和沒面子的人有關係,就沒面子。總之,一個人面子的大小有無,要由別人、由他和他人的關係來決定。其中,量級大的一方,總是決定著量級小的一方。所以,一個人,如果面子夠大,那麼,他就有資格決定別人面子的大小,甚至是否有面子,也就是說,面子有時也是一種權力,至少是決定面子,或授予、剝奪面子的權力,當然也是實惠。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