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公元267年李密作《陳情表》

公元267年李密作《陳情表》

  西晉泰始三年(267)晉武帝立太子,李密被征為太子洗馬,詔書多次臨門,郡縣官員屢次逼迫,他為此上《陳情表》。李密(224~287),晉初散文家,字令伯,一名虔,為武陽(今四川彭山縣)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自幼由祖母撫養,曾在蜀漢為官。在此表中,李密述說了祖母劉氏年邁體弱,「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狀況,而家中只有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因而暫時不能應詔。文章中作者將自己的處境和祖孫間深厚真摯的情感寫得哀婉淒惻,催人淚下。而文章的語言精妙傳神,極具感染力,許多語句流傳後世變成成語,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等等。晉武帝讀罷此文,極為感動,下令讓郡縣供李密祖母秦膳。直到劉氏去世,李密服喪滿,他才應徵為太子洗馬,尚書郎,後出為地方官。由於李密自恃才高,常期望內調陞遷,因為難以如願而心懷怨恨,終被免官。
  《陳情表》為西晉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暢達。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
  《陳情表》,西晉人李密所著,是他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請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暢達。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三國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採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李密早有孝名,據《晉書》本傳記載,李密奉事祖母劉氏「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後進。」武帝覽表,讚歎說:「密不空有名也」。感動之際,因賜奴婢二人,並令郡縣供應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終養。南宋文學家趙與時在其著作《賓退錄》中曾引用安子順的言論:「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隱士安子順世通雲。此三文遂被並稱為抒情佳篇而傳誦於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