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萬事休
人至中年萬事休
過去,當翻開一頁日曆,心裡迎接的只是純粹新的一天;而如今撕去一頁日曆,心裡卻多了一份惆悵。一個人如果擁有了這樣的心境,已經無可挽回地步入了中年。
人一旦步入中年,對歲數敏感程度就會與日俱增,引用池莉《熬至滴水成珠》中的一句話說,人生到這個年齡段上,一下子甦醒了,或者說,叫“知春”了。回頭一望,從青年到中年,時光過得如此的飛快。
讓人體悟出了對比:年青時可以無所牽掛、鋒芒畢露,待到中年時,必瞻前顧後,藏愚守拙。人到中年,大都上有老下有小什麼都撇不開,懂得了鍋碗瓢盆,平平淡淡的日子。況且對生活,也能有逆來順受忍辱負重的毅力。生活中的真、善、美、醜、惡,種種的古怪,樣樣離奇,也全面進入你的視野,需要你去平靜地面對接納。
實際上,歲月,又是誰能輕易招架得住的呢!有歌曲唱到:山還是哪座山,梁還是哪道梁。但人到中年就像一杯隔夜茶,茶似乎還是這個茶,卻永遠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味了。
這時候,關註生更敬畏死,發現有人匆匆的走了,也有人快速的來了。此時深感生命的脆弱與渺小,命運的無常與不測。於是對生的艱難,就會看得更達觀,對多舛的命運,接受得更平靜。“陳力就列,不能者止”,這就是最大的理性。螢火蟲光亮不大,一丁點,也是自己的光亮,蟄伏塵世,能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就行了。
正如賈平凹說,佛不在西天,也不藏在經卷,佛不在深山古廟裡,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
人到中年,正是心裡生佛的年齡。雖說還談不上看破世事,弄懂人生,但或深或淺,或多或少,深深淺淺多多少少,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也該算是歲月給自己的一筆才富。
中年,當是拋開永恆,尋求平衡的年齡;是少了思念,多了懷念的年齡;是有負擔,要負責的年齡。猶如一棵盛夏的樹,企盼著秋天紅豔的果實,卻又害怕落葉飄零的淒冷。
有一些喜悅,更有幾許惶恐,多了一份沈重,平添了幾絲憂傷。中年,是說不完道不盡滋味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