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澳洲:墨爾本的田園牧歌慢生活

澳洲:墨爾本的田園牧歌慢生活



  來到澳洲,常常聽朋友談起悉尼和墨爾本的雙城記。悉尼若爲熱力四射的美少女,墨爾本就是風姿綽約的貴婦人;悉尼是北美的紐約,墨爾本就是歐洲的倫敦。作爲一名遊者,行色匆匆一瞥兩地風情景觀,墨爾本給我留下的美麗,揮之不去。

  落地,先習慣慢節奏關檢

  上海直飛墨爾本需要9個小時左右。爲了體驗菲律賓航空公司公務艙的優質服務,我們的旅行特意中途取道馬尼拉。

  比起芝加哥、法蘭克福、東京,墨爾本機場不算大,感覺也沒有上海浦東機場大。但是整個機場乾淨明亮,暖意融融。

  入境手續辦得極爲順暢,在取行李處,有兩隻執勤的工作犬,靈活地在人群中鑽來鑽去,若聞到可疑氣味,就會安靜地坐下,神情專注地看守著行李。隨後出現兩位金發美女,會語氣和藹但態度堅決地要求物主打開行李,對每件物品進行詢問,接下來填申報單,最後你還得去排隊,過申報通道,耐心接受一次正式的詢問和檢查。整個過程很仔細很費時,而這樣的開箱檢查比例佔到入境旅客的三分之一。過境速度之慢,讓你一踏入澳洲,就要開始習慣這樣的慢節奏。

  同樣,在悉尼機場,我們更是看到蜿蜒的隊伍,在等待著開箱檢查。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也是地球上最小的陸地塊。西面隔著印度洋和非洲大陸相望;東面是南美洲,中間有遼闊的太平洋;南面遙望南極洲;北面對著亞歐板塊。5000萬年以來,自由大陸板塊漂移使澳大利亞不再同外界大陸有任何交流。這樣四面臨海的環境,迫使澳政府制定了近乎嚴厲的入境檢疫制度,用以保持原始的一方淨土。

  謹慎是對的。 100多年前英國人把幾隻美利奴(meriuos)羊帶到這片大陸後,在獨立適宜的生態環境中,羊的數量迅速增加,目前達到驚人的2億只,成了全世界羊只最多的國家。一路上給我們開車兼導遊的查理講,現在澳大利亞的袋鼠也已氾濫,全國人均攤到3只,有的州正在討論該不該通過捕殺來控制其數量。

  澳洲入境規定:未經檢疫批准的動物、植物、種子、泥土、生物製品等都是被限制的,肉食製品、乳類產品、蔬果、藥品、草織器等等,包括飛機上留下來的食物都需要申報,接受檢驗。所以遊客千萬不要僥倖闖關,避免惹上牢獄之災。

  切記,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入境檢疫最爲嚴格的國家。

  棋盤式CITY和有軌電車

  墨爾本人管市中心的那片區域叫「城」,這有點像以前住在楊浦區的上海人把到市中心稱爲「去上海」一樣。

  墨爾本城裡行走不會迷路,它完全就像一張象棋的棋盤。CITY道路規劃和建成早在19世紀,至今沒有做任何修改。與亞拉河並排6條道路,交叉縱向9條道路,每條馬路寬30米,等距間隔成一個個方塊。在方格的橫向,還間隔10米的小道,據說當初是專爲馬車通行設計的,現在依然管用。

  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在福林德火車站(Flinders Station)對面,是城中心的地標建築。遠遠望去,就像是用花紙頭糊起來的幾個巨大盒子,隨意地擱在湛藍的天空下。走近才看到整個建築群的外立面,是採用龍骨將玻璃、砂岩、彩鋁板連接在一起。如此前衛的建築群融合在巴洛克風格的老城區,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這樣的創意也出現在CITY的一些商業場所。有的一整面牆看起來就像是被揉皺的牛皮紙,像極了牛皮紙的質感和光澤。與其說是建築,更不如說是雕塑。即使巷子裡的那些七彩塗鴉,也顯得頗有藝術趣味。

  走在墨爾本市區,印象最深的是「叮叮噹噹」駛過的有軌電車,與昔日上海的8路有軌電車頗爲相似。墨爾本的居民對有軌電車情有獨鍾。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上許多城市都陸續拆掉了各自的有軌電車。唯獨墨爾本經過居民投票而保留並發展了它。如今遍佈街頭的有軌電車已經成爲墨爾本的標誌,成了這裡最有代表性的景觀。

  有軌電車是木製的,線路四通八達,在寬敞的道路上,設有有軌電車專用車道。而在較窄的道路上,汽車也可以使用有軌電車道。當有軌電車停站開門時,安在後門上的STOP標記牌同時伸出,跟在電車後面和在道路外側車道行駛的車輛都要停下來,等待乘客上下。所以在墨爾本,沒有搶道撳喇叭的現象,大家心態平和,車速不快,但是道路通暢。

  墨爾本還有車號爲「00」的免費環城觀光電車。這種紅色車身的古董電車環繞城區雙向行駛,下車後步行即可進入城內。環城電車上配有許多介紹墨爾本遊覽點的小冊子和地圖,服務員姑娘也會熱心地解答你的問題。面對面有兩輛電車駛過,兩個司機則會同時伸出大拇指,笑著跟對方打個招呼。真誠友好的微笑,和睦的人際關係,這種溫情的場面給遊客帶來的視覺享受,超過自然美景。乘坐這種舒適的傳統風格的軌道交通,慢悠悠隨興遊覽墨爾本老城區,沉醉於墨爾本優雅的氣質裡,點點滴滴的滲透,你不會驚豔,但絕對會怦然心動。

  一年一季,一日四季

  墨爾本冬季平均氣溫在17度,夏天則爲26℃,季節溫差變化不大,故有一年一季的說法。但是據此說墨爾本的氣候是海洋性氣候,那就錯了。墨爾本屬於亞熱帶與溫帶交叉型氣候,天氣就像美女的脾氣,說變就變,翻臉比翻書還快,出門時還是萬里無雲,過一條馬路的工夫,大雨就傾盆而來。在墨爾本住了5年的碩士生楊超同學告訴我:墨爾本下雨就像莽漢過招,沒什麼前奏和虛張聲勢,也就幾分鐘的事。因此,出門不管看著多燦爛的天兒,最好帶上傘。

  最讓遊客始料未及的,是它一日多變的溫差。2月的墨爾本,陽光下滿街入眼的都是短袖短褲衩的,在聖科達(StKilda)海灘裸著上身曬日光浴的男女比比皆是。可是天氣一陰,或者下場雨,吹來海風,溫度急劇下降,穿羽絨服也不算過分。

  最誇張的日溫差有30℃。作爲遊客,無論什麼季節去澳洲,防曬霜、墨鏡、寬邊帽是必帶品,當然還要記得帶上件禦寒的衣服。女生最省心的打扮則是吊帶衫,再在腰間繫上件毛衣。

  3B生活方式令人羨慕

  墨爾本1/4的土地爲公園及綠地。馬路兩邊,到處鬱鬱蔥蔥。一片片地毯般的草坪和高大茂密的樹木,錯落有致,不時可以看到小鳥、松鼠嬉戲其間。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花草繁茂,花園之城名不虛傳。墨爾本人們熱愛這些公園綠地,喜歡到那裡散步、遊憩、呼吸新鮮空氣,在鮮花綠樹中,享受愜意的生活。

  城市住房和綠化是衡量一個城市生活質量的指標。無疑,墨爾本在這方面的優越環境,足以讓它成爲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墨爾本人住在大片大片由獨棟house構成的居住區,每棟房子按照規劃設計的要求,採用同一色系不同顏色的外牆,呈現出繽紛而微妙的差異。因爲沒有地震,大部分的房子在我們的眼裡看起來就像搭積木。

  家家戶戶都有很大的草坪,每個墨爾本人也都爲每個週末能在家裡剪草坪這樣的生活方式而自豪。house的風格非常經典,政府規定,所有房屋都必須是坡頂,坡度不低於25度到30度。從建築美學和居住舒適上來講,自有它的道理。他們的房子套用我們市場上的術語,就是獨立式別墅。而且價格也沒有上海的貴,難怪好多人想要辦移民。

  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對歷史建築物有嚴格的保護:50年以上的屬於古典風格的建築不准拆除,外觀也不得隨意改變。自1804第一批歐洲移民抵達,在這個開埠200 年的城市裡,充盈著懷舊的浪漫情調,維多利亞式、哥特式建築比比皆是,經典的歐洲風格的咖啡館遍佈大街小巷,中國城、越南街、土耳其街、葡萄牙街各具魅力和個性。至今,這些承載著歷史的老建築,經歷歲月,仍然維護完好。

  漫步在平緩流動的墨爾本母親河——亞拉河(Yarra),你總會看到轉眼即逝的精彩。或單人或多人的皮划艇,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如流星一般在你眼前掠過,帶走你脫口而出的驚喜。

  生態環境和諧協調,美景中滲透的人文精神帶來一種悠閒的情調。當地政府執政爲樂方便居民休閒,特意在公園綠地、景區休息地,都建造了不少燒烤灶,供人們免費使用。這種燒烤爐,以前是用煤氣的,現在爲了安全,改成了電爐。不少當地居民帶著孩子,拴著狗狗,席地而坐,一邊聊天曬太陽,一邊BBQ,優哉遊哉地享受大自然美景。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生活就是3B:BBQ、BEACH、BEER。這樣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們雷打不動的準時下班和週末休息的習慣。

  保護動物和多元文化

  在墨爾本餐廳吃飯,時常會有小鳥飛來停在餐桌上看著你,絲毫不懼怕人類。維州旅遊局的Annie小姐打趣地說,在澳洲孩子第一位,老人第二,女性第三,動物第四,男人排在最後。澳洲的小動物與人類很友好,經常會看見路牌上標明「此處有鴨子過馬路,請減速」等等。

  由於受到非常保護,這裡的動物都心寬體胖,胖得不行,就像他們當地的人一樣。有些小鳥幾乎胖得飛不動,蹣跚地走在路邊,偶爾跳幾下。喂袋鼠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只要一伸手,會有很多只袋鼠跳躍過來,任人撫摸,與人親近。但如果餵牠們劣質的食品則會給你帶來麻煩。

  離墨爾本40公里一個叫基隆的(Geelong)地方,那裡有大片桉樹林,生長著澳洲考拉。當地人說,能遇到野生考拉是有幸的,如果能看見活動著的考拉那就更幸運了。因爲考拉也是澳洲的慢生活的代表,一天之中有超過18個小時在抱著桉樹酣睡。它們溫馴、慵懶之中帶著嬰兒般的童趣。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赫胥黎的「物競天擇」,把你死我活帶入了這個世界。但是考拉們漠視這種膚淺的競爭演變,依然悠閒地生活在這方淨土。

  我們是幸運的,在去「大洋路」(Great不起Ocean Road)的途中,親眼目睹了剛剛醒來的考拉寶貝,惹一幫老記忙不迭拿出相機「咔嚓咔嚓」一陣狂拍。

  到底是個年輕的移民城市,墨爾本真的有點讓人嫉妒。1835年之前,基本上無人居住。1840年,墨爾本的人口是一萬。到2006年底,常住人口爲350 萬,卻來自140個不同國家。這個令人驚訝的數字的背後,體現了墨爾本寬廣的胸懷和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各種民族和不同膚色人民的和睦相處也是墨爾本成爲最易居城市的重要因素。墨爾本的現任市長蘇震西(自2001年至今擔任市長),就是一位來自中國香港的移民。

  吃喝在墨爾本

  墨爾本是個美食之都,全市分佈著3000多家餐廳提供各國食品供選擇。每年2月末舉辦慢食節(Slow Food City Marketplace)。慢食節是一個場面盛大的互動市集,不僅有來自維多利亞州及澳大利亞各地琳瑯滿目的特產,還有令人應接不暇的各種特色秀。既可參加飲食知識普及工作室活動,也可品嚐舉世聞名的奶酪製品以及當地的葡萄酒。當然,一切的一切都體現了慢食主義。今年的慢食節上推出「世界上最長的午餐」活動,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在墨爾本最具地標特色的跑馬場賽道旁的草地上,在鋪設優雅的長桌邊坐下,和1000位美食愛好者一起,享用一頓精心烹製的三道菜午餐,再配上墨爾本頂級葡萄酒,可謂完美至極。

  澳大利亞有「三多」:「胖子、酒鬼、蒼蠅」。蒼蠅多是因爲澳大利亞政府規定不得使用任何殺蟲劑,加上地廣人稀,於是蒼蠅肆虐。但是當地人反覆強調,澳洲的蒼蠅是草蒼蠅,不帶病菌。另外兩多都和葡萄酒沾邊。走在街上,晃在你眼前的都是肥臀水桶腰。胖子眾多,但是澳大利亞的心血管發病率卻很低,真是「敗也葡萄酒,成也葡萄酒」。

  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是新世界的傑出代表。墨爾本以東48公里處的亞拉河谷(Yarra Valley)的葡萄酒園區值得遊客去體驗。雅拉河谷葡萄園區地處雅拉河的上遊,是與悉尼的獵人谷、南澳的巴羅薩谷齊名的的葡萄園區。這裡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陽光充足,非常適於葡萄的生長,所以早在1860年從歐洲來的移民就在這裡開始種植葡萄,創辦了澳洲最早的葡萄酒工場。現在這裡有30多家大小葡萄酒廠,每年出產眾多品種的葡萄美酒,除了供應澳洲本地市場外,還出口歐美和日本、中國等地。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出口量已經超過法國佔據世界第一。在對遊客開放的葡萄酒莊裡,除了品酒還提供風味餐飲服務和出售葡萄酒等,如果在酒莊買酒,價格會比市內便宜3成多。

  今天的雅拉河谷不但以葡萄酒產地聞名於世,而且還以風景如畫、美酒飄香吸引了大批的遊客來這裡休閒遊覽。學習一點釀酒知識,品嚐各種葡萄美酒,觀賞體驗墨爾本真正的田園鄉村風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