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帝國 被海嘯沖垮
花旗金融帝國的拆解,也意味長達10年的金融超市實驗時代宣告終結!當初由前執行長魏爾主導一站購足所有服務的金融超市策略,雖然一度把花旗推向巔峰,但也因為規模過大整合不易,加上對科技投資匱乏,讓後來在金融危機肆虐下,金融超市終究難逃失敗命運。
花旗集團的前身可追溯至 1812年的紐約城市銀行。不過真正蛻變為金融帝國還是它在1998年以374億美元併購旅行者集團之後。魏爾在他領軍開闢的江山下,得以大膽實驗金融超市的做法。
魏爾的革命性創舉曾為花旗創造有史以來最大獲利,並塑造花旗在華爾街重量級的地位。花旗股價從魏爾1986年接任執行長到2003年他退休期間,報酬率為2699%,擊敗巴菲特的柏克夏海瑟威的2588%。
曾經風光一時,並引來其他同業,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爭相仿效的金融超市模式,如今卻被外指責是鑄下花旗衰敗的禍根。
外界指出魏爾對基礎建設與科技的投資不足,加上規模過大,整合不易,導致版圖遍及100多個國家的花旗金融帝國難以有效運作。
Jensen投資管理公司的經理人米蘭表示,「花旗模式是規模愈大、營運將會更好」,但如今該做法卻行不通。
在魏爾欽點的接班人普林斯接下花旗後,該集團進一步深入房貸證券與其他複雜債券產品,導致在金融風暴橫掃全球下,花旗因龐大的信用損失與認列金額而受傷慘重。
為減輕債務負擔,花旗把旗下美邦證券售給摩根大通後,緊接還可能拆解其他虧錢部門,使得花旗在歷經10年擴張最後恐將重新歸零。這也凸顯金融超市模式在經濟榮景時可以錦上添花,不過在景氣趨向緊縮還是無法逃脫失敗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