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少得最多 文/郭騰尹
現代人都會設立一個自己的部落格,我的部落格會放自己所寫的文章,也會放在各地所拍的一些照片,除了來訪流量的統計之外,對來訪的人也會有專門的欄位呈現,你可以推薦別人的部落格,也可以看到誰推薦你,輕輕用滑鼠點一下,你很容易到別人家的部落格做客,看看別人家有哪些人來訪,然後一路串連出去,在部落格的世界裡有一個人際網路的強連結,你只要多走出去看別人的部落格,就會有更多的人看到你的存在,只要付出一些,就會有持續性的效果。
這種概念有些像槓桿原理,阿基米德說:「給我一根長長的棍子以及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撐起整個地球。」在時間及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們應該要懂得如何「用最少得最多」,就像許多人喜歡在KTV裡唱周傑倫的歌,殊不知我們每唱一首,做曲的周董及寫詞的方文山都可以因版權而獲利,想想華人世界裡有多少家KTV,這兩位創作者連睡覺都可以在夢裡數鈔票。這是一種有效率的賺錢方式,重點是他們投資做了有價值的事。
這並非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概念。有一次中午外出吃飯,選了一家賣切仔麵的店,店裡的上班族很多,老闆很仔細的記下每一桌所點的內容,只見他熟練的將碗放好,然後開始將專門的、帶著長竹片的小竹簍煮麵器填裝,有的放油麵、有的放冬粉或米粉,算好數量後彼此重疊,一起放在滾水裡涮燙,再一個一個的扣在碗裡,加上高湯及調味料,隨即熱騰騰的端到每一個客人面前。如果最初老闆是煮完一份再煮一份,那麼他絕對沒有辦法增加營業額,更增加了瓦斯成本。那老闆煮麵的方式就是「用最少得最多」的例子。
我們都在努力的工作,更希望未來能離開老鼠賽跑的日子,進入財富自由的快車道。有人朝九晚五的幹活,但是有沒有更省力的做法呢?下面這個故事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差別了:
山裡有一個小村莊,連年的大旱讓村裡的生活嚴重缺水,為了老百姓的生活,村長決定公開徵求可以解決用水問題的方法,並且事成之後給予獎賞,有二個年輕人A與B自告奮勇、承接了這項挑戰。
A君立刻買了兩只大木桶,每天早上他必須很早就起床,走約莫1公里的路,那兒有一口井,將水打回來後,挨家挨戶的送,他不能停止自己的腳步,直到月上樹梢後,他才能完成全村人的用水需求,這種日子必須要日復一日的重覆,就像籠內不斷跑步的老鼠,即使生病了也必須要打起精神來。隨時日過去,這件差事不再像過去般的有趣,村人還是很感謝他,村長也集資給了他一筆不少的錢,但是他很擔心這工作是不是要一輩子辛苦下去,年紀大時不能工作,所有的錢都可能會坐吃山空,甚至如果有一天井突然提早乾涸了該怎麼辦?
B的做法就不一樣了,他做了一份市場評估計劃,幾個月後帶了一個施工隊伍及募集到的資金回來,他決定修築一道水管,接到7、8公里外的天然湖泊。B的水可以24小時供應,與A親自挑水的代價相比,B的價格僅是A的四分之三,而且B不用靠體力,只要把水龍頭打開來,就可以立即滿足村民的需求,這種便利性給了村民更大的信賴,B所花的成本很快就賺回來了。他接著想到本村有這樣的問題,鄰近的村落也肯定會有這種困擾,於是他積極的向鄰村推銷這成功的送水系統,沒多久家家戶戶都從B的引水處接水管到自己的家裡,B賺了更多的錢。不同的是,B創造了一個商業模式,建立了一套系統,而且是可以複製的系統,這也是「用最少得最多」。
剛剛的故事如果到了現代,B應該會把這水過濾後變成包裝水,連過往的旅人都可以花錢購買,如果口味好,還可以成立配送通路,建立自己的品牌後再延伸不同的產品線,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建立系統、發展組織是有價值的事情,如果只是單純的銷售,就像一次只煮一碗麵一樣。而透過人脈的連接,結合共同理念、價值觀的人,就能產生市場倍增的效果。
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哈根達斯及7-11的營運,最成功的是建構了一套系統,從開店的評估、商店的建列、動線的安排到人員的訓練,都有一套完整的作業系統,不管在哪一個國家,都可以維持其品牌價值。而領導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創建正確的商業模式與系統,讓工作中的努力換回更多倍的回報,而這個支點,就能為你槓桿出一生最大的財富。
Action is Power:
1. 了解自己的工作形式與收入,有沒有符合用最少得最多。
2. 我們都擁有同樣的時間,但卻有著不同使用每天每分每秒的方式。
3. 雇用好的員工,就能為老闆的時間產生槓桿作用。
4. 學習是最好的槓桿,而且越早越好。
5. 別只是努力的工作,想想看有沒有更聰明、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6. 試著去找到生活中更多槓桿的例子。
7. 事倍功半與事半功倍,最大的差別就在槓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