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一個家
一個人構不成一個家。不同年齡的人是組成了家的生命鏈。他們永遠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著的,像是大小不一的各種齒輪,相互咬在一起,推動著家的旋轉前進,又不時地發出不同的聲響,這聲響有時是家和諧的交響樂,有時卻是不諧調的雜音。這原因很簡單,對於同一個家,不同年齡的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自然態度和行動也就是不一樣的。
面對一個相同的家,對於孩子是天堂;對於年輕人是旅店;對於中年人是擔子,挑起不輕的一老一小的扁擔兩頭;對於老年人則是課堂,願意把自己一生的經驗都用來教育一大一小兩代孩子。
因此,在家中一般都是這樣的:老人愛嘮叨;孩子愛撒嬌;中年人愛傾訴自己的苦惱和苦楚,比如工資職稱上班路遠車擠菜市場物價上漲……而年輕人往往會對再好的家不屑一顧。
因此,在家中一般都是這樣的:老人孤獨,嫌兒女把自己斷楫殘槳一樣拋在一旁;孩子成為了小皇帝,指天上的月亮不能給天上的星;中年人極愛懷舊,總是緬懷逝去的好時光;而年輕人的目光總是鳥兒一樣在家外面的天地和異性的臉上跳躍,很難長久地停留在家中。
因此,家的門往往是父母,他們把孩子從門口帶進家裡,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幸福感;家的窗往往是孩子,他們給父母從窗外吹來新鮮的空氣,照進明媚的月光。
父母愛把門鎖起來,生怕大灰狼敲開門誘惑自己小紅帽一樣天真的孩子,企望讓孩知道除了學習其他一切都是非分之想,都應拒之門外;孩子則愛把窗打開來,眺望窗外天空中的星星和天之外的世界,如果把門和窗都關得死死的,他們會將牆掏出一個洞,外面的世界永遠比家要精彩。
只是應該注意,再明亮的窗,也需要窗簾,就像再漂亮的眼睛也需要眉毛一樣,那是家的眉毛;有時候需要拉上窗簾,使家和外界隔離,家變成一個獨立的溫馨世界;拉開窗簾,使家和外界握手,家和整個世界融為一體。
一個家,總會出現一個最優秀的孩子,也會出現一個最沒出息的孩子——這是家庭的能量守衡定律。一般而言,作父母的,總是把愛和關心更多的給予後者,所謂好肉不疼癩肉疼——這是父母的特區傾斜政策。
星期天和節日的家,不在室內,應該在戶外。就像是家裡的被褥,在星期天應該晾到戶外去曬曬太陽,星期天和節日都不出門的家,日子會過得和土撥鼠一樣暗淡無光。
星期天,是家的節日。所有人都囚在一起的家,是沒有生氣的家。有了約會,有了期待,有了商店,有了公園,有了遊樂場,有了菜市場,有了丈夫、妻子、有了朋友,有了情人,有了左膀右臂,包括有了小小的磨擦和爭吵……家就有了平常日子裡難有的樂趣和色彩。
只是需要記住:這樣的日子別忘記帶上老人,哪怕老人已經走不動路,推上輪椅也要帶上老人看看戶外的風光,吹拂清新的風,沐浴燦爛的陽光。
同時要記住:雖說爭吵是家中必不可少的鹽,總是吃鹽,太鹹了,也實在讓人受不了;而愛雖說是家中最受歡迎的糖,但也要注意節制,總是吃糖,太甜了,一樣也會讓人受不了。對於一個家,往往有時候夫妻之間潑灑給對方的鹽太多,而給予孩子的糖吃得又往往容易過量。
面對同一個家,無論是誰,長輩還是晚輩,最怕的水土流失,是愛;最怕的是營養過剩,是恨,也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