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希臘方陣的變形—楔形陣

希臘方陣的變形—楔形陣

  傳統希臘長矛陣戰術講究陣線平推進攻,兩軍接陣以後就發展成為互相推擠的混戰,結果往往是對陣一方因為精疲力竭而陣形瓦解,導致失敗。這種打法跟角力類似,毫無謀略可言,兵力優勢,體格健壯往往可以決定勝負。埃帕米農達在盧克特拉戰役中,利用斜線次第進攻一舉擊敗強大的斯巴達軍隊,首次改革了希臘方陣戰術。
  此戰埃帕米農達率領的底比斯軍隊有重裝步兵6千人,輕裝步兵1500人,騎兵1千人;斯巴達軍隊由國王克裡翁布羅托率領,有重裝步兵1萬人,輕裝步兵1千人,騎兵1千人。底比斯軍隊不但兵力處於劣勢,而且士氣不高,因為斯巴達重裝步兵在希臘首屈一指。斯巴達軍隊擺出傳統的8行縱深的方陣,克裡翁布羅托親率700衛隊在右翼遠端。埃帕米農達將6千重裝步兵分為4個方陣各轄1500人,中央和右翼的3個方陣只有4行縱深,最左邊的方陣卻有50行縱深。兩軍都把騎兵部署在兩翼提供掩護。斯巴達軍隊率先發起進攻,整個陣線穩步前進,經過河道向坡上的底比斯陣線逼近,埃帕米農達看到敵軍已經前進到距離200米的地方,下令出擊。兩側的騎兵先衝下坡去同斯巴達騎兵激戰,很快將其擊潰;左翼50行縱深的方陣率先前進,然後右面的3個方陣依次出發,形成一條斜線。這樣當左翼方陣接敵的時候,其他方陣還拖在後面。色諾芬記載道,底比斯左翼50行縱深的加強方陣借助地勢衝進斯巴達國王克裡翁布羅托親率的右翼方陣,如同一艘戰艦攔腰撞擊敵艦,斯巴達方陣頓時土崩瓦解,克裡翁布羅托力戰而死。此時斯巴達陣線其它方陣正等待對面底比斯步兵的進攻,只能坐視右翼方陣的覆滅,傳統希臘方陣笨拙僵硬的弱點在此暴露無遺。消滅斯巴達右翼方陣以後,底比斯的左翼加強方陣士兵全部右轉,開始攻擊斯巴達陣線暴露的側翼,而其他底比斯方陣此時也陸續接敵,會同左翼方陣兩面夾擊,一個接一個地擊潰斯巴達陣線的各個方陣。
  此戰埃帕米農達運用了在局部集中優勢兵力的戰術原則,梯次配置兵力,創造了兩面夾擊敵人的機會。這是希臘方陣戰術300年來出現的最革命性的創新。菲利普統一希臘的凱羅尼亞戰役就借鑒了埃帕米農達的斜線戰術,但推陳出新,步騎協同進攻一舉擊敗雅典、底比斯聯軍。據說一戰時期的施利芬計劃的策劃者施利芬也是從楔形陣受到啟發,而制定的一翼突擊的,類似於翻轉門的計劃。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