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頭好昏! 馬祖到處有「北海坑道」 不能換個名嗎

頭好昏! 馬祖到處有「北海坑道」 不能換個名嗎

南竿有北海坑道,北竿也有北海坑道,搭臺馬輪坐了2小時的船好不容易到了東引,又帶我們去參觀北海坑道,是想不出其他名字了嗎?相同的名字不是讓人很混淆嗎?其實,這些坑道都屬於「北海計劃」;國共對峙時期,國防部將戰力「藏於九地之下」,阿兵哥、戰車都要藏在地底下,不讓敵人摸清楚我們的實力。

南竿、北竿、東引都有北海坑道,也都在民國57年開鑿,其中以南竿的北海坑道最大,可容納120艘小艇,坑道呈井字型,全長約734公尺,環型步道走一圈大約30分鐘,水道最低水位為4公尺深。

由於離島不像台灣有「大約翰」開山機之類的大型機械,所有坑道都以人力徒手開鑿,花崗岩又格外堅硬,真的是讓國軍弟兄吃足苦頭,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進行這項艱難的工程:先用炸藥炸出一個雛型,再靠人力一斧一鏟地慢慢鑿,鑿出所需的寬度;現在走入坑道,這些人力開挖的刻痕仍清晰可見。

根據當時參與坑道挖掘的榮民伯伯回憶,他們每天進入坑道,穿著的是草綠色的制服,收工出來,制服已經看不出任何顏色,全都變成一式的灰色,鼻耳口洗出的是成塊乳白色落塵。

↓南竿北海坑道內增設坑道開挖當時的模擬情境蠟像,但對照榮民伯伯的訪問,想像當年拿命拚博的情況,這個情境實在不夠寫實。(記者王以瑾/攝影)


為了開這條坑道,共出動2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1個傾卸車連,分為3班制,日夜不停地趕工,除了衛兵和伙房之外,都要參加開挖坑道的工程,即使是軍官也不例外,更辛苦的是,做完工程還要排班站衛兵。但「為了單位的榮譽,拚死了也無所謂」,回憶這段往事時,榮民伯伯這樣說。

南竿的北海坑道原本預估10年才能完工,但在日以繼夜的趕工之下,只花了820天,不到3年就完成;原本3班制應該工作時間是8小時,但因為坑道裡的空氣太差,一般人都撐不到5小時,回到地面醫護人員會為他們打針強化體力,讓他們支撐完成工作。

為了開坑道,犧牲了不少官兵,但諷刺的是,弟兄們這樣拚死拚活完成的坑道,最後卻因為4公尺的潮差比預期大,漲潮時整個坑道都會被海水填滿,因而無法使用;這是一條不曾參與過戰爭的坑道,但卻依然漫上了悲壯的色彩。

↓停不了小艇,無法做戰備使用的南竿北海坑道,現在完全觀光化,為遊客推出搖櫓船水路巡禮,以新角度看軍事設施。(記者王以瑾/攝影)


步道沿途安裝有燈光設備,但因燈設極易耗損,來不及更換,使得步道總是幽幽暗暗;頭頂岩壁不斷滴著水,腳下也不時出現小積水,不小心頭頂還會撞到岩壁;步道旁的水道,反映燈光與陽光,波光若有似無地打在石壁上,閃閃爍爍,氣氛詭譎神秘。

南竿北海坑道開放觀光已經有好幾年了,今年比較特別的是,從5月份開始,增設搖櫓船服務,繞著水道一圈10多分鐘,每人收費150元。搖櫓船為木板拚成的馬祖傳統漁船,現在已經愈來愈少見,即使仍在使用也已加裝馬達,不靠人力了。無論要搭搖櫓船或只走坑道,都要注意潮汐時間,漲潮時北海坑道不開放進入。


TOP

發新話題