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技術大突破 自製航太鏡片!
我國衛星「福衛二號」在2004年5月發射,之後將由國內自主發展的「福衛五號」接替任務,我國挑戰航太級鏡片自製,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累積30多年經驗,以5年時間投入這項計畫,突破大口徑非球面鏡技術瓶頸,完成「福衛五號」航太鏡片自製!由於國內光電產業與半導體產業所需高精度光學元件與系統,一向仰賴進口,未來透過國研院整合,將有機會發展高階光學元件與系統「在地製造」,提升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自製航太鏡片技術大突破,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表示,我國突破大口徑非球面鏡技術瓶頸,完成福衛五號航太鏡片,品質已通過太空環境各項嚴格測試,不僅代表我國躋身高科技精密光學國家,從做手機鏡頭光學元件廠大立光再度成為台股股王例子來看,也顯示我國將有這個實力,可把國內較低利的產品,帶到創造高價值的產業。
「大口徑非球面鏡」多應用在航太科技、天文望遠鏡、半導體及精密量測儀器,屬於國際間的管制性元件,價格昂貴,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而「航太級鏡片」更必須接受外太空極嚴苛環境的挑戰,目前國研院所完成高精度鏡片製作與鍍膜技術,已通過各項嚴苛測試,像高達15G震動測試、-35°C到+65°C共360次2000小時冷熱循環衝擊、地表7.5萬年的輻射量集中於3天內快速累積完成的高能輻射測試,以及百格刀鍍膜附著力測試等,試驗結果顯示我國自製航太鏡片,可適應外太空極嚴苛的環境,而且這航太鏡頭拍出來的影像,超高解析度就像是在台北101頂樓,可清楚看到地面的一隻小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