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扭轉總統選情,國民黨上週痛下決心,連續打出不分區立委名單、老農津貼大逆轉、文建會主委請辭等三大動作,試圖從一路挨打的泥淖中掙脫。
作為形象扭轉策略,提出清新的不分區名單,是為了對比民進黨忽視弱勢和專家代表;提高老農津貼和社福津貼,是為了弭平316津貼引發的農民反彈;盛治仁閃辭走人,是為了弭平「夢想家」引起的文藝界憤慨。
問題是,三大決策並非毫無矛盾,急轉彎也顯得勉強造做,選民是否買帳,仍然不無疑問。
以不分區立委為例,稅改專家曾巨威長期反對財團減稅,但馬政府三年來已經為財團減稅1兆5000億,到底哪一個代表國民黨政策?王育敏和楊玉欣固然社福形象突出,但馬政府三年來的社福支出佔政府總支出,平均只有15.7%,低於民進黨執政八年平均16.1%,兩位不分區豈能扭轉國民黨獨厚財團的長期形象?
至於所謂「勞工專家」吳育仁,工運界幾乎無人認識,提名不分區主因是身為國民黨雲林縣黨部副主委,同時還是金溥聰好友。
老農津貼拖了一個月才急轉彎,誠如崑濱伯所說,國民黨是被逼到「走嘸路」才不得不宣布加碼,農民早已認定是民進黨功勞。更何況,當初馬政府曾以「財政困難」為由拒絕加碼,如今卻同時加碼八大社福津貼,如何自圓其說?當初馬政府還揚言要「建立制度」,批判民進黨「訴諸民粹」,如今不但不只拿香對拜,還拿整個香爐供養八大,自打嘴巴到這種程度,如何說服中間選民?
最後是棄車保帥逼走盛治仁,恐怕也誤解了「夢想家」事件本質。文藝界並非衝著盛治仁而來,而是對事不對人,要求公布招標流程和帳目明細。文建會和馬友友們,如果始終不敢出面說明真相以昭公信,盛治仁提早走人,反而會被理解成企圖轉移焦點,豈能取信於民?
畢竟,真正導致馬英九選情下滑的關鍵,是人民生活困難、貧富懸殊嚴重、加上部會凸槌連連,使人民認為馬政府自我感覺良好,與基層完全脫節。提出清新不分區名單,急轉彎調高社福津貼,閃電逼走文建會主委,如果不能改變國民黨獨厚財團、脫離基層、欠缺透明的決策本質,充其量只能為馬政府擦脂抹粉,為襖熱難熬的馬選情撲上暫時清涼、風吹即逝的爽身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