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向豬學習
英國哲學家米爾(John Stuart Mill,一八○六〜一八七三)曾說:「我寧願當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願當一隻快樂的豬。」
其實大家似乎誤會豬很久了,豬也是會思考的,豬是非常聰明的動物,牠的智力僅次於黑猩猩、海豚、大象。豬被汙名化這麼久,實在冤枉;而且,會思考並不意味著一定痛苦,不會思考不表示比較快樂。正面地積極思考,還是可以帶來快樂;換言之,當一位「會思考的蘇格拉底」並不意味著一定要痛苦。林肯說你可以像自己想像的那麼快樂。反過來說似乎也可以:「你可以像自己想像的那麼痛苦。」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一八○三〜一八八二)說:「人類的救贖有賴獨立的思想家導正人們的思想。」真正的智者一定常保快樂。世上最快樂的人,常常是騰不出時間來的,哪有時間去「自苦」?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愛,快樂也是;你可能比蘇格拉底還會思考、比蘇東坡有才華,但你不就是快樂。除非你找到自己的空間,不然你不會快樂。就像「古詩十九首」裡的: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詩的大意是說:人生在世,不足百年,煩惱諸事,頗不值得。既然人生苦短,何不夜以繼日地盡情享樂?此時不樂,更待何時?有些人愚蠢又吝嗇,只是被後人笑,還有一些人四處求仙問道,想永生不死,更是難上加難。
東漢末年,社會黑暗,知識分子要選擇作一名痛苦的智者,還是一隻快樂的豬?詩裡透露出淡淡的苦悶、憤懣與自暴自棄:既然生不逢時,懷才不遇,那就放開一切,及時行樂吧!
現今的失業潮、無薪假、整個經濟不景氣,痛苦指數節節上升。忍耐痛苦比尋死更需要勇氣;於是,考驗一個人、看一個人有沒有勇氣,不是看他敢不敢死,而是看他敢不敢活著面對生命的苦難。
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失望。不論喜不喜歡,你的人生總會一直讓你失望。別人的安慰也許能讓你的心情暫時好一點,但卻無法一下子完全撫平你的傷痛;況且,失望最大的殺傷力在於它讓一個人害怕不前。心裡害怕,那又是另一層次的殺傷力,人們最害怕失去的東西,常常就是因為人們的害怕而失去。
不想失望,人們會先計畫。當然要計畫,但別期望穩贏,天下沒有穩贏的事。當期待落空,這無疑地對一個人的殺傷力是最強的,治療期待落空的傷心和失落,沒有一個方法比立刻升起、打造另一個期待更有效。
有時,須學會不抱太大期望。這也有一個好處:結局會帶給你更大的驚喜。
為今之計,只好努力向豬學習:又快樂,又會思考,而且加一些逆向思考:失望越多越好,多一點失望不是自我毀滅,是逆向操作,把自己的痛覺弄麻痺,麻痺就沒感覺了,痛過頭就不會覺得痛了。所以,讓失望更多一點吧!讓傷痛更深一點吧!這樣才能面對現實——真正的生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