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布維拉戰役之半島戰爭最血腥的戰役之一
1811年5月16日,為防止法軍援助對巴達霍斯的包圍,法帥蘇爾特試探攻擊聯軍(32000人,其中英軍7000人);發動奧布維拉戰役(Battle of Albuera)為打破英軍的包圍,法軍擊潰了西班牙軍隊組成的聯軍右邊的防線,但對訓練有素的英軍步兵的攻勢卻被挫敗,法軍在損失了8000人後撤退,而聯軍的損失為7000人。
(蘇爾特攻擊縱隊與翁薩亞斯山後坡戰法)
貝里斯福德的部署
英國貝里斯福德與西班牙參謀長布萊克(Joaquín Blake y Joyes)預期蘇爾特攻擊沿公路通過奧布維拉高,那裡的山線是在最低,並在法國的成功將分裂盟軍軍隊的一半。
因此,他安排他的英國軍隊背後的村莊背後的山丘。 左邊是漢密爾頓的葡萄牙師,與科爾(Cole) 的儲備師和奧特韋旅騎兵的側翼。
該中心的盟軍線,背後的村莊,是由威廉斯圖爾特的第二師。 右翼是布萊克組成的西班牙部隊。
在最右邊是洛伊的騎兵。 奧布維拉城的由兩個營的KGL德國步兵駐守。 主要的盟軍部隊隱藏在背面的丘陵線。
蘇爾特的計劃
拿破崙認為貝里斯福德可能不超過9000英國和6000葡萄牙軍隊,而蘇爾特決定25000人就足以席捲反法盟軍。2人都低估聯軍兵力。
蘇爾特認為在南部的布萊克(Blake)西班牙軍仍有一定距離,西班牙軍還沒有到達戰場,因此決定攻擊周圍的反法盟軍右翼,試圖將反法聯軍切斷成兩半。並希望將反法聯軍削減一半,防止布萊克軍到達奧布維拉。
他的計劃是得益於兩個因素 - 奧布維拉以南的山間溪流涵蓋著橄欖樹林,法國部隊可以隱藏其中,奧布維拉河東岸沒有盟軍的騎兵部隊。
法國第五軍團的吉拉德Girard)和加沙(Gazan)作為縱隊攻擊主力, 韋爾(Werlé)師將作為一個儲備師。
戰爭過程
(蘇爾特來襲!!!!)
英國陸軍由於威廉貝里斯福德 (William Beresford)的戰術失誤,命令西班牙參謀長布萊克形成一個新行跨山成直角的主線。
而西班牙參謀長布萊克同意但也沒有按照貝里斯福德的命令,他仍然相信,法國的攻擊將會發生在他的前面。
(法軍突破聯軍右翼~翁薩亞斯、霍頓英西聯軍死命頂住)
此時,蘇爾特派出法國騎兵衝擊英國右側翼,與增援韋爾師的步兵幾乎摧毀科爾伯恩(Colborne)整個旅。
但布萊克派的援軍來得晚,西班牙撤出右側的戰線。 快速部署攻擊的法國騎兵將英西聯軍第1旅和約翰科爾伯恩上校殺的片甲不留,科爾伯恩旅殘部逃往翁薩亞斯師的右翼。
蘇爾特雖然擊破右側的戰線,但西班牙翁薩亞斯(Zayas)師據守高地,努力抵抗,且布萊克派出更多的部隊,以支持翁薩亞斯。因此無法擴大戰果。
而這時趕來佈防的 丹尼爾霍頓(Daniel Hoghton)旅也正面對蘇爾特直屬第五軍團
西班牙的科爾(Cole) 與漢密爾頓(Hamilton)軍則仍在後方。
第一線的丹尼爾霍頓的旅堅守頂住了11000人的法國蘇爾特直屬第五軍團的猛烈進攻,霍頓旅1,651人已經失去了1027人,而法國人也蒙受大約 2000人傷亡。攻擊過後,霍頓脫下帽子時卻遭槍擊身亡。
由於聯軍他們佔據了村子裏的一處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陣地,所以一直受到法軍佔據絕對優勢的炮火襲擊和牽制。
霍頓陣亡後,接任的英格利斯第57步兵團指揮官遭一顆4磅霰彈擊中,該霰彈穿透他的脖子和肩膀,進入他在他的上背部,造成大量失血和劇烈疼痛。
但是在那樣的傷勢下仍然指揮作戰。,躺臥在地,但一直不讓屬下將其抬離火線,而且不停地高聲喊道:“Die hard,fifty-seventh,die hard!(拼死抵住!五七團,拼死抵住!)”
(葡萄牙科爾師擊退法國左翼韋爾師)
法軍攻不破那頑抗的翁薩亞斯師、霍頓軍與英格利斯第57步兵團,最後在科爾師來援,襲擊了法國左翼。法國左翼韋爾師撤退,韋爾師5,600人失去了1,800人。
蘇爾特見久攻不下,撤退過河到奧布維拉以南,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防禦陣地。反法聯軍贏了,但代價慘重。
英格利斯第57步兵團戰鬥結束後,他手下的579人有438人非死即傷。後人把第57團的勇士稱為diehards,意即“拼死抵抗的人”或“頑強的人”。
半島戰爭奧布維拉戰役勝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英格利斯上校(Colonel W. Inglis)指揮的第57步兵團的英勇作戰。
英格利斯的話「“Die hard,fifty-seventh,die hard!」後來成為第57團的座右銘及其後繼合併單位米德爾塞團,1992年編列入威爾士王子皇家團 (Princess of Wales's Royal Regiment)。
顯然,名詞形式diehard是從短語動詞die hard轉化過來的。嗣後,diehard在詞義上發生了貶降,轉而指“頑固分子”或“死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