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蔡聰挺】
據地方文獻,新竹市古名竹塹城,為了地方安寧1733年在淡水同知徐治民時,曾環植莿竹為城,但地方的繁榮及需求,於1826年由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獲准改建竹塹城,並於1827年興工,為周長八百六十丈、牆高一丈五尺、寬度一丈六尺的磚石城,並設四城門,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宸門。
日治時期因為實施都市計劃,1902以城牆石等作為排水工程之用,只留下東門迎曦門。迎曦門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光復之後改為鋼筋混泥士結構。新竹市文化局代理局長林榮洲表示,雖然已改建為混凝土構造,惟其形貌及構造工法仍與原有形貌極為相似,作工也極為精緻,不深入瞭解,很容易誤以為還是木構造的城門樓建築。
雖然為磚石及水泥所建造,但經長久風吹雨打日曬,部份城樓表面漆色褪去,簷口封簷版剝落,屋脊脊尾翹起部位多處斷落,地方仕紳郭柾雄董事長,得知東門城有重新漆色的需求,主動向新竹市長許明財表達贊助的願意,經連日施工於二十四日落成,並由新竹市許市長與郭董事長主持揭幕儀式。
新竹市許市長表示,郭董事長平日熱心公益,參與修廟興學等社會公益,並提供獎學金資助清寒國中生,每年幫助學子數百人,令人感佩,這次針對新竹市重要文化資產,主動表達願意促成整修漆色的補修工程,彰顯地方仕紳對家鄉發展的寄語期盼,因為東門城是古蹟,經政府相關單位的同意,得以順利進行,讓古蹟的外觀煥然一新。(攝影/蔡聰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