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秦朝名將蒙恬

秦朝名將蒙恬

  蒙恬,秦朝時名將,今臨沂市蒙陰縣人。祖居齊國,祖父蒙驁、父親蒙武皆為秦名將。蒙恬曾受命率軍北擊匈蒙恬奴,使匈奴聞風喪膽。後為增加邊防,他連接燕、趙、秦5000餘里舊長城,並修築北起九原(內蒙古包頭西北)、南至雲陽(陝西淳化西北)的直道,構成了秦朝北方漫長的防禦線。秦始皇死後,胡亥繼位,蒙恬和其弟蒙毅為權奸趙高誣陷至死。
  蒙恬少年習刑獄法,擔任過審理獄訟的文書。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中國的北方一直活躍著一個善於騎射凶悍無比的民族——匈奴,他們利用中原戰亂之機,不斷騷擾北方各國。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佔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著秦都咸陽的安全。成為整個帝國最後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時,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將北擊匈奴,這就是名將蒙恬。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蒙恬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一舉收復河套、陽山、北假等(內蒙古)地區。使匈奴望風而逃,遠遁大漠。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
  大一統的中國剛剛締造的時候,蒙恬沒有機會去享受一個開國功臣應得的榮華,而是肩負著更艱巨的北定匈奴使命。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一。正當咸陽城裡歡慶勝利的時候,秦國北部邊境傳來匈奴頻繁騷擾並大舉南侵的消息。匈奴軍隊殺人放火,搶劫牲畜財物,邊疆人民苦不堪言。這時,秦國剛剛統一,人心思定,軍民厭戰。蒙恬不顧連年征戰的辛勞,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復河套一帶。
  面對匈奴的挑釁,秦始皇選擇了蒙恬領兵出征。這裡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時代的蒙恬長年在北方邊境守衛,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這是那些長年征戰中原的老將們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軍裡最富有進攻精神和野戰能力的將領,秦朝其他將領打的多是中原地區的攻堅戰,對於塞北草原上與匈奴的野戰並無多少經驗。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領30萬能征善戰的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邊關。紮下大營後,他一邊派人偵察敵情,一邊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戰,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散草原。
  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發了最具決定性的戰爭。蒙恬跟匈奴人在黃河以北,進行了幾場戰爭,匈奴主力受重創。最後匈奴人被徹底打敗,向無限的北邊逃竄。史書上記載:匈奴人向北(逃竄)七百多餘裡。 蒙恬並沒有辜負眾望,一戰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飛魄散。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佔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
  在蒙恬打敗匈奴,拒敵千里之後,他帶兵繼續堅守邊陲。蒙恬又根據用險制塞以城牆來制騎兵的戰術,調動幾十萬軍隊和百姓築長城,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防護城牆連接起來,並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隴西的臨洮(甘肅岷縣),東至遼東(遼寧境內)的長達五千多公里的萬里長城,用來保衛北方農業區域,免遭遊牧匈奴騎兵的侵襲。蒙恬在修築萬里長城的壯舉中,起了主要的作用,這延綿萬餘裡的長城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寶。
  同時,蒙恬沿黃河河套一帶設置了44個縣,統屬九原郡。還建立了一套治理邊防的行政機構。又於公元前211年,發遣三萬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帶墾殖,發展經濟,加強軍事後備力量。這些措施對於邊防的加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外,蒙恬又派人馬,從秦國都城咸陽到九原,修築了寬闊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閉塞的困境。這不但加強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對於調動軍隊,運送糧草器械物資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風風雨雨、烈日寒霜,蒙恬將軍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受到秦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秦始皇游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中車府令趙高這時得寵於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於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為太子。因早先趙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執法,引起趙高對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舍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於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佈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譭謗胡亥,胡亥於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嬰力諫,認為不可誅殺蒙氏兄弟。胡亥不聽,殺蒙毅。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
  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負成王上朝,曾斷指起誓忠心為主,終於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長大,卻聽信謠言,周公旦被誣逃往楚國。後來成王終於反悟,殺了進讒言的人,請回了周公旦。所以《周書》上說:『君王辦事要反覆考慮,』我蒙氏一家對君王忠心無二而反遭斬殺,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謀亂,內部傾軋的緣故。周成王犯了錯誤而能改過自新,終於使周朝昌盛;夏桀誅殺關龍逢,商紂誅殺王子比干而不後悔,最終身死國亡。所以我認為犯了過錯可以改正,聽從勸諫可以覺醒。反覆考慮是聖君治國的法則。我的這些話,並不是求得免罪,而是準備為忠諫而犧牲,希望陛下為天下萬民著想,考慮遵從正確的治道。」。
  使者說:「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皇上。」。
  蒙恬喟然長歎道:「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啦,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裡,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藥自殺。
  蒙恬的死因追溯:其一、蒙恬的弟弟蒙毅深受秦始皇寵信,位至上卿(高級執政官)。蒙毅法治嚴明,從不偏護權貴,滿朝文武,無人敢與爭鋒。某日,內侍趙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卻被秦始皇給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心病。其二、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鞏固其政治統治,施行嚴酷的暴政。秦始皇大舉焚書坑儒,他的長子扶蘇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聽,反而把他貶到邊關,讓他監督蒙恬守衛邊疆。 從此,扶蘇和蒙恬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扶蘇初到邊關,甚為苦悶,蒙恬勸告他說,既來之則安之,守邊也很重要。扶蘇感到蒙恬待他誠懇熱心,便安下心來協助蒙恬訓練軍隊。兩人甚是投機,便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這為蒙恬的含冤而死埋下了伏筆。趙高擔心扶蘇成為皇帝以後,蒙恬會掌握大權,於是欲除之而後快。
  對於蒙恬之死,司馬遷在《史記》中歎道:「蒙氏秦將,內史忠賢。長城首築,萬里安邊。」、「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強諫,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蒙恬之於秦朝的赫赫戰功,之於長城的豐功偉績,讓人感歎萬千。唐太宗也曾對臣僚說:「朕欲上比堯舜,不使冤案現於本朝。各位不妨說說,古代哪一將相死得最冤?」當時在場的有丞相房玄齡、諫議大夫魏徵等人,或答:「白起」(戰國時秦將);或說:「伍子胥」(春秋時吳將)。聽罷臣僚們的議論,太宗搖搖頭說:「朕觀最冤的是蒙恬。」對於北擊匈奴,《史記》中曾記載:「秦以戰車開路,箭矢如蝗,步騎大軍隨後掩殺,匈奴大潰。」
  對於今天的人,歷史就是一張寫滿字的紙,一切都已寫成,無可更改;但對於古人來說,歷史卻是他們的將來,他們的決定就可以影響歷史。忠君儒雅的性格,決定了蒙恬最終的選擇,同時也注定了後來的歷史。但後來的歷史並沒有忘記這位愛國將領的豐功偉績,至今人們還記住了他除去帶兵打仗以外的才能。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對後世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位封建王朝皇帝秦始皇,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秦朝制定的某些律法至今沿用。然而一個強大的王朝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迅速滅亡的呢?這也成了我們關心的課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