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趙匡胤的「臥榻」之側:幽雲十六州成為宋朝死穴

趙匡胤的「臥榻」之側:幽雲十六州成為宋朝死穴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當年「陳橋兵變」,趙匡胤33歲,改國號為「宋」。原因是,在此之前,趙匡胤所領歸德節度使的藩鎮在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趙匡胤做了皇帝以後,保留了不少當年風風火火闖九州時的習慣。有一次,趙匡胤在禁中後苑打麻雀玩,一個臣子聲稱有急事求見。趙匡胤立即接見。誰知,來人東拉西扯,講的沒有一件急務。皇帝不高興了,責問他為何謊稱急務求見?那人說:至少比陛下打麻雀急。趙匡胤大怒,抄起那把著名的柱斧就打。結果,打掉了人家兩顆牙齒。來人不聲不響地將兩顆牙齒揀起來,裝進口袋。趙匡胤窮凶極惡地問:「怎麼著,你還想告我不成?」那位臣子回答:「臣子我不能告陛下,但自然會有史官書之。」趙匡胤愣住了。隨後,相當誠懇地道歉,並拿出不少金銀珠寶來賄賂這位官員。一般說來,大凡對白紙黑字還能夠心存一點敬畏的人,就不大會壞得特別出格。對趙匡胤似乎至少可以作如是觀。
  這種故事很有一些江湖好漢的味道。趙匡胤當皇帝後,仍然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同的是,此時他出手的物件,已經變成了五代十國中其他那些國的國君。最能體現趙匡胤這位好漢英雄霸道性格的舉動,就是對南唐的征伐。
  南唐政權曾經長時間在宋朝面前奴顏婢膝,以求苟延殘喘。但是趙匡胤在準備完成後,還是毫不猶豫地發動了消滅南唐的戰爭。戰爭開始後,南唐後主李煜派去使節質問趙匡胤:南唐有什麼罪過,要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對待。趙匡胤毫不掩飾地說出了那句直到今天還左右著許多中國人頭腦的著名格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這句話,道出了中國帝王政治文化傳統最真實的內涵,那就是實力加暴力原則,也由此奠定了大宋帝國立國的基本國策。
從時間上看,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帝國之一,其壽命為319年,僅次於漢朝的400餘年。從空間上看,在中原地區形成的所有大一統帝國中,大宋帝國是土地面積最小的一個。從經濟文化的情況來看,大宋帝國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發展的巔峰。但它同時又是中國歷史上所有大一統帝國中,最為「積貧積弱」的一個。國家財政上的窘迫如影隨形地伴隨著帝國的所有時期。這種看起來完全矛盾的狀態,其根源,都可以在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臥榻」情結中,尋找到答案。
  客觀地說,有一個重要的歷史原因所形成的地緣因素,造成了大宋帝國相當大程度的先天不足。這就是燕雲十六州的割讓。

西元936年,後晉的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皇帝,以感激他對自己的大力扶持。燕雲十六州所轄的土地全部面積差不多為12萬平方公里。它實際上囊括了當時中國東北部與北部地方最重要的險關要塞與天然屏障。這一地區的喪失,使本地區的長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華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
  作為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趙匡胤完全瞭解燕雲十六州的重要地位。但是,出於現實的考慮,他必須先統一中國本土,然後才能積聚力量,考慮奪回燕雲地區。
為此,皇帝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叫「封樁庫」,其職能就是在每年的財政收入中,劃出一定比例的盈餘存儲起來,作為收復燕雲的專項資金,由皇帝本人親自掌握。到西元975年前後,宋朝已經基本統一了中國,趙匡胤底氣十足,躍躍欲試。可惜,他49歲正值英年就死掉了。
  他死後,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趙光義在位時,對遼國發動了兩次大規模征戰,都以全軍覆沒的慘敗告終。就這樣,趙匡胤終於在念念不忘的「臥榻」之側,留下了一隻酣睡的怪獸。
  回到趙匡胤的「臥榻」情結上去,我們就會看到,大宋帝國於開國之初,就整個被籠罩在這個情結的陰影之下。直接的證據是,在帝國最為重要的幾項基本國策上,全部都能看到它的影子。這個心結不停地釋放能量,最終,終於演變成了帝國上述的矛盾狀態。趙匡胤強烈的「臥榻情結」促使他為新生的帝國制定出一整套相當特別的政策。從而,造就出了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大宋帝國。
  在政治上,趙匡胤實行了「三權分立」的制度設計,將過去世代裡由宰相統籌負責的行政、軍政、財政三大權力剝離開,使中央政府由互不統屬的三大部分構成:管理政事的中書省、管理軍事的樞密院和管理財政的三司。其首長們分別對皇帝負責。
  為了防止各級官員們培養起離心離德的力量,趙匡胤在幹部制度上實行了官、職、差遣三相分立的制度。這是一套真正奇異而又複雜無比的幹部制度。簡單說,就是本部門的官員並不一定管理本部門的事務。如中書令是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但是擁有這一官稱的人只意味著擁有宰相的資格和可以領取宰相的俸祿,並不意味著他真的就是宰相了。只有皇帝差遣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他才能算是實際的宰相。這種繞山繞水的幹部制度,常常會使我們在碰到大宋帝國的官職稱謂時,一頭霧水,完全找不到北。比如,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判中書省事這個稱謂,實際表示的是真正的宰相。但在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尚書省副首長兼中書省副首長,然後代理中書省首長。用今天的官制比喻就是:教育部部長並不能實際過問教育部的事務,必須由商業部的副部長兼任教育部副部長,然後再代理教育部部長。這時,只有在這時,他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部部長了。
 據說,太祖趙匡胤設計這麼一套制度的本意,就是要讓官員們統統找不到北。不管你是多高的官、擁有多榮耀的職,只有當皇帝的差遣下來了,才能夠明白自己是什麼東西,致使所有的人對於自己未來可能履行的實際職務都是一片茫然。加上任職時間上,文官只有3年、武官則為4年的限制,造成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只是個臨時工而已。從而,在客觀上增加了大宋帝國官員們利用職權,在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系統中培植自己勢力的難度。於是,自然難以危害朝廷。
  不過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為了適應這套官制的運行,勢必會有一些人有官、有職而沒有差遣。隨著一年年加入官場的新鮮血液的增多,這些閑官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由此生出的一個怪胎就是相當困擾帝國的「冗官」問題。
  北宋帝國的官員,尤其是中、高級官員的俸祿收入,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裡最為豐厚的。這些已經躋身官僚階層的士大夫們,既有錢又有閑,數量相當龐大,肯定是帝國文化素養、消費能力和時尚方面創造力最高的那一部分。於是,他們以自己的存在,全方位地促進了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也就是說,帝國的官製成為有宋一代經濟文化繁榮的巨大培養基之一。
  在中國的皇帝裡,趙匡胤應該算是比較喜歡讀書並且大力提倡尊重讀書人的一類,當然,這也出於抑制武將兵權過重的考慮。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據說,也是被趙匡胤逼出來的。
  趙匡胤有一柄「柱斧」從不離手。那是一個象牙柄水晶頭的斧頭,很名貴,打起人來也很疼。西元967年,當時是宋太祖的乾德五年。當時,君臣幾個人談起年號來,趙匡胤對「乾德」這個年號相當得意。趙普跟著拍馬屁,列舉了幾年來不少好事,然後歸功於趙匡胤改的這個年號。誰知,旁邊站著一位名叫盧多遜的翰林學士,極有學問,而且死看不上趙普。他等趙普特別起勁地拍完馬屁後,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可惜,乾德是偽蜀用過的年號。」
皇帝大吃一驚,馬上命人去查。結真是前蜀的年號,而且是亡國的年號。這一下趙匡胤的羞慚惱怒可想而知。想起趙普這廝身為宰相,卻不讀書不看報,讓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這麼大的一個洋相,真是可惡萬分。皇帝陰沉著臉在那兒運氣,坐了半天,實在還是壓不住心頭的怒火,便招手叫道:「趙普過來。」
  趙普以為要挨那柱斧的揍了,就戰戰兢兢地走向禦案前,只見皇帝拿起御筆,蘸飽了黑墨,在趙普臉上就是一陣亂寫亂畫,弄得他滿臉滿身翰墨淋漓。一邊塗,皇帝還一邊罵:「你不學無術,怎麼比得上盧多遜?」
  從此,大宋宰相趙普受此奇恥大辱,開始發憤讀書。他有一個大書匣,不許別人動。人們只是看到他每天從裡面拿出一本書來讀,但是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書。等到這位宰相死後,人們打開書匣,發現裡面只有《論語》的前半部分。從此以後,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就傳遍天下了。
  在趙匡胤攻城掠地之後,他制定了這些政策制度、祖宗家法。大宋帝國的「鬱鬱乎文哉!」就是在此基地上,成長起來的。趙匡胤和他子孫那個時代是中國經濟、文化達到巔峰的時代,是中國在全世界最文明、最發達的時代。這一切,可能都與它的開國皇帝、好漢趙匡胤的那個「臥榻」情結有關。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